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
九三學社柯曉燕:用愛守護“星星的孩子”
用愛守護“星星的孩子”
——記九三學社社員,、南京腦科醫(yī)院兒童心理衛(wèi)生研究中心所長柯曉燕
柯曉燕和患兒交流,。
在網上搜索柯曉燕的信息,可以看到很多患者家長分享的看病經歷:“柯主任是一位經驗豐富,,待人和藹的好醫(yī)生,,雖然門外排滿了好多患者,,但她還是很有耐心的跟我們商討哪個方案對孩子是有利的。真的由衷的感謝,!用醫(yī)德高尚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希望能幫助更多的患者,不走彎路,?!绷硪晃患议L寫道:“沒等我開口,就和我家孩子玩,,互動之后跟我詳細說了我家孩子目前的情況,,情況不是很嚴重,并且給我指明了方向,。知道我從外地趕來很不容易,,所以說了很多。非常感謝您,!”
自1991年進入南京腦科醫(yī)院兒童心理衛(wèi)生研究中心工作以來,,九三學社社員柯曉燕就一直從事著兒童精神科的臨床、教學與科研工作,。在診治過程中,,她始終堅持嚴謹?shù)墓ぷ髯黠L和熱情的服務態(tài)度,因此深受患者家長的贊譽,。連續(xù)兩屆被評選為“百姓信任的醫(yī)療專家”,。
在兒科領域,孤獨癥患兒一直是柯曉燕關注的重點,,孤獨癥患兒往往存在嚴重的社會交往障礙和交流障礙,。他們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獨地閃爍著微弱的光芒,,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因此被稱為“星星的孩子”,。
為了更好地與患兒進行交流,讓他們切實地感受到接納與關愛,,柯曉燕詳細了解了各年齡段兒童的語言,、興趣特點,在她的建議下,,兒童中心整體被裝飾成了粉紅色,,連角落里都有著別出心裁的童趣裝飾,成為了孩子們溫馨的小小港灣,。
兒童中心更廣泛應用了“兒童游戲治療模式”,,在游戲中建立與患兒安全的關系,鼓勵孩子們進行自我表達與探索,,從而改善情緒行為問題,。
柯曉燕致力于孤獨癥的早期診斷、早期干預以及腦機制的臨床研究,,這一系列工作引領了國內孤獨癥臨床診治的方向,,使得南京腦科醫(yī)院兒童心理衛(wèi)生研究中心成為國內著名的孤獨癥診斷及干預中心之一,近十年全國各地到該中心接受診治的病例增加了近30倍,,建立的本土化的孤獨癥早期干預模式在國內20余家單位得到推廣及應用,,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由于柯曉燕在孤獨癥領域工作成就突出,,她在2009年被評為江蘇省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yī)學鑒定專家?guī)斐蓡T和南京市中青年行業(yè)技術學科帶頭人,;2010年作為全國六位專家組成員之一參加了衛(wèi)生部《中國兒童孤獨癥診療康復指南》的編寫工作;2011成為江蘇省殘疾人殘疾評定仲裁委員會成員,;2011年以來曾一次入選江蘇省333工程第三層次以及兩次入選第二層次人才培養(yǎng)對象,;2012年9月成為全國自閉癥兒童家庭關懷行動專家組特邀專家成員之一。2009至今,,柯曉燕成功入選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七批次、江蘇省第一批衛(wèi)生領軍人才,、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并且兩次入選江蘇省醫(yī)學重點人才,。
自1982年起,在被譽為“中國兒童精神醫(yī)學之父”陶國泰教授的帶領下,,孤獨癥的臨床診治一直是腦科醫(yī)院兒童中心的主要技術特色,,處于國內領先地位。近20年來,,柯曉燕及其所帶領的團隊傳承了這一技術特色,,并進一步立足于孤獨癥領域的學術前沿,緊緊圍繞孤獨癥診斷的有效性指標的篩選和早期干預模式展開了系列研究,。相關工作發(fā)表論文論著100余篇,,專著9部,其中SCI及SSCI收錄論著20余篇,。近5年主持國家級課題7項,、省級以及市級課題3項,獲江蘇省醫(yī)學科技獎一等獎,、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南京市科學進步三等獎各一次、江蘇省醫(yī)學新技術引進二等獎兩次,。
加入九三學社后,,柯曉燕自覺履行作為一名民主黨派成員的職責,自愿放棄寶貴的休息時間,,參加九三學社南京市委會和南京腦科醫(yī)院支社組織的中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進社區(qū)義診等社會服務活動。在活動現(xiàn)場,,她認真傾聽,,細心診斷,耐心解釋,,讓患者滿懷希冀而來,,心滿意足而去??聲匝喟l(fā)揮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認真撰寫信息、提案,,為促進兒童心理健康建言獻策,,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孤獨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