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巴黎蘇富比亞洲藝術(shù)拍賣呈現(xiàn)從清宮御瓷到西藏唐卡
1
清康熙 珊瑚紅地五彩九秋同慶盌一對《康熙御制》款,,直徑11公分
估價:450,000–550,000 歐元
此對盌屬一小批“御制”款器,,皆以深彩為地,輔以鮮艷紋飾,,相當罕見,,亦可見與清宮關(guān)系密切。紫禁城造辦處作坊繪燒的琺瑯彩瓷以藍或粉紅色為地,,并書“御制”款,,景德鎮(zhèn)御窯廠生產(chǎn)的白瓷在送至宮中時則已是成品。
2
清光緒 明黃緞繡金龍云壽紋十二章吉服袍
估價:45,000–60,000 歐元
此龍袍前后無開鋸,,故為女式袍服,,但兩肩、上半身及下擺處飾十二章紋,,因此應(yīng)是皇后袍,。十二章紋象征帝王權(quán)利,代表天地萬物,,只見于乾隆二十四年后的御袍上,,其中主要四章為日、月,、星宿及山,,分別繡于兩肩,、胸前及背后,。
3
齊白石《葡萄》設(shè)色紙本 鏡框
估價:80,000–120,000 歐元
此畫曾屬比利時藏家Ernest de Vleeshouwer(1897-1966) 收藏,他是工程師兼科學(xué)家,1932至1948年間受托在上海為鐳研究所工作,。Vleeshouwer在五十年代末重回中國,,購藏數(shù)幅齊白石作品,此畫是其中一幅,。
4
時輪金剛曼陀羅唐卡,,西藏中部鄂爾寺,十五世紀中旬
估價:50,000–70,000 歐元
此時輪金剛曼陀羅唐卡乃金剛鬘系列唐卡之一,,為西藏中部鄂雨寺所制,,具尼泊爾色彩。時輪金剛起源于十一或十二世紀初印度,,由古印度超戒寺學(xué)僧阿帕耶卡拉笈多(Abhayakaragupta)撰入著作,,乃金剛乘佛教最復(fù)雜的學(xué)說之一,文獻中提及七百二十二位神袛,,是西藏曼陀羅畫最復(fù)雜精致的主題,。
5
阿彌陀如來立像,日本鐮倉時代,,十三世紀上半葉
估價:80,000–120,000 歐元
法國發(fā)明家Charles Firmin Gillot(1853-1903年)是知名藝術(shù)收藏家,。他建立一套龐大而兼容并蓄的遺藝術(shù)品收藏,涵蓋埃及古物,,伊斯蘭琉璃,,中世紀藝術(shù)品及雕塑,日本和中國的工藝品,、畫作,、版畫和雕塑。他與同時代的Goncourt兄弟同樣熱衷日本藝術(shù),,這股和風(fēng)熱潮被稱為“日本注意”(Japonisme),。
6
青花佛獅戲球紋花灑,明十六世紀
估價:50,000–70,000 歐元
十六世紀末有不少中國瓷器傳入西班牙和葡萄牙宮廷,,當中有使用器皿,,亦有裝飾品。
7
漆金木釋迦牟尼佛坐像,,清十七至十八世紀
估價:100,000–150,000 歐元
此漆金木釋迦牟尼佛坐像體量宏碩,,相當罕有。漆金木工藝始見于明初,,一直發(fā)展至晚明或清初,,即本尊佛像造成之時。此漆金木塑像造型碩大,,漆金色澤深,,底下一層厚紅漆,可能是仿銅鎏金雕像的包漿效果。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巴黎蘇富比 亞洲藝術(shù)拍賣 清宮御瓷到西藏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