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少年錦時,,有師如父——記浙江對口幫扶教師,、貴州臺江“名校長爸爸”陳立群
新華社貴陽5月11日電題:少年錦時,,有師如父——記浙江對口幫扶教師,、貴州臺江“名校長爸爸”陳立群
新華社記者 李銀,、李驚亞,、俞菀
“親愛的陳爸爸,,請允許我們這樣叫您……”
這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民族中學2018屆孩子們的一封信,。這樣的信,,在校長陳立群手里,,還有厚厚一疊,。
在浙江擔任中學校長30多年,陳立群帶出了12屆960多名宏志生,,其中很多學生都喊他“陳爸爸”,。
花甲之年,他志愿遠赴貴州義務支教,。三年間,,和苗鄉(xiāng)孩子結下父子般的深情。
破天荒,,窮縣城同時走出數(shù)百個大學生
2018年盛夏,,臺江縣城,苗族婦女張再美接到臺江縣民族中學電話:你的女兒考上了西南民族大學,,我們來給你送喜報,。
張再美和丈夫下崗多年,全部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女兒身上,。當幾位老師,,把蓋著“臺江縣委縣政府”鮮紅公章的喜報鄭重交給她的時候,張再美忍不住流下眼淚:女兒的人生,,從今天起將邁上了新的平臺,。
臺江民中的450張喜報,送了整整一周,,那段時間,,街頭巷尾都在議論“誰家孩子考取大學了”。
“天下苗族第一縣”臺江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唯一的公辦高中臺江民中,,每年僅有100來人能上二本線,2008年和2011年只有一名學生考上一本,。很多家長把孩子送過來,,就外出打工了,基本不抱什么期望,,開家長會家長還沒有老師多,;教師遲到早退,45分鐘的課20分鐘講完,,回辦公室休息,;學生上課睡覺、聊天,、吃東西,,放學回家沒人管,抽煙、泡網(wǎng)吧,、談戀愛,,每年都有百余名學生由于各種原因輟學。尖子生大量外流,,剩下的學生破罐破摔,。
然而,就是這樣一所出名的“差?!眳s在這幾年打出“翻身仗”。2018年,,全校901名學生參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高考增量從全州墊底沖到全州第一,。11年來,,臺江高考沒有一個上600分,這一次“破紀錄”達到8人,。招生分數(shù)線提高近200分,,甚至吸引了周邊縣的尖子生入讀。家長們對本地教育開始抱有期待,,留在孩子身邊的家長越來越多,。
奇跡背后,一個人功不可沒: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兼職教授,、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學軍中學原校長,現(xiàn)任臺江民中校長陳立群,。
陳立群出生于浙江農村,,因家境困難曾一度輟學。改革開放后考上大學,,他的人生軌跡得以改寫,。2001年,他創(chuàng)辦浙江省首個專門招收家境貧困,、品學兼優(yōu)學生的宏志班,。62歲的陳立群從教38年,擔任校長34年,。他始終有個信念:人在難時,,幫一把,或許能改變一生,。
2016年退休后,,國內多家民辦中學向陳立群伸出“橄欖枝”,年薪都在200萬元以上。他卻一一婉拒,,說:“給我百萬,,還不如看到一個貧困學生考上大學令我開心?!碑斈?月,,陳立群主動來貴州黔東南州各縣市義務作講座,在臺江縣的盛情挽留下,,擔任臺江民中校長,。
愛與責任,無問西東
上任第一天,,陳立群走進臺江民中食堂,,被“嚇了一跳”,原以為只是管理跟不上,,沒想到硬件也如此落后:偌大一所學校,,只有一個食堂一口鍋,師生排著長隊半天打不上飯,。學生宿舍是教室改造的,,幾十人擠一間,公共衛(wèi)生間氣味撲鼻,。
先從改善師生生活條件抓起,。兩個月內,全校三個年級分三個食堂用餐,,單獨開設教工食堂,,新學期開學前,學生搬進六到八人,、帶獨立衛(wèi)生間的宿舍,。
解決了吃住問題,陳立群的關注點又轉移到提高教學質量上,。由于優(yōu)秀師資大量流失,,全校四分之一教師從各鄉(xiāng)鎮(zhèn)初中遴選而來。大多數(shù)教師視野狹窄,,知識結構老化,,甚至從教幾十年,沒參加過像樣培訓,。
“這在浙江簡直難以想象,!”陳立群說。隨即,,按教齡實施小荷工程,、青藍工程,、名師工程,聽課,、教學比賽常態(tài)化,,和黔東南名校凱里一中每周“同課異構”,教師被分批送往杭州學習,,連續(xù)出臺十幾項嚴格日常管理,、規(guī)范教學的規(guī)章制度。
陳立群去高三年級聽課,,一堂語文課,,老師講了十幾分鐘,發(fā)現(xiàn)把作文結尾講成了作文開頭,;另一堂數(shù)學課,,老師竟然沒有教案,跟著感覺在上課,。“馬上要高考了,,簡直是誤人子弟,!”陳立群很生氣,這兩名老師被堅決辭退,。
外表溫文爾雅的校長,,動起真格毫不手軟,怨聲連天的教師隊伍開始踏實下來,。高三英語老師任偉娟說:“管理很嚴,、學習特別多,忙到?jīng)]空談戀愛,,但大家備課,、上課都認真很多,教學上確實成長很快,?!?/p>
對待“亂校”須用“鐵腕”:全封閉寄宿制管理,,實行“安靜學習月”“自主學習月”,,每個班每天檢查評比,早中晚挨個教室督察,。沒多久,,3000多人、55間鬧哄哄的教室,,一下子靜悄悄,、整齊有序起來,。
“教育首先是精神成長,其次才成為科學獲知的一部分,?!标惲⑷航?jīng)常引用這個觀點。無論對學生還是老師,、家長,,他格外重視“心靈喚醒”“精神教育”的力量。
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以及各種公開場合,,陳立群都鼓勵學生樹立遠大抱負,;苗族崇拜樹,教學樓前開辟“志向林”,,在每年臺江民中“‘12·9'勵志節(jié)”這天,,師生們將自己的志向埋藏于樹下;親自培訓駐村第一書記,,講授尊師重教,、教育與脫貧、家庭教育,;給考上大學的家庭送喜報,,讓家長感到讀書光榮……
他總對教師說:“人類道德的基點是愛心與責任感?!睂W生,,他希望:“高遠的志向、高昂的志氣,、高雅的志趣,,能成為引領、陪伴你們一生的精神武裝,?!?/p>
“您真像我的爸爸”
在臺江民中,留守兒童,、貧困家庭孩子占半數(shù)以上,,陳立群經(jīng)常走村入戶家訪。臺江縣境內崇山峻嶺,,車輛經(jīng)過之處,,旁邊就是萬丈懸崖,有些地方需要坐船,、步行,。陳立群從不在學生家中吃飯,走時總會留下幾百上千元,。
高一班一個女生父親去世,,哥哥在外打工,,她和弟弟還在讀書,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陳立群去她家中家訪過三次,,看到家徒四壁、四面透風的樣子,,心里不好受,,每次都要問長問短。學生媽媽說苗話,,他聽不懂,,就讓學生當翻譯,想辦法解決她家的困難,。
一次家訪路上,,這個女孩說:“您真像我的爸爸?!庇謫?,您什么時候回杭州?陳立群最怕師生們問這個問題,。
原本,,陳立群的支教期只有一年。一年快結束,,他感覺不少老師工作不安心,,一次教師大會上,,陳立群拖長語氣道:“說不定我一激動,,在這里待個三年五年?!?/p>
臺下老師“嘩嘩嘩”鼓起掌來,。陳立群說,那個場景很意外,,也很打動他,。這一待,又是兩年,。
他把苗族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很多人也喚他“校長爸爸”。校長辦公室里,,經(jīng)常有學生塞進門縫的信和老師,、家長送的紅薯、臘肉,、香腸,;陳立群吃不慣辣椒,,學生們親手做了香甜的苗族姊妹飯、南瓜飯,;很多人把高考志向定為浙江大學,,因為“想去‘校長爸爸’住的地方看看”;有的孩子考入大學還給陳立群寫信,?!啊iL爸爸’太忙了,打電話怕打擾他”,。
這學期開學,,高二班有個女生沒來,陳立群找她談心,,原來女孩出生八個月就成了留守兒童,。后來,和三個弟弟妹妹一直跟著爺爺奶奶長大?,F(xiàn)在爺爺奶奶七十多歲了,,靠每天在山上采些野菜、野果,,背到集市上賣錢,,供他們讀書。
女孩心疼爺爺奶奶,,不想讀書了,,陳立群交給她1000塊錢,叮囑她好好學習,,錢用完了再找他,。
過了一段時間,陳立群收到女孩的信,。
“我可能是個比較缺愛,,渴望安全感的孩子,除了爺爺奶奶和爸爸,,我好像什么都沒有,。謝謝您,讓我感覺到哪怕在學校,,我也不是一個人,。”
“我在志向林里種的是‘考上沿海城市的學校,,努力拿到獎學金以及兼職,,大二時,帶爺爺奶奶去看?!鞠驑?。他們一輩子都待在這山里,,從來沒有出去過,我一定要帶他們出去看看,。體育課時,,我常常站在我的志向樹旁,那時,,我便明白了您堅守教育的意義,。”
一名學生在學校公開欄張貼公開信:“生命中總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您像天上的星星,,我可以循著光亮的方向,一直向前,?!?/p>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在陳立群帶領下,,臺江民中的學風,、教風、校風一天天好起來,,在各種幫扶政策下,,因家庭困難輟學的現(xiàn)象基本消除,十幾位來自杭州,、貴陽的老師在臺江民中支教,。
“他在光環(huán)后揮灑著汗水,將熱血與精力注入民中,,他擁有一顆慈祥仁愛的心,,讓民中飛速前進,特此榮獲年度‘最敬業(yè),、最受學生歡迎獎’,?!币幻呷龑W生在信中為校長頒獎,,“我曾經(jīng)因來臺江民中而感到丟臉,現(xiàn)在我因身在臺江而驕傲,,今年的高考,,我必將全力以赴?!?/p>
數(shù)學組教學骨干劉海,,原本三次遞交辭呈,準備去貴陽的公辦中學教書,,他說:“校長花甲之年,,還能帶著心愿做好一件事,,我舍不得他,想跟著他拼一下,?!痹S多老師私底下喊校長“老人家”,把他當成自家長輩一樣愛戴,。
“所有的幫扶總是暫時的,,所有的支教總會結束,關鍵在于增強貧困地區(qū)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造血功能,?!标惲⑷赫f。他總在思考,,自己離開后,,能為這里留下些什么。
于是,,他主動接手了許多“分外之事”:貴州省,、黔東南州成立“陳立群名校長領航工作室”,他義務授課,,接收臺江縣初中,、小學校長跟班學習,擔任方召鎮(zhèn)小學名校長工作室導師,;在貴州各地義務作報告,、開講座60余場,接受培訓的校長,、教師超過一萬人次……
一位在外打工的學生家長給他寫信:“你讓我體會到,,人生的價值不在于占有多少,而是奉獻了多少,,我讓三個孩子向你學習,,弘揚你的精神?!?5歲的浙江退休老人,,讀完《浙江日報》對陳立群的長篇報道,用毛筆全文抄錄下來寄給他,,落款寫道:謹向陳立群老師致敬,。
更令他感動和欣慰的,是孩子們的頑強不屈,、樂觀陽光的心態(tài),。
一個貧困學生的母親得了尿毒癥,提出退學,陳立群去醫(yī)院探望,,極力挽留她不要退學,,臨走時留下1000元錢。
第二天,,錢如數(shù)退回,,并附信一封:
“我發(fā)自內心感謝您的幫助,但也背上了更沉重的心理包袱,。雖然媽媽的病所需要的醫(yī)藥費是天文數(shù)字,,我的生活可能更拮據(jù),學習之路更加艱難,,但我始終明白人若不是到了絕境,,絕不能靠別人來改變自己的現(xiàn)狀,而是要有所作為,?!?/p>
女孩后來考上貴州民族大學,這個“五一”勞動節(jié),,特地帶了一筐草莓,、一盆白掌來學校看他,。
“孩子們的精神在成長,,我特別開心?!标惲⑷赫f,。
陳立群來臺江支教分文不取,反而資助學生,、獎勵老師,,前后花出去30多萬元。其實,,陳立群并不富有,,他身患多種疾病,也有牽掛,。在杭州臨安老家,,92歲的老母親健在。得知兒子要去貴州,,深明大義的母親拿出一根繡花針,,用線穿過針眼,,說:“喏,,你看我,眼睛還沒花,?!钡?,每當陳立群從臺江回杭州,母親早早就打開院門,,準備好他最喜歡吃的飯菜,,坐在院子里盼著兒子回來。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這首《梅》是陳立群最喜歡的詩,?!拔腋试缸≡诤崂铮矣形业淖非?,我來這里的目標,,就是讓更多苗族孩子走出去?!标惲⑷赫f,。
采訪結束那天下午,春光明媚,,“志向林”里的杜鵑花,、月季花競相開放,校園主干道兩旁綠樹成蔭,,操場上,,學生們正在進行社團活動,老師和學生們一首《少年錦時》的輕唱聲從遠處傳來:
“又回到春末的五月,,凌晨的集市人不多
小孩在門前唱著歌,,陽光它照暖了溪河
柳絮乘著大風吹,樹影下的人想睡……”(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陳立 立群 學生 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