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跨越喜馬拉雅,,傳承文明對話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特稿:跨越喜馬拉雅,,傳承文明對話
新華社記者孫萍 周盛平 張興軍
巍峨的喜馬拉雅山,,隔絕不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千百年來,,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地的往來互鑒留下無數佳話。近年來,,中印,、中尼之間的文明對話和交流互鑒煥發(fā)新的光彩。
引領文明交流
歷史上,,中國與印度,、尼泊爾在宗教、文化,、藝術,、雕刻、建筑等領域持續(xù)互通有無,、互學互鑒,。佛教東傳開啟了中印、中尼文明交流的輝煌期,。法顯,、玄奘等中國高僧西行取經,迦葉摩騰,、菩提達摩等天竺高僧萬里傳經,,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印度與南亞歷史的珍貴文獻。元代,,來自尼泊爾的匠人阿尼哥在中國主持修建北京妙應寺(白塔寺)等多座寺廟,、佛塔和佛像,成為中尼文化交流的標志性人物,。
時光劃過千年,,文明對話的腳步不斷向前。近些年,,中印,、中尼領導人以實際行動引領文明交流,并為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文合作謀篇布局,。
2014年9月,,習近平主席出訪印度,將首站放在古吉拉特邦,;2015年5月,,印度總理莫迪訪問中國,將首站放在西安,。古吉拉特邦和西安見證了中印文明交流史上的燦爛篇章,,高僧玄奘曾在古吉拉特邦研習佛經,返回西安后在大慈恩寺翻譯佛經,。2018年4月,,中印領導人在武漢舉行非正式會晤,共同參觀湖北省博物館精品文物展,。
中印政府為人文交流進行頂層設計,。2018年12月,中印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首次會議在新德里舉行,,確立了人文合作八大重點領域,。今年8月,中印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雙方簽署文化,、體育、傳統(tǒng)醫(yī)藥,、博物館等人文領域雙邊合作文件,。
中尼政府也為人文合作進行細致規(guī)劃。尼泊爾總理奧利去年6月訪華期間,,中尼政府發(fā)表的聯合聲明指出,,中方將繼續(xù)為尼方旅游業(yè)培養(yǎng)漢語人才,在尼舉辦中國節(jié)和加德滿都文化論壇,。
“整個亞洲,,特別是南亞國家應該開展合作,以保存并且發(fā)展自己的文明,。從文明的角度看,,習近平主席此行非常有意義?!蹦岵礌枌W院院長甘加·普拉薩德說,。
助力文化保護
《史記》記載,張騫首次出使西域,,在中亞阿姆河流域見到四川出產的“蜀布,、邛竹杖”,得知這些物產乃商人從印度販入,。古絲綢之路開辟后,,中國的造紙,、瓷器、茶葉等傳入南亞,,南亞的歌舞,、天文、文學等傳入中國,。
文物是文明交流的載體,。近年來,中國舉辦了《歐亞衢地:貴霜王朝的信仰與藝術》《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等聚焦亞洲各國文物的展覽,。在這些展覽中,,來自印度的坐姿象頭神伽內什像、來自尼泊爾的木雕孔雀等精美展品展現了南亞文明的遼闊深邃,。
中國與印度、尼泊爾加大了在文物領域的合作力度——中印舉辦博物館管理經驗交流會并開展聯合考古,、中國幫助尼泊爾修復文化遺產……
尼泊爾的九層神廟又稱巴桑塔布爾塔,,尼泊爾語中,巴桑塔布爾意為“春天之地”,,早在1979年就作為“加德滿都谷地”的核心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15年,九層神廟在大地震中遭嚴重損毀,,兩年后迎來了中國文物修復專家,。
“九層神廟已經修到第九層了?!敝袊幕z產研究院的專家周建國說,,“多名尼泊爾木工參與了修復,尼泊爾的傳統(tǒng)木雕工藝得到了傳承和發(fā)揚,?!?nbsp;
密切人文交往
在印度孟買市中心維瓦大廈的一間教室里,印華中文學校的學員們正在上漢語課,。校長烏莎·薩胡向記者講述了她與漢語結緣的故事,。“我2007年開始在印度德里大學中文系學習漢語,,當時學漢語的印度人還不多,。因為看到印度和中國的貿易不斷增長,旅游文化交流也越來越熱,,所以堅持學了幾年,。”
2010年,,薩胡從新德里移居孟買,,創(chuàng)辦了印華中文學校,,如今已在新德里、孟買,、浦那等多個城市開設了35所分校,,擁有70多名教師和1000余名學員。
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印度約有20所大學設有中文課程,8所設有中文專業(yè),,在校生中學習漢語專業(yè)學生約2000人,,印度全國學習漢語人數約2萬人。隨著漢語熱升溫,,類似印華中文學校這樣的私人漢語培訓機構越來越多,。
中國則出現了瑜伽熱和寶萊塢熱。2015年,,印度在中國云南民族大學設立瑜伽學院,,為中國培養(yǎng)專業(yè)瑜伽人才。2017年,,寶萊塢明星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摔跤吧,!爸爸》走紅中國,如今寶萊塢電影成為中印文化交流的新名片,。
在尼泊爾,,漢語熱也悄然興起。拉卡·夏爾巴是一名登山向導,,他告訴記者,,來尼泊爾登山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他為此專門學習了漢語,,現在他有一半客人來自中國,。
尼泊爾文化部長約格什·巴特拉伊表示,赴尼泊爾的中國游客人數迅速增加,,尼泊爾亟需更多能說中文,、懂中華文化的本土人才,這些人才的培養(yǎng)有助于增進尼中友誼,。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國 尼泊爾 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