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整治“洗稿” 立法須跟上
執(zhí)法必先依法,,想要執(zhí)法有力,,必先有法律依據,。如果在執(zhí)法之前,,不先在法律上厘定“洗稿”的含義,,理清“洗稿”和“侵權”的關系,,恐怕執(zhí)行就像“打在棉花上的拳頭”,無法發(fā)揮應有的效力,。
近日,,國家版權局、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聯(lián)合啟動“劍網2018”專項行動,旨在打擊網絡侵權盜版,。作為第十四年的“劍網”專項行動,,今年專項行動整治的重點是自媒體“洗稿”和短視頻平臺。
今年1月,,一篇名為《這個事我忍了很久了,,今天一定要說一下子》的自媒體文章,讓“洗稿”一詞進入了人們的視線,。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洗稿”指的是對別人的原創(chuàng)內容進行篡改、刪減,,其本質是一種抄襲,。
既然“洗稿”定性為一種“抄襲”,那么原創(chuàng)者依法維權時,,抄襲者應當受到法律的懲罰,。但是從一些媒體報道看,不但抄襲者在現實中依然“活得很好”,,靠著拼貼原創(chuàng)制造爆款,,而且一些“洗稿”軟件也開始流行起來,大有形成產業(yè)鏈之勢,??梢娬巍跋锤濉眮y象并非易事,。
國家版權局、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聯(lián)合啟動“劍網2018”專項行動,對于網絡轉載版權開展專項整治,,重點打擊微博,、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自媒體侵權現象,,對整治“洗稿”亂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過專項治理的方式,可以使相關部門集中發(fā)力,,對“洗稿”人進行有力打擊,。同時,從往年“劍網行動”的成效看,,如“劍網2017”,,行動期間共關閉侵權盜版網站1655個,刪除侵權盜版鏈接高達27.48萬條,,對本次行動的預期也應該是比較樂觀的,。
但是執(zhí)法必先依法,想要執(zhí)法有力,,必先有法律依據,。而恰恰對于這種新型的自媒體侵權行為,法律上并沒有相關的具體說明,,而這也正是“洗稿”問題難治的癥結所在,。
“洗稿”是一種對別人發(fā)表的作品的抄襲,那么屬于《著作權法》的調整范圍,。但是《著作權法》中并沒有規(guī)定,,究竟對原文“清洗”多少被算作是侵權。根據一些專家的說法,,如果“洗稿”改變原文力度比較大,,即便是對原作“洗稿”,也不存在法律意義上的“可責性”,。另外,,有些自媒體“洗稿”可能清洗了表達,抄襲了想法,,這種“洗稿”也無法被定義為侵權,,而可能定義為“合理使用”。由此來看,,如果在執(zhí)法之前,,不先在法律上厘定“洗稿”的含義,,理清“洗稿”和“侵權”的關系,恐怕執(zhí)行就像“打在棉花上的拳頭”,,無法發(fā)揮應有的效力,。
“洗稿”亂象再一次暴露了我國網絡治理的難點和痛點,想要讓“劍網行動”展現應有的執(zhí)行力,,還須先亮出法律這把利劍,,有了法律保駕護航,“洗稿”問題才能從根解決,。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洗稿 整治 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