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一百多年后,,這些圓明園文物終于回家了
中新網(wǎng)客戶端北京11月6日電 題:一百多年后,,這些圓明園文物終于回家了
記者 宋宇晟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p>
對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圓明園文物來說,,這句詩恰能概括它們這一百多年來的經(jīng)歷,。
如今,,流散文物中的一部分已回歸故園,。
今年10月,,首場“回歸圓明園流散文物展”在圓明園天心水面正式開展。展覽首次集中展示了自圓明園管理處成立以來回歸的37件重要石質(zhì)文物,。
百余年間,,這些文物經(jīng)歷了什么?
流落民間的皇家之物
和不少人想象中五光十色的圓明園瑰寶不同,本次展出的皆為石質(zhì)文物。它們都曾是圓明園的一部分,。
其中的一對漢白玉須彌座曾流落民間幾十年,。
2009年的一天,圓明園管理處接到電話,,一位老先生要捐贈圓明園的遺物,。
圓明園管理處文物考古科科長陳輝向記者回憶,這位老先生當(dāng)時說,,自己家里有件東西是祖輩為了蓋房子從圓明園西部拉走的,,但準確的地點已經(jīng)說不太清楚了。
陳輝隨即與工作人員到這位老先生家鑒別古物,?!八耶?dāng)時住在大雜院中,又是即將搬遷的時候,,兩件‘石墩’就放在院子的角落中,,上面還堆了好多蜂窩煤和一些家里的雜物,表面已經(jīng)不是很干凈了,。我們當(dāng)時都沒想到這是一件貨真價實的文物,。”
但工作人員進行清理后,,發(fā)現(xiàn)兩件被當(dāng)作“石墩”的文物用材講究,,竟然是漢白玉質(zhì)地。其上的雕紋雖然簡潔,,但明顯可以看出雕工之細膩,。
“我們后期研究時也請教了一些專家,確認這不是簡單的兩塊石頭,,而是文物的一部分,。” 陳輝介紹,,這對文物應(yīng)是宮廷專用銅路燈的石座,。石燈座呈須彌座式,僅在束腰和圭角處裝飾有簡潔的紋飾,,上部有“十”字形插孔,,用來安放形似亭子的銅質(zhì)宮燈。
在圓明園罹難149年后,,這對漢白玉須彌座從民間重新回到曾經(jīng)的皇家園林中,。
編輯:周佳佳
關(guān)鍵詞:圓明園文物 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