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教室里究竟有沒有所謂的“C位”
豬年央視春晚小品《搶C位》引發(fā)了很多人的強烈共鳴,。
小品由幾位家長使出渾身解數(shù)為孩子占“C位”展開:賣掉大別墅換了一個50平方米的學區(qū)房,、老公辭職在家輔導孩子功課;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打三份工,,卻幾個月見不到孩子一面,,連孩子已經三年級了都不知道,,以至于開家長會走錯教室。而教室則被分為“學霸區(qū)”“休閑娛樂區(qū)”“養(yǎng)老區(qū)”,。
《搶C位》通過藝術的合理夸張,,將家長為了讓孩子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而拼命的狀態(tài)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熟悉的情節(jié)讓不少為人父母者產生了強烈的代入感,。笑聲過后,,引發(fā)了更多關于教育的感觸與思考。
教室里究竟有沒有所謂的“C位”,?
從學生本身的感覺角度評判,,確實存在聽課效果相對較好的座位,。斯坦福大學曾進行過一場著名的“座位”研究。參與研究的510名學生,,被要求從同一間教室的110個座位中,,選擇最心儀的位置。選擇前,,學生們被告知座位之間沒有任何差異,,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黑板、清楚地聽到講課內容,。結果,,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中間靠前的位置,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黃金座位”,。在這個區(qū)域,,既能避免離老師太近經常吃粉筆灰甚至帶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又能確??春吐牭男Ч?,無疑成了學霸們的首選。
座位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影響不宜夸大,。學習本身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成績的好壞與位置并無必然聯(lián)系,。從根本上講,,好成績來源于良好的習慣、科學的學習方法與自身不懈的努力,,這些基本上與座位無關,。只要學得專注并得法,坐在哪里都可以成為學霸,。學霸們喜歡選擇中間靠前區(qū)域,,確實是不爭的事實,但并不是位置成就了學霸,,而是學霸成就了所謂“學霸區(qū)”,。
道理大家都懂,但很多家長依然熱衷于“搶C位”,。每逢開學,,常有家長悄悄找到教師,以孩子的注意力,、視力等問題,,或直接或委婉地要求安排中間座位。通常情況下,,教師排座位大多在身高原則基礎上,,根據(jù)視力,、聽力、性別,、個性等綜合權衡,。一旦摻雜家長們的請求,就變得復雜起來,,令教師頗為頭疼,,紛紛感嘆排座位是個“技術活”。不少家長抱著“點滴必爭”的心態(tài),,不時鬧出諸如“搶C位”之類的風波,。
站在教育的角度看,座位確實不只是個物理意義上的座椅,,一句“教室里的任何一個位置都能成就學霸”,,并不能緩解家長的焦慮。換言之,,老師在座位問題上應該主動求變,,一方面積極探索圓桌式、會議式,、小組合作式,、組合式等新的編排方式;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要勤于走動,,打消學生和家長挑選座位的念頭。
身為家長,,更要提防自己的教育焦慮對孩子產生嚴重負作用,。座位原本是一樁無關大局的小事,居然成為一個困擾眾多家長的“大問題”,,其焦慮心態(tài)可想而知,。家長焦慮到如此畸形的地步,又怎能不影響到孩子,?重視孩子學習的正確方式是多陪陪孩子,,更多地關注學習計劃、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這些能使其成績提高的有效辦法,,而非糾結在座位上。
隨著教育條件的改善,,很多學校開始推行小班化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講,小班化教室里的每個座位都是適合孩子的位置,。教室里并不存在所謂的“黃金座位”,,但家長們心中的教育焦慮卻是一個真實的問題,。
編輯:張同天
關鍵詞:座位 家長 孩子 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