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中華文明應為亞洲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論習近平主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主旨演講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人民日報5月19日評論員文章:中華文明應為亞洲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貢獻——論習近平主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主旨演講
任何一種文明都是流動的、開放的,,這是文明傳播和發(fā)展的一條重要規(guī)律。在長期演化過程中,中華文明從與其他文明的交流中獲得了豐富營養(yǎng),,也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痹趤喼尬拿鲗υ挻髸_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深入闡釋中華文明在繼承創(chuàng)新中不斷發(fā)展、在應時處變中不斷升華的深厚底蘊,,深刻闡明中華文明在兼收并蓄中歷久彌新的特質與氣質,,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中國經(jīng)驗、貢獻了中國智慧,,彰顯了中華文明為亞洲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氣度與自信,。
“和羹之美,在于合異,?!敝腥A文明是亞洲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中形成的開放體系。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親仁善鄰,、協(xié)和萬邦是中華文明一貫的處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華文明鮮明的價值導向,,革故鼎新,、與時俱進是中華文明永恒的精神氣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華文明內在的生存理念,。”回溯歷史,,中國的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天文歷法、哲學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響深遠,,有力推動了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展望未來,,中華文明有能力也有責任為亞洲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為亞洲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貢獻,,就應守正創(chuàng)新,、與時偕行。中華民族是守正創(chuàng)新的民族,。中華文明經(jīng)歷了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但始終一脈相承,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放眼世界,每一種文明都延續(xù)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推動中華文明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才能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為亞洲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更大貢獻,,就應交流互鑒,、兼收并蓄。中華文明綿延傳承至今從未中斷,,從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在包容并蓄中不斷衍生發(fā)展。從歷史上的佛教東傳,、“伊儒會通”,,到近代以來的“西學東漸”、新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再到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對外開放,中華文明始終在兼收并蓄中歷久彌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對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各種文明,,我們都應該采取學習借鑒的態(tài)度,,都應該積極吸納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文明中的優(yōu)秀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xiàn)代社會相協(xié)調,。同時,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堅持取長補短,、擇善而從,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才能不斷創(chuàng)造出卓越的文明成果,讓中華文明更加熠熠生輝,。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我們就一定能讓中華文明為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大正能量,,和各國一道共同創(chuàng)造亞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來,。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文明 中華 華文 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