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考古中國”公布湖北荊州龍會河北岸墓地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
中新網北京5月6日電 (記者 應妮)國家文物局6日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公布了湖北荊州龍會河北岸墓地等4項重要考古成果。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出席會議,。
此次公布的考古成果均發(fā)現自各地基本建設考古項目,。湖北荊州龍會河北岸墓地三二四號墓出土324枚戰(zhàn)國楚簡,,載有東周時期12位楚王謚號和部分楚國高級軍事職官名稱,以及周武王,、周公旦相關事跡,,部分內容不見于典籍,為佐證西周初年重大史實,,研究楚國歷史和政治軍事思想等提供了重要資料,。
湖北荊州胡家草場墓地十二號墓出土簡牘4546枚,為歷年來我國單座墓葬出土簡牘數量之最,,內容包括歷譜,、編年記、律令,、經方,、遣冊、日書等,,種類豐富,,是我國簡牘考古上的一項重要成果,將有力推進相關領域的研究,。
陜西西安長安區(qū)北里王漢代積沙墓,,為我國較早出現的磚室墓,造型別致,,做工精美,,體現了高超的工藝水平,墓葬時代,、墓主信息明確,,為研究西漢晚期葬制葬俗演變提供了重要材料,。
陜西西安南郊焦村墓地,發(fā)現兩座目前所見十六國時期規(guī)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相對完整、隨葬品較為豐富的墓葬,,出土文物帶有濃郁的時代特征,,體現了民族融合背景下文化相互影響與交融的特點,許多墓葬建造規(guī)制與方法開隋唐時期葬制的先河,。
與會專家對各項成果都給予高度評價,,并對后期簡牘整理、墓葬保護,、壁畫修復,、開展多學科研究等提出意見建議。
宋新潮指出,,“十三五”時期以來,,“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進展順利,不斷獲得重要發(fā)現,,各考古科研單位應進一步提高學術意識,,包括主動性考古項目和基本建設考古項目,都應按照“考古中國”總體要求,,全面系統開展工作,,加強多學科合作,努力提高工作質量,,深入發(fā)掘和提煉科學與文化信息,,不斷推動重大考古學和歷史學問題研究的深入。國家文物局將繼續(xù)根據項目推進情況,,不定期召開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對外發(fā)布重要成果,讓社會各界充分理解其意義與價值,,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考古 荊州 墓地 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