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從繪畫雅與俗的選擇說開去
雅與俗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兩個字,,也是藝術中的一對矛盾,,我們通常講的陽春白雪類的高雅,,是指上層社會所宗尚并占據(jù)藝壇主導地位的藝術,所謂通俗藝術,,一般指為下里巴人市井小民所喜愛的藝術。其實在社會的生活中,,藝術的雅與俗既有明顯的區(qū)別,,又有很多共性,因為雅與俗有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藝術作品的接受群體亦是如此,,并非截然能分的開。
在繪畫藝術方面確立雅的標準,,早在唐末五代便初見端倪,,黃休復在《益州名畫錄》中把畫分為四格,即:逸格,,神格,,妙格,能格,。逸格為最高境界,,并曰“畫之逸格,最難其儔,?!边@個逸字是超出技法層面的東西,是畫家各方面的修養(yǎng)及精神境界的流露,。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蘇軾更是明白的提出雅與俗評價標準,,其在論王維吳道子畫的詩中云:“吳生雖妙絕,猶以畫工論,。摩詰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謝籠樊,吾觀二子皆神俊,,又于維衽無間言,。”我們從蘇軾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到,,其對吳道子的畫盡管以妙絕評價,,但卻流露出輕視畫工的意思,把工匠們的繪畫列為俗類,,而對王維這個文人士大夫的作品贊不絕口甚至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蘇軾把詩人(逸士)與畫工(俗人)的作品進行了比較,極力褒揚前者而貶后者,。他的“古來畫師非俗士”,,“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辈⒎Q文人士大夫的繪畫“非高人逸才不能辨,”其涇渭分明把文人畫稱為高雅藝術,,將畫工匠人的繪畫稱為低俗藝術而進行褒貶,,充分體現(xiàn)了其在美學概念推崇的“淡泊”“蕭疏簡遠,,超凡脫俗”的境界。由于蘇軾在文人士大夫中的地位以及影響力,,他的這些理論對后世“文人畫”的興盛和工匠繪畫的衰微則起到了不同尋常的影響作用,。
元代是“文人畫”占據(jù)畫壇主導地位的時期,這期間具有代表性的畫家有:趙孟頫,,錢選,,倪瓚等,其對文人畫的理論加以演繹與發(fā)展,。錢選提出“士氣畫”是不求形似,,以得天趣為高的主張,倪瓚則提出“逸筆”和“逸氣”的理論曰:“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余之竹以為寫胸中逸氣耳,?!边@樣的重“君子之風”,主張“游于藝”,,強調“清雅超然于物外”,,力求“蕭疏簡淡”的意境,為元代“文人畫”的興盛莫定了基礎,,同時也為雅俗問題進一步作出了詮釋,。
明代董其昌更是把個“文人畫”推崇到了極致,他的“南北宗論”可謂是在中國美術史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不論其提法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發(fā)展有多少負面影響,,僅是他將禪宗思想理論融匯到中國畫流派的評價體系中這一點來說,便是意義深遠,,使雅與俗更加清晰地對立起來,。
明清兩代的文人士大夫在閑適無奈中,,把繪畫創(chuàng)作看作是純粹的個人娛樂,,“以畫為樂,寄情筆端”,,把繪畫當作閑情逸致的享受,。因為他們的審美尺度是“虛和蕭散,神逸氣靜,,澹泊天真,,”達不到這種境界便是“俗”了。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唐宋以降的文人畫家大都是文學家,,詩人以及有一定地位和官職的士大夫,他們在繪畫中文學趣味非常突出,,“畫中有詩”成為他們的審美標準和評價取向,。因此在“文人畫”中詩,書,,畫,,印相結合并融為一個整體,這便成為“文人畫”的基本樣式,。,。柯九思在他的題畫蘭石小品中寫到:“畫到書生本色始見清絕”,,所謂“清絕”便是文人士大夫要求的高雅絕俗,。
編輯:楊嵐
關鍵詞:繪畫 文人畫 藝術 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