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半個父親在疼》:龐余亮訴說“父子情事”
龐余亮散文集《半個父親在疼》北京分享會日前在京舉行,,著名詩人,,詩歌評論家,、翻譯家王家新,,著名散文家周曉楓,,與作家龐余亮一起,,懷念每個人心中,,那個讓人心疼又讓人溫暖的父親,。
嘉賓從左到右依次為:賀嘉鈺,、龐余亮、王家新,、周曉楓
一半疼痛 一半溫暖
龐余亮在描述晚年父親時回憶,,父親一輩子都是在村里的英雄,1989年的春天父親高血壓中風(fēng)在家,,之后他一直被困在病痛當(dāng)中,,脾氣也因此變得非常暴躁,“我每天照顧父親的起居,,但是跟他相處的五年時間里我們倆人沒有任何感情,,他脾氣暴躁就開始罵人用拐杖打人,給他洗澡的時候因為重心不穩(wěn)跌下來,,他罵人,,我就跟他對罵。1994年的秋天我父親去世,,他去世之后我沒有為父親寫一篇文章,。后來,我在公園門口遇到一個中風(fēng)的老人拄著拐杖,,我扶著他在公園的門口轉(zhuǎn)了一圈,,我突然覺得他身上的氣息和我父親的一樣。當(dāng)天晚上我就開始寫這篇《半個父親在疼》,,敲到父親這個詞的時候鍵盤就卡住了,,我以為是我父親不讓我寫,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我用力過猛導(dǎo)致鍵盤卡住了,。這個散文是一口氣寫完的,,寫的過程也是重新體會父親的過程?!?/p>
正如此次活動的主題“父愛如山:一半疼痛,,一半溫暖”,龐余亮坦言對父親的感情很復(fù)雜的,,其中有疼痛也有溫暖,,他也講述了兩個溫暖的細節(jié)。其中一個細節(jié)是1983年當(dāng)龐余亮考上大學(xué),,父親送他去揚州上學(xué),,把他送到學(xué)校門口沒有進去,。“他告訴我,,到了陌生的地方,要在夜晚來臨前找一找衛(wèi)生間在哪里,,因為在物質(zhì)相對匱乏的年代,,夜里找不到衛(wèi)生間也找不到人詢問,這是他教會我的生活經(jīng)驗,。第二個經(jīng)驗就是,,他跟我說做一雙布鞋很不容易,要記得經(jīng)常把布鞋拿到太陽底下曬曬,。他有限的生活經(jīng)驗傳遞給我的就這么多,。”
真實的“父與子”
因為父親晚年也因為腦溢血中風(fēng)而半身癱瘓,,因此王家新對于龐余亮?xí)袑懜赣H的篇章更加感同身受,。“龐余亮的寫作非常真實,,真實如肉體的感覺,,就像他文章中的話‘一篙撐到了底兒’,因此疼痛的感覺也很真實,。而在這些不空洞,、不抽象、不模糊的感受和體驗中,,還有某種精神貫穿始終,。”王家新看來,,龐余亮透過眼中的父親,,表達了他對生活和對生命那種愛恨交加、悲喜交集的感覺,,還有智慧和幽默感糅合其中,,“他把真實的父親和自己的生活像穿越瀑布般,穿過陳詞濫調(diào)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他甚至敢于寫他父親和狐貍精的故事,,母親老是罵父親是不是又想那個狐貍精了,,這個帶有戲劇性的成分和人性的真實,他作為兒子有勇氣直面生活的真實,。這是非常精彩的一筆,,他作為兒子完全不忌諱不掩飾這些,記錄記憶的真實,、生活的真實,、人性的真實?!?/p>
在王家新看來,,中國的父子很少表達愛,很少擁抱,,“一起喝酒的時候,,兩個杯子碰在一起就是他們的擁抱方式,也是他們和解的方式,?!蓖跫倚卤硎荆缸雨P(guān)系是非常復(fù)雜的,,而龐余亮的散文呈現(xiàn)出了大量的細節(jié),,那種切身的感受經(jīng)驗,把我們帶向了真實的父與子的世界,。
生怨與和解
在周曉楓看來,,龐余亮的這本書足夠誠懇,而書中的文字則是用時間和情感釀造出來的,,“像樹分泌樹脂一樣”,。周曉楓說,父母給了我們皮膚和血肉,,我們在不斷撕扯的過程中最后是血肉斑駁甚至體無完膚的狀態(tài),,我們小的時候不想成為父母那樣的人,我們主動地想撕裂這種關(guān)系來獲得成長,,“然而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過的是沒有父親的父親節(jié),,沒有母親的母親節(jié),我們的情感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更深入的交纏著過去,,看到這些讓我非常動容,。”
周曉楓表示,,龐余亮眼中暴躁的父親讓她深受觸動,,而她認為這種“暴躁”源于年老體能下降之后無力自保的一種不安全感,“他會覺得全世界都潛在地存在著對我的傷害,無論是他對社會的支配權(quán),、對兒女的支配權(quán)被剝奪,,還是他的身體能量他無法照顧自己,這時候他有巨大的委屈,,無法釋放,,然而他除了家人之外無處宣泄,如果不是親人也不能容忍這種暴戾,。有一天我們也會如此,,我們未必有今天的體能去維護自己的理性,也未必有體能去維護自己的尊嚴,。”
周曉楓認為,,親情的紐帶讓父母和孩子的關(guān)系易于生怨卻也易于“和解”,,正如在龐余亮的心中,他的父親并不是完美的父親,,而在父母的眼中,,我們也并不是理想的孩子?!拔覀兌荚O(shè)想了一個完美的人,,我們想把他推到那個位置上,當(dāng)他沒能達到那個標(biāo)準,,那種幻想的失落,,讓我們抱怨和惱火,沒有辦法抒發(fā)和修改,。但是對于父母來說,,他們也要承擔(dān)對于我們的失望和惱火,所謂親人就是被迫承擔(dān)既定的結(jié)果,,容易生怨也容易和解,。”
呼喚“完整的父親”
龐余亮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態(tài):從這本書往后,,父親題材的創(chuàng)作也到此為止,,以后再也不會寫父親了??上攵?,“半個父親”一如既往疼在龐余亮心里?;顒蝇F(xiàn)場,,龐余亮再次表示,《半個父親在疼》出版之后,他并不愿意回頭看這本書,,即使有人和他聊起書中的一些情節(jié),,他也不愿多談,“因為交流越多想得越多”,,“這個話題已經(jīng)完成了,,我要繼續(xù)向前走,帶著它我可能會有負擔(dān),,所以我有意識地開始兒童文學(xué)創(chuàng)作,,盡量不去觸碰這個題材?!?/p>
龐余亮還表示,,很同意畢飛宇老師對于“半個父親”的解讀,“他說父親之所以稱為半個父親,,就是以為父親在某種程度上是不稱職的,。”龐余亮稱,,他一直在反思自己能否成為一個完整的父親,,也希望中國的父親們都能成為稱職的、孩子眼中的理想父親,,“半個父親在疼,,完整的父親就不會疼了?!?/p>
作家簡介
龐余亮,,出生于1967年3月,江蘇興化人,。畢業(yè)于揚州師范學(xué)院,。做過教師和記者。著有長篇小說《薄荷》《丑孩》《有的人》,,小說集《頑童馴師記》,,童話集《銀鐲子的秘密》等。曾獲1998年柔剛詩歌年獎,,第五屆漢語雙年詩歌獎,,紫金山文學(xué)獎,第二屆揚子江詩學(xué)獎等,。
《半個父親在疼》是龐余亮第一本自傳體親情散文集,,書中蘊藏了作家的父親、母親以及少年秘密的成長史,,共分為四輯,。第一輯“父親在天上”,是獻給父親的文字。分別從賣甘蔗的船上,、種黃豆,、過年,以及父親中風(fēng)后等不同的視角描寫了一個嚴厲,、暴躁,、任勞任怨,偶爾也會表現(xiàn)出溫柔一面的父親形象,。第二輯“報母親大人書”,,是獻給母親的文字。從母親的日常勞作,,例如搗石臼,、做湯圓和慈姑等,描寫了一個隱忍,、溫柔,、堅強的母親形象。第三輯“繞泥操場一圈”,,是秘密成長筆記,。從老師的視角描寫鄉(xiāng)村校園里孩子們的成長逸事,,生動,、有趣,又令人省思,。第四輯“永記薔薇花”,,是生活之淚的結(jié)晶。描寫了讀書,、觀影,、旅途、書店的搬遷,,以及友人相聚等內(nèi)容,。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父親 龐余亮 半個父親在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