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一塊御窯金磚200斤重需29道工序 詮釋工匠精神
“非遺之旅·蘇州篇”再度詮釋工匠精神
一塊御窯金磚200斤重,,需29道工序
由揚子晚報與江蘇省文旅廳非遺處協(xié)力打造的融媒體微紀錄片《非遺之旅》上新“蘇州篇”啦,!在為期兩天的時間內(nèi),,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陸續(xù)走遍了八個非遺場館: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中國昆曲博物館、蘇州評彈博物館,、蘇州碑刻博物館,、蘇州絲綢博物館、中國刺繡藝術(shù)館,、蘇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館,、蘇州舟山核雕村。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一次次驚嘆于鬼斧神工的非遺技藝、驚嘆于精益求精的匠人匠心,,驚嘆于飛針走線之間營造的浩瀚世界,、小小核桃之上妙到毫巔的精彩戲文。哪怕一塊磚,,也在歷經(jīng)二十九般修煉后變得金振玉聲,。
御窯金磚:一塊磚的修煉過程
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位于相城區(qū)陽澄湖西路,。金磚,,并不是金子做的磚,而是有三層含義:一,,此磚專運北京,,供故宮使用,由“京磚”而諧音“金磚”,;二,,金磚質(zhì)地密實堅硬,敲擊有金屬聲,;三,,金貴,有一兩黃金一塊磚的說法,。蘇州御窯金磚博物館研究室主任沈泉男先生介紹說,,金磚的燒制極為不易,100塊磚入窯,,往往只能燒制出十塊二十塊磚,。
2006年,御窯金磚的制作工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跟著沈主任的步伐,,記者領(lǐng)略了金磚從挖泥到最后燒制成磚的制作過程:經(jīng)歷選泥,、練泥、制坯,、裝窯,、烘干、焙燒,、窨水,、出窯等一系列流程,共29道工序,。這需要經(jīng)過700多天的時間,,故而產(chǎn)量有限。每塊磚重達200多斤,。沈主任自豪地說:館內(nèi)共有1430多塊橫跨了15個朝代的古金磚,,比故宮多。
蘇繡奪目:墨氣淋漓的山水竟是繡出來的,?
2006年,,蘇州刺繡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中國刺繡藝術(shù)館位于蘇州高新區(qū)鎮(zhèn)湖街道,,是目前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專業(yè)性刺繡展館,。
國家級非遺(蘇繡)傳承人、首屆中國刺繡藝術(shù)大師姚惠芬的繡莊和藝術(shù)刺繡研究所緊鄰中國刺繡藝術(shù)館,。館內(nèi)也陳列了她的多幅得意之作,。無論是《四美圖》還是《遺忘之海》,,無不風韻獨具,、一見難忘。
讓記者特別感到驚訝的是曾參展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姚惠芬與中國美院湯南南合作的《遺忘之?!罚灰娔珰饬芾?、氣勢磅礴,。這幅山水竟是繡出來的?姚惠芬告訴記者:這是2017年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34幅作品之一,??瓷先ナ撬模还P下去的感覺中,,其實是好幾套灰線營造出來的效果,,看似簡單的水墨,有上百種顏色,。與色彩鮮艷的刺繡相比,,水墨的變化更加微妙更難把握,,稍不注意,水墨的感覺就壞了,,比彩色的還要難做,。針法倒不是特別復雜,就是平繡跟亂針繡相結(jié)合,,但顏色特別豐富,,所謂“墨分五色”,深中有淡,、淡中有濃,,顏色的過渡是作品的關(guān)鍵,要不斷更換顏色,,來表達畫家一筆下去的濃淡深淺,。
小小核雕:4厘米間刻出“鬧元宵”
記者驅(qū)車來到蘇州舟山。這兒有一個核雕村,,一村子的核雕藝人,。舟山核雕藝術(shù)館館長龔驊告訴記者:村上有3千多核雕從業(yè)人員,500多家銷售店鋪,,全村核雕年銷售產(chǎn)值超過3個億。他引領(lǐng)記者來到核雕大師周建明的工作室,。周建明在2018年被認定為國家級非遺(光福核雕)代表性傳承人,。
《核舟記》中記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被钴S在中學教材里的這位“奇巧人”的核雕技藝,,在周建明的核雕作品《鬧元宵》中有活靈活現(xiàn)的表現(xiàn)。
核雕《鬧元宵》,,長4厘米,,寬2厘米,舟上共有11個人物,,放鞭炮,、吹嗩吶,、敲鼓的、表演的……各色人物,,神態(tài)生動呼之欲出,。更難得的是,他成功復原了古文《核舟記》所載其船窗可自由開閉的技藝,,并獲得了中國工藝美術(shù)最高獎——百花獎金獎,!
“三分刻,七分工”,,這是周建明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同時也在一刀一刀中踐行著它。每道工序,,都是用一雙肉手,,一刀一刀刻出來的,入木三分,,刀刀見功夫,,刀刀見心血。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金磚 御窯 蘇州 核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