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我國已為非遺保護投入超70億元
新華社成都10月18日電(記者 楊迪,、童芳)我國設立專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自《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頒布以來累計投入已超過70億元,。同時,,全國已有29個省、區(qū),、市出臺了非遺保護地方性條例,,把非遺保護納入地方財政預算。
這是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胡雁17日下午在出席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jié)相關活動時介紹的,。目前,,國務院公布了四批137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文化和旅游部認定了五批3068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批準設立了21個國家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試驗區(qū),;各省、區(qū),、市認定了15777項省級代表性項目和16432名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胡雁還介紹,我國重視非遺各門類保護,,逐步完善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的政策體系;重視非遺保護隊伍能力建設,,“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培訓計劃”自2015年啟動以來,,累計舉辦培訓班701期,培訓學員2.92萬人次,,加上延伸培訓覆蓋傳承人群達到9.89萬人次,。
同時,非遺在扶貧和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作用也得到發(fā)揮,。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國支持的15個傳統(tǒng)工藝工作站中有8個在貧困地區(qū),;確定了“非遺+扶貧”10個重點支持地區(qū),,支持設立156家非遺扶貧就業(yè)工坊,。政府、企業(yè),、高校等機構在傳統(tǒng)工藝工作站平臺上培育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產品和品牌,,幫助當?shù)孛癖娙〉昧藢崒嵲谠诘氖杖耄蔀榉鲐毠ぷ鞯闹匾ナ帧?/p>
“我們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植根于本國本民族的發(fā)展歷史之中,,必須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放到人類,、國家和民族歷史發(fā)展進程中考量?!焙阏f,,非遺保護要隨歷史進程的變化而變化,在尊重傳統(tǒng)不失其本的基礎上,,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今年是我國加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15周年,,也是粵劇、端午節(jié)等22個項目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0周年,。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保護 非遺 物質 文化遺產 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