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柞水縣開展“院落扶志匯”活動 小院落書寫脫貧大文章
本報記者 屈荔鵬 通訊員 張珊 朱恢軍
9月19日,,天氣微涼,,柞水縣曹坪鎮(zhèn)九間房村老街道白家院子里熱鬧非凡。伴隨著優(yōu)美的旋律,,村民們?nèi)齼蓛捎咳脒@里,,他們滿臉笑容,,有說有笑。原來,,這是附近60多名村民前來參加村上舉辦的“院落扶志匯”活動?,F(xiàn)場,一個個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jié)目,,將惠民政策,、精準扶貧故事以及鄰里和諧相處之道娓娓道來,贏得了陣陣掌聲,。
6月以來,,柞水縣在深入開展精神文化脫貧工作中,將“院落扶志匯”作為開展“‘六大行動’ 培育‘六型農(nóng)民’”的重要載體,不斷將扶貧扶志戰(zhàn)線向最基層前移,,將陣地設在農(nóng)家院落,;開展“院落扶志匯”宣講員送政策、文藝隊激活力,、示范戶傳經(jīng)驗,、貧困戶談打算、文明辦講禮儀,、法律工作者講法律的“六大行動”,。“院落扶志匯”用身邊人做榜樣,,讓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受教育,,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提供強大的精神文化支撐,在小小農(nóng)家院落里書寫出脫貧攻堅大文章,。
貼實際
打造宣講“雙對法”
在脫貧攻堅中,,“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依賴思想一直是柞水縣急需破解的一個難題,。面對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群眾居住分散的實際情況,,傳統(tǒng)的集中宣傳教育活動已不能適應現(xiàn)階段脫貧攻堅工作的需要,。
談到扶志扶智工作,柞水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永祥說:“‘院落扶志匯’就是要真正走進群眾家中,,采用群眾愿意聽、聽得進,、聽得懂的方式,,達到有觸動、有作為,、有改變的目的,,從而更加堅定他們自力更生、早日脫貧致富的信心與決心,?!?/p>
柞水縣把政策宣講面對面和釋疑解惑點對點的“雙對法”作為扶志扶智工作的突破點,以文化惠民工程為載體,,堅持扶志,、扶智、扶技,、扶德“四扶”并舉,,扶貧工作人員走進群眾相對聚集的院落,、場地,與群眾坐一條板凳講政策,,站在群眾身邊演故事,,揭短亮丑,直指身邊惡風陋習,。同時,,柞水縣充分發(fā)揮“院落扶志匯”小、靈,、實的特點,,引導群眾充分認識到因循守舊、不思進取,、懶惰依賴,、安于現(xiàn)狀等落后思想是制約發(fā)展致富的根本原因,增強貧困群眾主動脫貧致富的信心,,讓他們在內(nèi)力和外力的激發(fā)下真正實現(xiàn)脫貧,。
為了讓“院落扶志匯”的內(nèi)容更實、針對性更強,,柞水縣從各村選派政策清、業(yè)務強的“四支隊伍”干部和“明白人”,,結(jié)合各村實際,,宣講脫貧政策。同時,,各村也確定脫貧示范戶現(xiàn)場傳授脫貧經(jīng)驗,、講述脫貧故事。柞水縣還吸納農(nóng)村鄉(xiāng)賢,,深入院落講解傳統(tǒng)美德,、文明禮儀,營造良好民風,;由各駐村法律工作者現(xiàn)場宣講與廣大群眾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法律法規(guī),;組建文藝小分隊以各類脫貧致富典型事跡為素材,編排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jié)目,,提升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滿意度,。
接地氣
拒絕宣講“打官腔”
只有貼近群眾,才能走進他們心中,,才能引起共鳴,,達到扶貧先扶志的目的。
8月20日,,小嶺鎮(zhèn)嶺豐村“院落扶志匯”活動在村民汪義來家的院里如期舉行,。小小的院落里沒有絢麗的舞臺,,沒有衣著華麗的演員,有的只是親切的鄉(xiāng)音和爽朗的笑聲,。
“‘兩不愁’就是不愁吃,,不愁穿,肉,、蛋,、豆制品類能夠基本吃上,有四季換洗衣服和鞋襪,。不管新舊衣裳,,都要干凈,不能窩囊,。屋里屋外要收拾干凈,,不然鄰居串門都不愿去你家,更不用說給娃說媳婦嘍……”嶺豐村第一書記王維用方言俗語解讀扶貧政策知識,。
聽著王維的話,,村民汪義田打趣地對身邊的村民李學年說:“聽見沒?現(xiàn)在知道我為啥不愿去你家了吧,!”“你不是一樣說不下媳婦,!”憋紅臉的李學年一句反擊引來了村民的陣陣笑聲……
“不養(yǎng)活老人、不孝敬老人,,嚴重的會構(gòu)成犯罪……”律師王超對贍養(yǎng)法的解讀引起了村民廣泛討論,。村民劉健身說:“這些年一直東奔西跑忙掙錢,總認為每個月給老人點生活費就是盡孝,,聽了王律師的話,,我覺得很慚愧,以后還是要為父母考慮得更細一些……”
“院落扶志匯”這種更貼近群眾的宣講方式受到群眾的廣泛認可,。村民汪義來說:“以前聽的扶貧課也不少,,但總覺得聽不懂,理解也有限,。但這次不一樣,,王書記他們講的都是老百姓的話,不懂不明白的地方現(xiàn)場提問,,村民還能相互討論,,我感覺收獲很大?!?/p>
“院落扶志匯”以文藝小分隊的形式,,與群眾拉家常、掏心窩,,提升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滿意度,,干部群眾相依而坐,,使群眾更有了親切感。此舉不僅密切了干部群眾間的關(guān)系,,更加激發(fā)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斗志與決心,。
重實效
摒棄宣講“走過場”
9月17日,在曹坪鎮(zhèn)蔭溝村的“院落扶志匯”上,,51歲的村民李隆仁用親身經(jīng)歷講述著脫貧故事,。李隆仁家中有四口人,女兒上大學,,兒子上初中,,日子過得緊緊巴巴。被評定為貧困戶后,,他積極學技術(shù),,通過種植中藥材和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2018年順利退出了貧困戶行列,?!艾F(xiàn)在我是村上的護林員,家里還種了豬苓和天麻,,妻子在西安務工,,家里一年收入四五萬元。自己不努力,,永遠也脫不了貧,!”李隆仁感慨地說。
宣講讓村民產(chǎn)生共鳴的同時,,縣劇團用真實的脫貧故事改編的《牽著春風進山村》《扶貧扶智不扶懶》《漁鼓搬家》《扶貧軼事》《走在小康路上》等文藝節(jié)目也讓群眾在娛樂的同時受到了教育。
“節(jié)目好啊,,故事都發(fā)生在群眾身邊,,話也都說到大家的心窩子里了。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常開展,?!笨戳诵∑贰斗鲐気W事》后許多貧困群眾這樣說。
在貧困戶談打算的環(huán)節(jié)中,,貧困戶黃國順滿懷信心地說:“剛才聽了已經(jīng)脫貧的群眾談經(jīng)驗,,我脫貧的信心更足了。最近核桃,、板栗下來了,,我想做收購生意,還請鄉(xiāng)親多支持我,,把你們家的核桃,、板栗賣給我,。另外,我還準備種幾窩豬苓和天麻,,增加收入,。”
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帶來的是脫貧信心的不斷樹立,。截至目前,,柞水縣共舉辦“院落扶志匯”82場次,參與群眾達5000余人次,。隨著“院落扶志匯”活動的不斷深入,,群眾自主脫貧的內(nèi)生動力不斷增強,積極性不斷提高,。
關(guān)鍵詞:柞水縣開展“院落扶志匯”活動 小院落書寫脫貧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