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炒鞋圈"天價鞋背后:莊家與散戶齊推 有人月賺40萬
原標題:“炒鞋圈”天價鞋的背后:品牌商、莊家與散戶齊推,,鞋價坐火箭
2018年11月,,林立專程從東北飛往昆明,,以200元/人的價格雇了50個人,。
一款AJ(Air Jordan)聯(lián)名鞋即將在昆明發(fā)售。由于人數(shù)占優(yōu),,在經(jīng)過24小時的漫長排隊后,,林立吃下了昆明市場總計26雙鞋中的21雙。
豐厚的回報隨之而來:按照當時的發(fā)售價1299元,、市場價5600元計算,,這位東北莊家一雙鞋賺了近4000元,利潤率高達逾210%,。
耐人尋味的是,,上述鞋款的主題為:Not For Resale(禁止轉賣)。
需求帶來的是生意,,遠超供給的需求帶來的則是炒作——球鞋市場是重災區(qū),。原本緊俏的商品,夾雜著品牌商的默許、中間商的欲望,,價格數(shù)字被不斷推高,。
在這個世界中,買與賣的戲碼,、高與低的游戲每天都在上演,,無論是炒鞋莊家還是球鞋愛好者,所有人都無法獨善其身,。
市場由空入多
十年前的球鞋,,與衣褲、背包等日常運動用品并無二致,。由于不具備時尚元素,、功能單一、缺乏包裝,,球鞋僅活躍在小眾市場中,。
東哥進入球鞋圈已近20年,見證了國內(nèi)球鞋市場的浮沉,。他舉例稱,,彼時一雙發(fā)售價1480元的勒布朗(洛杉磯湖人隊球星)簽名鞋,打折400~500元賣的情況極其常見,?!笆袌龇浅7浅P堋,!?/p>
分野發(fā)生在2015年,。
那年前后,球鞋開始被明星們穿上腳,,加上時尚,、聯(lián)名等元素的興起,球鞋市場開始躁動,。
眼看市場由空入多,,品牌商野心勃勃,最直接的體現(xiàn)是屢屢制造的營銷噱頭,。耐克(Nike),、阿迪達斯(Adidas)開始通過限量、抽簽等方式,,刺激球鞋市場繁榮,。
英國《金融時報》曾做過統(tǒng)計,2015年全球運動鞋代理商的限量版運動鞋銷售額規(guī)模約10億美元(約合67億元人民幣),。
隨著一些發(fā)售量較少,、有特殊意義的球鞋進入市場,品牌商品嘗到了“饑餓營銷”的甜頭,一些炒鞋莊家也看到了無窮的商機,,沒有人再詢問市場的邊界在哪里,。
當消費者熱情居高位時,便很難滑落,。一輪轟轟烈烈的球鞋牛市正式開啟。
▲東哥接受鞋類交易平臺“毒”APP的視頻采訪,。
東哥說,,市場價比發(fā)售價高出30%非常常見,有的甚至是原價的好幾倍,。
美國最大的球鞋電商平臺StockX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2018年球鞋二級市場銷量中,耐克旗下的AJ品牌占據(jù)了44%的份額,,Nike品牌(除AJ)占26%,,Adidas品牌占24%,其他品牌瓜分剩下的6%,。
相比發(fā)售價的二級市場價格,,AJ、Nike,、Adidas三大品牌分別溢價59%,、58%、25%,。其中,,2018年銷量前三的3款鞋AJ ONE、Adidas Yeezy,、AJ THREE分別溢價99%,、30%、31%,。
“這幾年是球鞋牛市,,市場價格幾乎只漲不跌?!睎|哥稱,。
美國市場調查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預測,到2025年,,全球運動鞋市場規(guī)模將超過950億美元,。
不過,當買鞋如同打新股,、買學區(qū)房,、車牌搖號一般具有儀式感和緊迫感時,生意的本質就已發(fā)生了改變,灰色空間應運而生,。
莊家一個月進貨110萬元
“搶首發(fā)鞋真是太難了,!”華華是一名普通的球鞋愛好者,他已經(jīng)連續(xù)三次在一級市場上搶鞋失敗,。
供求關系的不平衡是球鞋的炒作基礎,,亦是財富空間。
東哥認為,,炒鞋玩家分為兩類:
一類,,是通過官方渠道搶鞋,并在市場售賣賺利差的散戶,;
另一類,,是通過大量掃貨、提拉價格等方式左右市場價格的莊家,。
“后者不需要對鞋有感情,,從純粹意義上看,他們只要對市場有敏銳的判斷就行,?!?/p>
在莊家眼里,炒鞋的核心無非是加劇供求不平衡,。在這套體系中,,掃貨是關鍵。
“和股票一樣,,要搶龍頭,。”東哥說,,龍頭一般是指好的配色或鞋碼,,莊家只需要清一兩個黃金碼就行?!包S金碼短缺造成的價格上漲,,會拉動其他尺碼,從而把控整體價格,?!?/p>
男款的40~45碼、女款的36~37.5碼鞋,,被圈內(nèi)人稱為黃金碼,,是莊家掃貨的主力所在。
一波掃貨之后,,70%~80%的鞋落入莊家之手,。此時,,由于供給被莊家把控,市場中并無放量,,抬高原本就為數(shù)不多貨源的價格極為容易,。
28歲的言午玩鞋一年半有余。他回憶稱,,見過較為夸張的一次是“在中午短短2小時內(nèi),,一雙Nike Dunk系列鞋價格從1900元炒到2900元,現(xiàn)在的市場價是2700元左右”,。
“線下門店也會補貨,,但隨機性很大、數(shù)量也不多,,對價格影響并不大?!毖晕缯f,。
更為簡單粗暴的方法,圈內(nèi)人之稱為“批量全掃,,直線拉漲?!薄?/p>
去年,,Nike發(fā)售了AJ一款聯(lián)名鞋,,當時市場價格為1300~ 4000元。東哥回憶稱,,莊家在市面上瘋狂掃貨,。一夜之間,“市場都認為這雙鞋正在被搶,,價格直接炒到8000~10000元”,。
如此瘋狂的價格之下,莊家的收入能有多少,?
“一雙鞋少則賺個三四百元,,多則翻番?!毖晕绺嬖V記者,,他曾見過一位莊家的賬單,一個月進貨高達110萬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炒鞋玩家告訴第一財經(jīng)記者,,2018年,他每個月的凈利潤大概在40萬元,。當記者問“你能算大莊家嗎,?”他笑了笑并沒有回答,。
尋找市場增長洼地,無疑考驗炒作者的眼光,。東哥說,,收入取決于市場供應量,要判斷市場行情及鞋款出貨量,。一個月忙死忙活,,到頭來賺幾千塊錢的,大有人在,。
被裹挾的球鞋愛好者
像言午這樣的球鞋愛好者,,要花更多的錢才能購得心儀的鞋款。
一個月在球鞋上花四五千元,,是他的常態(tài),。言午說,他買過最貴的一雙鞋是AJ的Off-White聯(lián)名款,,去年3月花8000元入手,,現(xiàn)在的市場價是19000元,而“發(fā)售價只有1399元”,。
言午的語氣中,,透著反感與無奈。
他偶然也能從炒鞋的朋友那里低價買到一些鞋,。但“低價”也僅僅指的是低于炒作后的市場價,,言午舉例說,去年他從炒鞋的朋友那里以1600多元購得一款發(fā)售價為1299元的球鞋,,“當時的市場價是2000元左右”,。
第一財經(jīng)記者采訪了20位球鞋愛好者發(fā)現(xiàn),盡管仍有5位表達了無所謂的態(tài)度,,但另外15位均表示如果不存在炒作空間,,市場將會更好。肅清市場是他們的愿望,。
但另一方面,,有分歧就有共識,面對上揚的價格,,沒有人會不動心,。
“只要拿到就存在倒手賺錢的機會?!睎|哥說,,現(xiàn)在很多人拿到鞋子,都會看價格漲了多少,,只要合適就會考慮賣掉,,“這已經(jīng)變成圈內(nèi)人的共識”,。
東哥收藏的格式鞋款。
言午也說,,他會在新鞋發(fā)售時,,搶多件原價鞋,畢竟那個價格是最劃算的,?!皶尯脦讉€碼,比如一雙男碼一雙女碼,。然后放到各大平臺上賣,,賺一些利差?!?/p>
球鞋圈是一個由買和賣組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在這里,幾乎所有人都扮演買家和賣家的雙重角色,。
球鞋交易平臺Nice創(chuàng)始人艾利克斯(Alex)曾表示,,限量球鞋本來就是稀缺品,再加上各種突發(fā)事件,,被炒作是正常的,大家在這個過程中依靠自己的眼光獲利,,也無可厚非,。
上述接受采訪的20位球鞋愛好者表示,認為自己兼具炒鞋者與收藏者身份的占了50%,;從未有過“低進高出”行為的僅有4位,,盡管大多數(shù)人表示“低進高出”行為的次數(shù)并不多。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變成了散戶,。”東哥稱,。
理財還是惡意炒作
讓林立大賺一筆的Air Jordan 1新主題配色“Not For Resale(禁止轉賣)”,,因其嘲諷倒買倒賣的主題,更加受到了球鞋愛好者的關注,。
“品牌商是始作俑者,。”東哥說,,他們囤貨居奇,,制造一種鞋市繁榮的景象,這對他們品牌價值塑造有好處,。
東哥稱,,球鞋的發(fā)售價格多年維持在1000元上下,,這其中存在明顯的議價空間。在此基礎上,,品牌商再賦予它一些想象力,,比如聯(lián)名與限量,球鞋的價值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類似創(chuàng)業(yè)板的題材股,,無形中價值就翻兩倍三倍,甚至四倍,?!?/p>
另一方面,中間商也是價格上漲的重要推手,。東哥告訴第一財經(jīng)記者,,這些App平臺會收取9.5%左右的傭金,1000元發(fā)售的鞋,,就要收95元的傭金——價差要覆蓋傭金,,便成為圈內(nèi)人心照不宣的潛規(guī)則。
“這就意味著整雙鞋的交易成本,,在無形中被費率抬高了,,這也是個問題?!睎|哥表示,。
Nice平臺去年11月發(fā)布聲明,他們對平臺的交易進行了一定的整頓,。例如,,下單過程中禁止用戶頻繁點擊惡意鎖庫存,造成市場價格突然虛高,;提升買家惡意取消的交易違約金,,以打擊快速拍下多件商品后觀察市場價,如果沒有被拉高則再批量取消交易等行為,。
“炒作變得越發(fā)惡意,,這會毀了原本健康的球鞋市場?!盢ice平臺說,。
品牌商也在進行調整,它們開始更多地思考品牌價值與消費者需求量之間的平衡,。阿迪達斯和耐克等開始主動提價,,增加供貨量。比如AJ1于2018年發(fā)售了約40款,、總計170雙復刻球鞋,。
但值得一提的是,,AJ12018年的溢價仍高達99%。
(應受訪者要求,,林立,、言午、東哥,、華華均為化名)
編輯:曾珂
關鍵詞:"炒鞋圈"天價鞋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