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頭條 頭條
粵滇攜手攻堅拔窮根——廣東云南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一條珠江,,將云南、廣東緊緊相連,。
一場脫貧攻堅戰(zhàn),,山海牽手情深意切,。
“中央要求,廣東所能,,云南所需,。”2016年9月,,廣東東莞市,、中山市幫扶我省昭通市,珠海市幫扶怒江傈僳族自治州,。2019年4月,,深圳市又幫扶昭通市。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中,,兩地六州市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強化溝通協調,搭建協作平臺,,完善結對幫扶,,拓展協作領域,不斷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向縱深發(fā)展,。
用心,、用情、用力的幫扶,,粵滇扶貧協作結碩果:3年來,,廣東省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7.46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385個,,幫助我省昭通市和怒江州9.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同時從人才支持、智力幫扶到產業(yè)合作,、勞務協作,,再到社會參與、全面結對,,通過深度協作,,粵滇攜手拔“窮根”呈現出互惠共贏的格局。
強化使命擔當,,深化合作交流,,建立協作機制
山海同心,,攜手同行,。
滇粵之間一脈相連,,交流合作源遠流長。
廣東省委,、省政府以及東莞,、中山、珠海,、深圳4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始終把云南脫貧攻堅放在心中,、扛在肩上,。
2016年9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率團到我省對接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關于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決策部署,,借鑒“閩寧模式”的經驗做法,,堅決完成好中央交給廣東的幫扶任務。確定由廣東省東莞市和中山市幫扶我省昭通市,、珠海市幫扶怒江州,。
2018年11月,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馬興瑞率廣東省黨政代表團一行,赴我省怒江州調研對接粵滇扶貧協作工作,,并在怒江州召開云南廣東扶貧協作工作聯席會議,。
自粵滇扶貧協作機制建立以來,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省委常委會議、工作推進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把粵滇扶貧協作工作納入省委、省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安排部署,,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粵滇扶貧協作領導小組,明確了有關州(市)和部門的職能職責,,建立了省級統(tǒng)籌,、州市推進、基層抓落實的扶貧協作工作機制,。
兩年多來,,東莞市,、中山市、珠海市與昭通市,、怒江州迅速行動,、主動對接,攜手推進扶貧協作工作,。昭通市,、怒江州分別與廣東省東莞、中山,、珠海3個市簽訂了《廣東省東莞市中山市與云南省昭通市扶貧協作框架協議和8個專項合作協議》《珠海市怒江州對口扶貧協作工作總體計劃(2016-2019年)》及15個專項子協議,,分別形成了昭通“1+8”、怒江“1+7”幫扶工作格局,。
地處烏蒙大山深處的昭通,,是云南乃至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貧困面最大的地級市,,為啃下這塊“硬骨頭”,根據中央要求,,廣東省在自身幫扶任務較重的情況下,,2019年又增加深圳市從8個方面重點幫助昭通解決易地扶貧搬遷貧困群眾后續(xù)發(fā)展的問題。
在兩省黨委,、政府的高位推動下,,兩省扶貧協作州(市)、區(qū)(市,、縣)和部門之間交流協作互動密切,。根據昭通市與東莞市、中山市簽署的《對口幫扶干部人才交流協作協議》,,珠海市與怒江州簽署的《對口扶貧協作干部交流方案》,,廣東省第三、第五,、第六扶貧協作工作組136名掛職干部進駐怒江,、昭通開展幫扶工作(其中常委副州市長3人、貧困縣常委副縣長14名),;選派970余名專業(yè)技術人才到我省開展智力幫扶,。云南共選派163名干部赴廣東掛職鍛煉,選派教育,、衛(wèi)生等專業(yè)技術人才914人次赴廣東幫扶地區(qū)學習交流,。通過人才交流推動粵滇扶貧協作向更精準、更廣闊、更務實方向發(fā)展,。
推進產業(yè)合作,,強化“造血”功能,增強發(fā)展動力
“這里的豬住的是恒溫房,,吃的是定制餐?!鼻杉铱h教育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從友告訴記者,,借助東西協作扶貧平臺,巧家縣引進國內一流的現代化大型畜牧企業(yè)集團廣東溫氏食品集團,,在海拔2000多米的馬樹,、老店兩個鎮(zhèn)建設兩個總規(guī)模達到12萬頭的種養(yǎng)循環(huán)示范園生豬養(yǎng)殖場。兩個養(yǎng)殖場采用全歐式智能化設備,,完全實現自動喂食,、自動喂水、自動除糞,、自動調溫,,就是不同的豬喂食喂多少,都可以根據情況來設定,。
“養(yǎng)豬賺不了多少錢,,我們賺的是豬糞錢?!睋w從友介紹,,一頭豬出欄最多賺兩三百元,而每頭豬產生的糞便生產成有機肥出售可賺到1200元左右,,而且銷路不愁,。
目前兩個循環(huán)養(yǎng)殖場分別同步建設年產10萬噸的有機肥廠,有機肥一部分售賣,,一部分供給兩個鎮(zhèn)5萬畝蔬菜基地,。蔬菜基地也是通過東西協作扶貧找尋的平臺引進廣東鴻霖公司,種植出來的蔬菜以供應全縣8萬多名學生營養(yǎng)餐為主,,部分蔬菜直供廣東和香港市場,。
溫氏集團入駐昭通,徹底顛覆了昭通傳統(tǒng)養(yǎng)殖業(yè)的現狀,。
昭通市堅持把承接產業(yè)轉移和加大產業(yè)協作作為扶貧協作的重點,,充分利用召開聯席會議、參加各種博覽會,、開展“嶺南優(yōu)品”平臺農產品上線免費發(fā)布活動,、開辦“云南昭通高原特色農產品體驗館”、邀請兩市農業(yè)企業(yè)到昭通實地考察等機遇,大力宣傳推介昭通高原特色產業(yè)資源,。爭取東莞市,、中山市企業(yè)到昭通開展產業(yè)扶貧項目82個,實際投資18.68億元,,吸納貧困人口就業(yè)1334人,,通過利益聯結機制預計帶動貧困人口脫貧1.6萬人;共建滇粵產業(yè)園區(qū),,引導華堅鞋業(yè)集團,、富順光電LED燈具和汽車充電樁項目、昭通立時電子有限公司等13個企業(yè)到園區(qū)投資興業(yè),;建設扶貧車間16個,,吸納1034名勞動力就地務工(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02名);開展產銷對接,,幫助農戶采購,、銷售農特產品金額達5335.45萬元,預計帶動貧困對象脫貧10129人,。
通過上述多種方式推動,,昭通東西扶貧協作中以企業(yè)合作帶動產業(yè)發(fā)展的基礎正在夯實,扶貧協作逐步實現“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
珠海市在對口幫扶怒江中,,在產業(yè)發(fā)展上瞄準怒江氣候、土地,、生態(tài)等優(yōu)勢,,結合珠海市場、信息,、區(qū)位優(yōu)勢,,扶持怒江貧困群眾大力發(fā)展羊肚菌、冬早蔬菜,、中華蜂,、花椒、金銀花等產業(yè),。
為確保種得出賣出好價錢,,珠海在市內6個農貿市場、批發(fā)市場設立怒江特優(yōu)農產品專區(qū),,與“京東”等電商進行戰(zhàn)略合作,,擴大怒江特色農產品在粵港澳的銷售渠道。截至目前,,已經有7家珠海企業(yè)到怒江投資興業(yè),,培育電商人才,,引進中藥材加工企業(yè),夯實冷鏈物流等涉農產業(yè)基礎設施建設,,發(fā)展壯大怒江綠色生態(tài)產業(yè),,探索在怒江造血式扶貧的路子。
推進產業(yè)合作,,強化“造血”功能,,增強發(fā)展動力。資金,、技術,、管理等“發(fā)展性資源”豐富,是廣東省的強項,,氣候、生態(tài)等“基礎性資源”豐富,,是云南的優(yōu)勢,,根據兩地實際情況,廣東和云南立足各自資源稟賦和產業(yè)基礎,,將“強項”與“優(yōu)勢”結合,,推動產業(yè)合作,為脫貧攻堅注入“活水”,,增強“兩地三市”的發(fā)展動力,。
緊盯勞務協作、補上教育衛(wèi)生短板
“窩在家里種包谷,,一輩子也脫不了貧,。到這里,一個月有4300多元收入,,好好干上三四年,,可以回家蓋新房了?!备X暱h子里甲鄉(xiāng)金秀谷村村支書坡相奪說,。今年初,他帶著100名村民到珠海市務工,,開拓新的增收路,。
就業(yè)是最大的民生,珠海市在對口幫扶怒江中,,把勞務輸出作為花錢少,、受益多、見效快的精準幫扶措施,,專門設立怒江州駐珠海勞務服務工作站,,出臺用工企業(yè)社保補貼、中介機構獎勵、村委會獎勵,、貧困勞動力穩(wěn)定就業(yè)補貼等勞務協作政策,,實施“雙百工程”,即對有意愿來珠海接受技工教育且具備基本文化素質等條件的“兩后生”,,實行百分之百接收入讀珠海市技工院校,,百分之百推薦就業(yè)。在怒江建立珠海企業(yè)培訓生產線,,開展訂單培訓和定向輸送,,引導怒江農村勞動力到珠海市務工就業(yè),學技術,、轉變生活理念,,激發(fā)內生動力,提升能力素質,,實現就業(yè)增收脫貧,。目前,怒江已轉移6522名(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58人)勞動力到珠海市就業(yè),,帶動了近萬名貧困人口脫貧,。
勞動力資源大市昭通有320多萬農村勞動力長年外出務工,為做好勞動力轉移這篇大文章,,按照“近抓外出就業(yè)為主,、遠抓產業(yè)培育支撐”的思路,該市變無序輸出為有序輸出,,通過積極整合各類培訓資源,,立足企業(yè)用工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技能水平,。建立勞務協作議事協調機制,,在東莞市、中山市建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11個,、派駐工作人員33人,,全力做好維權服務、聯絡管理等工作,。設立1306名勞務輸出村級聯絡員,,對接崗位信息和組織輸送工作。加強與深圳市人才集團,、勞動服務公司以及國有企業(yè),、民營企業(yè)的勞務協作,,推動昭通籍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到深圳市穩(wěn)定就業(yè)。強化穩(wěn)崗補貼,、交通補貼等政策支撐,,加強政策宣傳引導,開展送政策,、送崗位,、送服務上門等活動,提升就業(yè)幫扶質量,,積極引導其消除“不想出去”的思想和“不敢出去”的顧慮,,激發(fā)貧困勞動力就業(yè)積極性和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自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東莞,、中山、昭通3市圍繞聚焦精準對接,、實現機制協同,,聚焦精準組織、實現動員協同,,聚焦精準推動,、實現市場協同,,聚焦精準落地,、實現穩(wěn)崗協同“四精準四協同”模式,著力提高勞動力轉移組織化程度,。共舉辦培訓班647期,,培訓貧困人口4.53萬人次,2.35萬貧困勞動力實現有計劃,、有保障的轉移就業(yè),。
在有序輸出的同時,昭通市以東西部扶貧協作為契機,,強化產業(yè)招商引資,,支持鼓勵外企帶設備、帶技術,、帶訂單創(chuàng)建“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yè),不斷拓寬就業(yè)增收渠道,,促進貧困群眾穩(wěn)定增收,,目前,全市建設扶貧協作車間16個,,吸納1034名勞動力就地務工(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02名),。
為阻斷代際貧困,,珠海市支持怒江州人社部門勞動力轉移就業(yè)和技能培訓工作經費,出臺獎補政策,,兩地互設勞務服務工作站,,建設“怒江員工之家”,實施“雙百工程”(每年輸送百名怒江“兩后生”到珠海職業(yè)院校就讀,,并實現百分之百就業(yè)),,設立智力幫扶基金,支持怒江州職業(yè)技能教育和素質提升工程,,促進怒江州勞動力轉移就業(yè),,幫助8000余名貧困人口實現就業(yè)。
廣東省在昭通市和怒江州還積極探索“職教2+1”,,開設“怒江班”,,招收昭通、怒江籍學生5140人到東莞,、中山,、珠海3市學習。
脫貧攻堅,,醫(yī)療保障是關鍵,。在健康扶貧工作中,廣東省東莞市,、中山市,、珠海市38家醫(yī)院與昭通市、怒江州33家醫(yī)療機構開展一對一醫(yī)療幫扶,;珠海市派出醫(yī)務人員為怒江州群眾開展義診活動,,穩(wěn)步推進“結核病防治”項目實施;東莞市派出眼科專家團隊常駐昭通,,為眼科患者做白內障篩查和手術治療,。珠海市動員藍海之略公司在怒江州人民醫(yī)院首批建設心血管介入、病理,、皮膚美容3個重點學科,。
為深化結對幫扶關系,廣東幫扶昭通的東莞,、中山,、深圳3市,幫扶怒江的珠海,,按照“攜手奔小康行動”要求,,在廣泛開展教育、文化,、衛(wèi)生,、科技等方面的合作,,瞄準貧困任務重、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的貧困縣與幫扶方區(qū)域內經濟發(fā)達的區(qū),、鎮(zhèn)(街道),積極探索“2幫1”“1對1”結對幫扶新模式,。
目前,,東莞、中山兩市組織47個鎮(zhèn)街,、108個村(社區(qū))組團幫扶昭通10個縣(區(qū)),,并與昭通74個鄉(xiāng)鎮(zhèn)、148個貧困村結對開展幫扶工作,,動員433家企業(yè)和社會組織結對幫扶昭通345個貧困村,。今年牽手昭通的深圳市雙方圍繞產業(yè)園區(qū)開發(fā)及項目引進、高原特色產業(yè),、頁巖氣開發(fā),、人才交流和勞務輸出、開展校校合作,,興辦職業(yè)教育,、技能培訓,國資國企融合發(fā)展等方面全方位進行合作,。珠海市8個區(qū)與怒江4個縣(市)結對,,組織16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和部分國企與怒江州16個貧困鄉(xiāng)(鎮(zhèn))對接,動員160家企業(yè)與160個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
山海相擁情依依,,粵滇牽手扶貧又“扶智”,,授藝更育人,,通過教育協作、勞務協作,,不斷補齊教育短板,,不斷加強實用技能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為脫貧帶來強大的內生動力,。
【編輯點評:廣東所能,云南所需,,推進產業(yè)合作,,緊盯勞務協作、補上教育衛(wèi)生短板,,用心,、用情,、用力的幫扶,粵滇扶貧協作結碩果,?!?/strong>
關鍵詞:廣東云南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