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信息焦慮”如何遠離“小紅點”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被技術包圍的時代,,“信息焦慮”成為了都市人的時尚病,。無論是“網絡綜合征”“手機強迫癥”還是“游戲成癮”,,這些時代感很強的“病癥”充斥在我們左右,,耗費掉無數(shù)寶貴光陰。于是,,聰明的人類開始不斷地反省,,科技在創(chuàng)造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焦慮,,這個問題,,應該怎么“解決”?
科技頭條
手機上癮成疾病
“時間校正”來監(jiān)控
你是否也曾經遇過這樣的情形:一個小時要檢查五遍以上手機,,當發(fā)現(xiàn)沒有新信息時會產生很深的失落感,;每天無數(shù)次登錄電子郵箱,反復檢查郵件,;當因為某種原因不能上網時,整個人變得極度焦慮,;逛街購物時只要遇見心儀的商品,,馬上打開手機對比價格……
實際上,這些統(tǒng)統(tǒng)都是過量信息作用于人的一種焦慮心理反應,。日前“游戲障礙”被確定添加至“成癮性疾患”,,而“手機成癮”的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除了使用者之外,軟件開發(fā)商們也開始正視問題的存在,。不久前,,“谷歌”與 “蘋果” 在推出新手機系統(tǒng)時,不約而同地開始內建“提升數(shù)字生活質量”的功能,,例如“隔離通知干擾”及“紀錄App”的使用,,在我們看太久視頻網站時主動提醒我們要休息一下。
在這場優(yōu)化革新中,,“TIME CHECK(時間校正)”功能內置了對于手機使用時間的監(jiān)控,,每周系統(tǒng)會給我們一個手機屏幕和各個app(手機軟件應用) 使用時間的報告總結,并能讓我們自行設置每一個app的使用時間,。當app到達預設好的使用時限之后,,手機就會像鬧鐘一樣提醒我們說“嘿,該停下來”,。此外,,優(yōu)化后的“勿擾”模式也值得一提,其中關閉提醒的功能被設計得更加方便,,目的是讓人們能夠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設置,從而更專注地工作,,或者徹底放松休息,。
人類的心智和大腦,并不是為大量多線程任務而設計的,,那些為我們“制造信息”的“供應商”們,,顯然也已經察覺到“多線程焦慮”的發(fā)生不是一件好事。不少專家紛紛表示,,“人性化”的科技已經開始抬頭,,人們正在不斷地反省科技在創(chuàng)造的同時所帶來的焦慮。
專家聲音
信息過度,,工作效率反而下降
或許就在五年前,,“隨時”以最快的速度收到新郵件通知,盡可能“實時”看到新聞快報,,通知列表上排滿了“待辦事項”……這些都是讓我們感覺“很酷”的事情,。但今時今日,隨著身邊的資訊和信息越來越多,,我們開始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常常在某一個“坑”中愈陷愈深,時間在不知不覺間呼嘯而過,,然后在追逐新信息的過程中,,我們開始陷入某種壓力與焦慮的循環(huán),。
不可否認,我們正生活在一個被技術包圍的時代,,每個人都在手機上耗費了太多的時間——隨時都想跟上新進度的壓力,;跟上更多信息,讀完了,,反而有了空虛的焦慮,;于是又花更多時間來看新信息,想要填滿這樣的焦慮,。這好似一種無限的循環(huán),,面對層出不窮的新資訊,我們在心理上為何沒有“獲得”的快感,,反而會感覺不適呢,?
“曾經有一份倫敦大學研究者的報告說,信息過度對人的影響可能比吸大麻還糟,。他們聲稱,,如果你吸一支大麻煙,你的智商可能暫時會減少四分,;可是只要處于隨時收發(fā)資訊的狀態(tài),,你的腦袋甚至可能完全關機,智商的整個十分都會喪失,,有點像夜晚睡不著而導致頭昏腦脹的那種感覺,。”廣州大學心理學專家劉百里老師告訴記者,,道理很簡單,,是因為我們不斷覺得必須停下來檢查有沒有“新資訊”,以致把專注力都耗竭了,。
這份來自英國的研究報告,,對這種“看見小紅點就忍不住想去點擊”的強迫性行為,創(chuàng)造了一個時髦的名稱——信息狂躁癥,。
不只是“焦慮”那么簡單,,劉老師告訴記者,這種持續(xù)處于分心狀況下的心理狀態(tài),,還會使我們分辨不出那些原本可提高生產力的有用資訊,,結果減損了應有的生產力。換句話說,,就是工作效率下降,。
“小紅點”榨取人們的注意力和時間
如果我踢那只蜥蜴一腳,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信息狂躁癥的根源深植在人類的進化心理學里。劉老師告訴記者,在祖先進化的熱帶大草原上,,人類必須提高警覺,,充分運用自己所擁有的信息,去滿足內心對待外界的所有好奇,。這種新奇感,,會激起早期人類強烈的好奇心,讓他們克服絕種的恐懼,,然后去探索可能大有所獲的問題,;同時也會鼓勵身處當今時代的我們,去收集各種外界信息,,以此探索未知,。
“現(xiàn)在的我們確實處在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時代,只要有探索的意愿,,透過網絡幾乎可以接觸到任何自己想知道的事情,。話雖如此,‘信息焦慮’其實沒辦法靠收集或是追趕來消除的,。因為這時代的新東西多到不可思議,,我們最終不可能什么都學會?!眲⒗蠋熣f,。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起屏幕上那個最能引起我們探索欲望的 “小紅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小紅點”的發(fā)明源于蘋果電腦的操作系統(tǒng),因為人們的理性反應總會慢上半拍,,所以要用鮮艷的紅色來引起人們的注意,,為的是要在第一時間調動人們大腦中的“邊緣系統(tǒng)”。同出一轍的是,,無論是平板電腦還是手機,,上面各類通知以及鮮艷的圖標,也正是以這樣的方式來“榨取”人們的注意力和時間,。
“手機等電子產品之所以會讓我們‘愛不釋手’,,原因是幾乎所有的應用程序都以延長使用時間為目標,用各種各樣的機制設立正反饋,。我們探索的欲望一旦被滿足,,大腦就會分泌出多巴胺這種物質,從而令我們感覺愉悅,?!眲⒗蠋熣f,,“如果這個滿足期望的時間得到無限延長,那么我們的多巴胺分泌就會加倍,。所以無論手機還是游戲,,都很容易讓人停不下來,甚至上癮,?!?/p>
在多巴胺的“鼓勵”下,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感,,在源源不斷地支持我們接受新的資訊,,但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無限的焦慮。幸好無論如何,,地球是圓的,,或許走出信息焦慮的方式,會比我們想象得更簡單,。
專業(yè)建議
轉移焦慮
減少對信息的依賴
焦慮并非洪水猛獸,,短期的焦慮如同傷風感冒一樣正常,但我們的生活總不能被一顆“小紅點”所控制,。要知道,,我們的精力、記憶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在海量的信息撲面而來之際,,應該如何去應對呢?
“首先是有選擇性地接收信息,,當面對過量信息時,,要學會把信息進行歸類,并及時放棄那些自己并不必需的信息,,這樣有利于大腦的清理,。必要的時候,可以嘗試強迫自己關閉不必要的應用程序,,以打破‘強迫性接收’的制約,。”劉老師說,,“其次,,就是要學會靜下心來,告訴自己信息并非是決定成敗的唯一因素,。每天讓自己有一小段‘信息空白’的時間,,好好沉靜一下,關閉外界對自己的干擾,?!?/p>
很多情況下,,“信息焦慮者”大多是過分依賴信息工具且工作認真的人,曾有心理健康調查顯示,,媒體從業(yè)人員,、廣告策劃人員,、網絡編輯等職業(yè),,這些都是信息焦慮癥的高發(fā)人群。劉老師建議,,如果想擺脫信息轟炸的困擾,,不妨在工作之外減少外界信息的攝入,取而代之地培養(yǎng)別的興趣愛好,,如聽音樂,、玩樂器等,也許可以轉移自己這種過分的信息依賴,。
“想要避免焦慮,,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刻意降低自己對各類資訊的積極度,。這是一種‘有意識的時間選擇’,,意識到自己現(xiàn)在想要照顧與專注的事情還有更多,于是勢必要做出‘時間投注’的抉擇,?!眲⒗蠋煴硎荆谛畔⒔箲]的世界中,,只要我們愿意,,都可以找到讓自己不焦慮的方法。(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嵐)
編輯:趙彥
關鍵詞:信息焦慮 手機上癮 網絡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