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巴黎大火敲警鐘,如何保護中國40余萬文物建筑,?國家文物局回應,!
中新網(wǎng)4月18日電(孔慶玲 甘甜) 法國巴黎圣母院日前發(fā)生大火,近百米高的尖塔燒毀墜落,,舉世震驚,。雨果筆下“石頭的交響樂”戛然而止,人類文明的瑰寶,,差點付之一炬,。
這座建筑花了100年時間才建成,,跨越了8個多世紀的滄桑,,期間也經(jīng)歷過不少磨難,,但在21世紀的今天,竟被一場意外火災“毀掉”,。中國作為擁有40余萬文物建筑的文博大國,,能從這場大火中吸取什么經(jīng)驗教訓呢?
【國家文物局:我國文建土木結構多,,需防火災隱患】
巴黎圣母院的遭遇,,引發(fā)全球對文物建筑保護和安全工作的關注。上海大學特聘教授江時學告訴中新網(wǎng)記者,,巴黎圣母院火災,,對中國來說,應該是起到一個很好的警示作用,。即防火責任十分重大,,必須高度警惕任何火災隱患。
中國國家文物局16日發(fā)通報稱,,巴黎圣母院火災,,為文物安全工作敲響了警鐘。國家文物局相關部門接受中新網(wǎng)采訪時指出,,我國文物建筑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磚木、土木結構較多,,消防基礎較為薄弱,,防范難度大。再加上一些文物建筑的管理使用單位安全主體責任尚未落實到位,,消防安全管理粗疏無序,,各類火災隱患普遍存在。
國家文物局指出,,火災是危害文物安全的主要因素,,電氣故障又是引發(fā)火災的最大誘因。文物建筑一旦發(fā)生火災,,損失無法估量,。
據(jù)統(tǒng)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的近7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文物建筑多達40余萬處,。市縣基層文物單位普遍存在人員短缺、消防基礎薄弱等問題,,消防工作任務成倍增加,。
為做好文物安全工作,國家文物局強調,,相關單位要落實安全責任,,強化消防措施;緊盯隱患問題,,做到嚴查嚴治,;狠抓日常管理,嚴控火災誘因,;加強消防演練,,開展警示教育。
而且,,各級部門要集中督查整治電氣隱患,、違規(guī)用火用電、違規(guī)燃香燒紙,、違規(guī)施工操作,,以及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不善、消防設施設備不完善,、安全管理松懈等火災突出隱患和問題,。
【預防很重要!故宮如何做到49年無火災,?】
既然火災隱患是文物建筑安全的“大敵”,,那如何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沒有好的經(jīng)驗可以學習,?
此次巴黎圣母院大火,,也讓中國故宮受到關注,,因為故宮保持了49年零火災的紀錄。一座規(guī)模如此宏達的歷史建筑,,如何做到數(shù)十年防火零失誤,?
其實,故宮有著極為嚴格的防火制度,,包括宮內不能見明火,、設立強大的消防安全網(wǎng)、配備消防尖兵,、實行網(wǎng)格化管理,、警情聯(lián)動實施消防演練等。
除了故宮,,世界多地的博物館都出臺了積極預防措施,。2004年,英國出臺了《消防與救援法》,,規(guī)定“消防安全責任人”制度,。
大英博物館內覆蓋了自動報警和探測系統(tǒng),,各展區(qū)安裝了可遙控的噴淋裝置。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也在新展館內裝上防火,、防泄漏的自動探測裝置,,以保護珍貴文物安全。
法國盧浮宮防火,更是“一絲不茍”,。館內不僅安裝大量煙感探測器,、噴水滅火探頭、消防水喉和移動式滅火器,,還在地下設有水泵房和蓄水池,。
【一場大火一場災難,查清火災起因是關鍵】
可以說,,一場文物建筑大火,,就是一場人類的災難。
近幾十年來,,不少著名的人類文化遺產(chǎn)在大火中被完全或部分摧毀,,“浴火”遇劫難,如意大利威尼斯歌劇院,、英國溫莎城堡,、西班牙巴塞羅那歌劇院等。
2018年9月,,巴西國家博物館一場大火,,吞噬了近2000萬件代表人類文明的藏品,全球為之震驚和痛惜,。近日,,火災事故調查報告顯示,那場大火由空調系統(tǒng)故障引起,。
那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又因何而燃?
作為法國最重要的國家遺產(chǎn)之一,,巴黎圣母院在建筑安全上有著很高要求,。該建筑在防火和防雷方面都采用了最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特別是針對木構架屋頂。
但,,意外還是發(fā)生了,。值得注意的是,事發(fā)時,,教堂正在進行修繕工作,,翻新對象就是大教堂的尖頂,周圍布滿了腳手架,。巴黎消防隊認為,火災與修繕工程,,有“潛在聯(lián)系”,。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接受中新網(wǎng)記者采訪時也稱,大火肯定與修繕工作有關,?!耙驗榛鹗菑纳厦鏌饋淼模ツ冈旱鸟讽斊胀ㄈ松喜蝗?。目前來看,,可能是施工等原因引發(fā)火災”。
目前巴黎檢方已對翻修工程承包商展開刑事調查,。檢方此前排除了人為縱火和恐怖襲擊的可能性,調查方向初步定為“過失引發(fā)火災”,。
網(wǎng)友不禁問,,如果沒有翻修,火災是否可以避免,?
答案是:未必,。美媒分析稱,中世紀的建筑總有某一天會著火,,“幾乎是理所當然”,。巴黎圣母院的大部分外觀是石頭的,但屋頂是木頭的,每根梁都由一棵橡樹制成,,總共用了5000棵,,“一旦有火抓住木質屋頂,就幾乎不可能阻止它摧毀整座建筑”,。
【廢墟之上,,重建之路有多遠?】
文物建筑遭遇大火后,,還面臨著復雜的重建修復工作,。這一過程,至關重要,。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最終被完全撲滅,,雖然主體建筑得以幸存,但1000平米的屋頂已化為灰燼,。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表示,,“這座大教堂,我們將一起重建”,。
然而,,這一過程,是昂貴而漫長的,。
崔洪建指出,,首先是資金問題?!霸诖饲靶蘅樳^程中,,本來就有比較大的資金缺口。現(xiàn)在損毀嚴重,,修繕可能面臨更大的資金問題”,。
馬克龍計劃在全世界發(fā)起募捐,呼吁有識之士參與重建,。目前,,法國最富有的三大家族帶頭捐款重建,短短24小時內,,募集重建資金已超過7億歐元,。
其次,重建時間漫長。盡管馬克龍希望5年內完成重建,,但巴黎圣母院文物基金會主任埃里克?費希爾認為,,火災損失巨大,重建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除了資金和時間,,還有技術問題要考慮。以法國目前的技術水平和文物復原能力,,重建巴黎圣母院有可能嗎,?對此,費希爾還是持樂觀態(tài)度,,因為法國保留了許多文化遺產(chǎn)方面的企業(yè)和技術,。
不過,修復圣母院的工作規(guī)模十分龐大,,幾乎整個建筑物的主體,,都必須進行修復,。修復工作將涵蓋石材,、木質屋架、金屬等方面,。
此外,,中新網(wǎng)記者獲悉,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已致信法國盧浮宮館長兼瀕危文化遺產(chǎn)保護基金學術委員會主席讓?呂克?馬丁內茲,。王春法在信中表示,,國家博物館愿在巴黎圣母院的災后重建、文物修復工作中向法國同仁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和幫助,,獲得馬丁內茲回應,。(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文物 巴黎 火災 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