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甘肅大坪村:山窩窩蹚出脫貧路
大坪,,甘肅定西市安定區(qū)青嵐山鄉(xiāng)的一個山村,,曾被聯(lián)合國官員認定“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
“如今大坪早已脫貧,,人均純收入近8000元,?!痹谇鄭股洁l(xiāng)黨委書記高強帶領下,記者沿著上山的柏油路,,左一拐,、右一拐,目所能及處,,樹綠草青果累累,,一層層梯田一直鋪延到山頂——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艱苦奮斗,大坪人讓山窩窩換了模樣,。
立志修梯田,,喚醒沉睡的黃土地
年近耄耋的馬政老漢,忘不了當年青黃不接的時候,。圪梁梁上的榆樹剛一生芽,,就被人捋光,甚至連樹皮也被剝走,。曬干后,,放在石磨上推,磨出了面,,人們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
陡坡地,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種了一坡,,收了一車,,打了一斗,煮了一鍋”,。
定西是個苦地方,,而大坪更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84歲的冉桂英老人,,上世紀60年代是大坪村生產(chǎn)隊隊長,她曾立下誓言:“咱們修梯田,,干出一個新大坪,!”
為搶春種時間,,黨員干部帶頭干。時值寒冬,,土地封凍,。全隊40多個勞動力,摸黑起早,,頂著朔風下地,。頭把震斷了,趕緊換,;虎口震裂了,,布條一纏接著干。汗水浸透了棉襖,,回家才發(fā)現(xiàn),,凍得硬邦邦,脫都費勁,。
鐵鍬洋鎬,,背扛肩挑。那年開春,,大坪人整修出了兩畝多梯田,。“立竿見影,,產(chǎn)量翻番,。”當年的“鐵姑娘”,,如今的村黨支部副書記劉玉秀老人說,,梯田能保墑、肥力好,,“種的洋芋個頭大,,畝產(chǎn)1400多斤,比山坡坡上足足高出六七百斤,?!?/p>
一鼓作氣,戰(zhàn)天斗地,,一輩接著一輩干,。進入新世紀前,大坪人愣是把一片片“三跑田”修得平平整整,?!按蜻@開始,逢年過節(jié),,白面頓頓能上桌,?!贝笃捍妩h支部書記康耀偉說,。
推廣新技術,,好了生態(tài)鼓了錢袋
四山環(huán)抱的大坪,有限的土地極度地發(fā)揮了潛力后,,糧食產(chǎn)量不再提高,。想從地里多刨出一分錢,只能墾荒種田,,但是投資大,、收入少,還導致水土嚴重流失,。
高強挨家挨戶講政策:“退耕還林還草,,每畝補貼160元?!鼻猩砀惺艿皆綁ㄔ礁F的鄉(xiāng)親們,,終于放下了鋤頭。
“山頂種樹戴帽子,,山腰興修梯田系帶子,,山底打壩蓄水穿鞋子?!贝笃捍彘_始了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
截至目前,,大坪村累計完成人工造林2920畝,、種草1600畝,林草覆蓋率達68.2%,;修筑谷坊110道,、塘壩5座,治理流域面積3600畝,。
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同時,,村里大力推廣科學種田,積極推廣黑地膜覆蓋種植技術,,調(diào)整種植結構,。而以大坪命名的優(yōu)質(zhì)馬鈴薯品種“新大坪”,也從試驗田繁育了出來,。
“村里都用白地膜,,可鄉(xiāng)里來的技術員說,,黑地膜保墑好,還能壓雜草,?!贝迕袢嚼^萍說,面對新技術和新品種,,大伙兒心里都沒底,。最后,架不住上門游說,,她將信將疑,,當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等到秋收,,冉繼萍瞪大了眼——馬鈴薯畝產(chǎn)達3000斤,。收獲的日子全家出動,天剛亮就下地,,一架子車接一架子車往外拉,。
“看著厚厚一沓錢,就像是做夢,?!比嚼^萍說,靠著種馬鈴薯,,她供出來4個大學生,,“不僅沒借過錢,還有了一點積蓄,?!?/p>
“我們繁育出的優(yōu)質(zhì)馬鈴薯品種‘新大坪’,讓鄉(xiāng)親們的產(chǎn)量提高了不少,?!笨狄珎フf,2006年大坪村人均純收入將近3000元,,終于摘掉了窮帽子,。
建成合作社,山鄉(xiāng)注入新活力
一根扁擔兩只桶,,摸黑就出門,,到了才發(fā)現(xiàn),甜水泉邊站滿了人,。這是2014年春上,,大坪村等水的“盛況”。
2013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引洮供水工程時囑托,,把這項惠及甘肅幾百萬人民群眾的圓夢工程,、民生工程切實搞好,讓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凈甘甜的洮河水,。2014年底,,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竣工,清冽的洮河水流進旱塬山鄉(xiāng),。
村民蔣海程,,養(yǎng)著2000只蛋雞,,通水前每天開車進城買水,。“就算大雪封山,,給車子掛上防滑鏈,,拿上鐵锨,一路走一路鏟,,也要把水拉回家,。”蔣海程說,,一車水500元,,只夠20天,一年下來近1萬元,,“自打通了水,,水費一年800元,比從前節(jié)省9000多元,?!?/p>
康耀偉尋思,村里距定西市只有5公里山路,,修通柏油路后,,開車只要十幾分鐘,水的問題解決了,,發(fā)展大棚蔬菜有前景,。
村里與對口幫扶的金川公司達成協(xié)議,流轉撂荒地60多畝,,建成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40多座,,用的都是節(jié)水灌溉。村民連清承包了3個塑料大棚,?!耙粋€大棚一年種一茬黃瓜、一茬綠葉菜,?!边B清掰著指頭說,,“年收入5萬多元哩?!?/p>
“鄉(xiāng)里又引進了定西億邦農(nóng)牧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高強說,,他們爭取到區(qū)財政70萬元資金,,作為村集體資金入股,聯(lián)手打造特色休閑農(nóng)業(yè)示范園區(qū),,“合作社盤活了撂荒地,,老百姓收租受益,一舉兩得,?!?/p>
《 人民日報 》( 2019年06月23日 04 版)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