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水上“天山”——再訪貴州“渴望村”
新華社貴陽7月3日電 題:水上“天山”——再訪貴州“渴望村”
新華社記者李驚亞
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深處的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分水鎮(zhèn)天山村,,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蓋率高達80%。令外界很難想象的是,,這個植被茂密的村莊竟然世代嚴重缺水,。
“每家都會找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水源,,祖祖輩輩去山洞里背水吃?!碑數卮迕裾f,。記者2018年7月來到天山村采訪時看到,幾乎每家房頂上都有一個大鐵桶和一個小水缸,,下雨后山上有泉水時趕緊抽到水缸和鐵桶里,,沒有就裝雨水。如果連續(xù)20天不下雨,,村里就要組織用車拉水,,幾乎年年如此。
“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下雨遍山都是水,,第二天一晴馬上就看不到水了?!碧焐酱宕逯锓逭f,,“基本的安全飲水都難以保障,更不要說發(fā)展,,村里基礎設施建設都要到鄰村拉水回來攪拌混凝土,,拉一車水要400元,,給脫貧攻堅帶來了極大阻礙?!?/p>
時隔一年,,記者再次來到天山村采訪,家家戶戶已經安上了水龍頭,,擰開開關,,清澈的水嘩嘩流出來,村民們個個樂得合不攏嘴,。
2017年,,來自上海奉賢區(qū)的援黔干部牽線搭橋,將上海的自然能提水技術引入務川,。務川縣水務局局長黃聲緒說,,為了解決工程性缺水問題,縣里曾采取過修小水窖,、蓄水池等辦法,,但是時間長了池子里會生蟲。柴油提水污染環(huán)境,,電提水揚程最高只有200米,,大多需要分多級提水,群眾用水成本較高,。
而通過自然能提水技術,,全程不用電、不用油,,只要有半米的水流落差,,通過設備將動勢能轉換,就能將低海拔的水抽到高海拔地區(qū),。整個項目是一次性投入,,后期運營成本低,無須專人看護,,可以連續(xù)24小時高效運轉,。
極度缺水的天山村被列入實施自然能提水的規(guī)劃中,項目整合上海對口幫扶,、社會捐贈等資金600多萬元,,于去年7月開工。
今年1月,,提水房,、蓄水池以及提水管道實施完成,揚程780米、日供水量400噸的天山村自然能提水工程試上水成功,。水到天山,,村民們興奮地喊著,“我們村通水了,!通水了,!通水了!”
“過去我們只能種點玉米,、烤煙,,還要靠天吃飯,現在通水了,,我準備改種中藥材重樓,,比烤煙的長遠效益好?!奔易∠裸y場組的仡佬族村民劉光武感慨說,。
自然能提水工程不僅解決了天山村3206名群眾的生活用水,還保障了生產發(fā)展用水,?!拔覀円驗槿彼t遲找不到好項目,,現在有了水,,村里計劃建中藥材基地500畝、‘清脆李’基地2000畝,,真正讓天山成為群眾穩(wěn)定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田峰說,。
天山村還引進了規(guī)模10萬羽的林下養(yǎng)雞場,,這是過去想也不敢想的事。
在位于場上組的林下養(yǎng)雞場,,記者看到,,第一批5000羽土雞即將出欄。貴州川達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余加林說,,這里生態(tài)環(huán)境非常適合林下散養(yǎng),,市場前景廣闊,“我們實行‘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可以讓全村450戶貧困群眾實現年均1000元以上的利益聯結分紅,。”
上海援黔干部,、務川縣委副書記鐘爭光說,。目前,自然能提水項目整合上海對口幫扶,、社會捐贈等資金1163萬元,,有效解決了包括天山村在內的4個貧困村,、社區(qū)6096人的安全飲水問題。
奉賢區(qū)援建的都濡街道鹿坪村,、黃都鎮(zhèn)云豐村,、蕉壩鎮(zhèn)麻青村等自然能提水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項目建成后還將解決1.5萬人安全飲水問題,,保障5000畝以上產業(yè)基地用水,。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天山村 天山 貴州 自然 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