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湖南溆浦古墓群發(fā)現(xiàn)巴楚文化交流物證
記者從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了解到,今年4月份,,在溆浦縣茅坪變電站改擴建項目工程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一處古墓群,。截至6月29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懷化市文物局等單位,,已完成對所有古墓的挖掘工作。
據了解,,本次發(fā)掘的古墓年代為戰(zhàn)國至西漢時期,,共出土各類文物111件(組),絕大多數為日用陶器,,還有部分青銅器,、琉璃器等。
其中有一件具有巴文化特色的青銅劍保存十分完好,,該劍長約32厘米,,劍頸扁平,劍格上有明顯的形似太陽的畫紋,。湖南省考古工作隊專家奚培坤介紹,,戰(zhàn)國時期,巴蜀與長江中游楚國的關系日益密切,,兩地文化交流頻繁,,該劍出土于溆浦,,正是兩地文化交流的物證。
墓葬內還出土了部分裝飾用品,,比如戰(zhàn)國時期的琉璃器“蜻蜓眼”,,顏色青白相間,形似一顆豌豆,,為我國早期鉛鋇玻璃制品,。奚培坤介紹,琉璃制品最早發(fā)現(xiàn)于古埃及地區(qū),,后玻璃燒造技術傳入我國,。與古埃及早期玻璃主要成分為鈉鈣不同,我國采用鉛鋇,,說明在技術傳入后,,我國古代工匠根據實地材料,就地取材,,成功燒造出早期玻璃制品,。
溆浦是千年古縣,“溆浦”這一地名2000年前就已存在,,戰(zhàn)國時期屬于楚國,,漢代改名義陵縣。
編輯:楊嵐
關鍵詞:溆浦 古墓 文化交流 物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