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3. 27萬億怎么花的?中央部門第九次集中“曬賬本”
(經濟觀察)3.27萬億元是怎么花的,?中國中央部門第九次集中“曬賬本”
中新社北京7月19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中國財政部19日上午公布2018年度部門決算,,隨后國家郵政局,、國家信息中心,、科學技術部,、退役軍人事務部,、外交部,、水利部、國家發(fā)改委等共計93個中央部門的“決算賬本”如約而至,。這是中央部門連續(xù)第9年曬出“決算賬本”,。
據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6月26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的《關于2018年中央決算的報告》,中央本級支出32707.81億元(人民幣,,下同),。
社會關注的“三公”經費,2018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合計39.92億元,比預算數減少17.14億元,。劉昆解釋,,這主要是中央部門按照過緊日子的要求,從嚴控制和壓縮“三公”經費支出,,以及受客觀因素影響,,部分因公出國(境),、外事接待任務未實施,,公務用車支出減少。
包括“三公”經費在內,,中央部門19日集中公布各自賬本,。“今年的決算公開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錢花在什么地方,、效果如何,公眾一目了然”,,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決算工作細致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大幅提高,。
從中央部門決算公開的情況看,總體水平不斷提高,,決算涉及到公眾對財政花錢的了解,,決算涉及到政府履職情況。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表示,,中央部門決算公開越來越細,,范圍越來越寬,數字背后是政府干了多少事,;決算公開的制度基礎在不斷夯實,,今年按支出經濟分類科目改革方案公開決算,反映政府辦事花錢花在什么地方,,花錢更加細致,;決算公開體現(xiàn)了政府更加注意資金績效,不在于花錢多少,,而在于該不該干,,說明政府理財觀念在改變。
推動決算公開的同時,,近年來財政部還積極推動績效自評信息公開,,逐年擴大重點項目和政策績效自評結果向社會公開范圍,使社會公眾更加清楚地知道政府預算資金都干了什么事,,取得了什么效果,。
今年財政部選擇20個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報告,,隨同2018年中央決算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隨同中央決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送的項目績效自評表的數量增長到265個,,比上年增長46%,。
白景明分析,今年重點績效評價公開范圍更廣,,力度更大,,覆蓋了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包括了中央本級項目,、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單位整體支出,公開數量較去年也有了大幅增長,。
不容忽視的是,,績效自評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白景明介紹,,部分項目年初預算編制及績效目標設置不合理,、部分項目執(zhí)行監(jiān)控不力、部分項目產出效果不明顯,、個別項目績效自評結果客觀性不足,、績效自評結果公開比例較低、績效自評結果運用不足等,,需要在今后部門預算管理中予以完善,。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中央部門正在針對績效自評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以及審計抽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整改,并將績效自評結果作為編制下一年度預算,、改進管理和完善政策的重要依據,。下一步,財政部將按照有關要求,,進一步完善績效自評辦法,,推動預算績效自評工作科學化、制度化和常態(tài)化,,壓實中央部門和資金使用單位的績效主體責任,,持續(xù)提升財政資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扎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建設,。
編輯:曾珂
關鍵詞:中央部門第九次集中“曬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