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青年習近平的品格風范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記述了40多年前總書記在梁家河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反映了青年習近平重感情、講情義,,勤于思考,、善于思辨,,志存高遠,、知行合一的品格風范。
黃土地之子:重感情,、講情義
青年習近平是一個重感情,、講情義的人,他對群眾的感情是實在的,、具體的,,而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他把自己稱作農民,把這看成很光榮的事,。他和群眾打成一片,,無論是老漢、后生,、娃娃,、婆姨,他都能跟大家聊到一塊兒,。他辦事有條理,,說話有道理,群眾把他看成自家人,。他眼里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他尊重每個人。他與人交流,、談話的時候,,即使對方是再窮的人,他也全神貫注地聽,。
青年習近平對人民群眾的這種感情,,從書中可以看到很多例子。比如,,年紀輕輕的他就很本能地看重中國的人情,,對革命前輩很尊重。他們一幫知青剛到梁家河的一天早晨,,習近平和同伴走到一戶人家院子里,,得知主人的老母親——一位當年支持革命的普通婦女,因年邁過世,,習近平先是客客氣氣地征求主人家的意見:“我們能不能進去看看”,,然后進到窯洞,面向炕上老人的遺體恭恭敬敬地鞠了幾個躬,。只要對革命做過工作,,哪怕是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青年習近平都對她們懷有崇高的敬仰之情。這是一種樸素的發(fā)自內心的真摯的感情,,也可以說是流淌著紅色血脈的親情,。
青年習近平對人民有感情,人民對他也有感情,,1975年在他離開梁家河時,,一推開窯洞門,全村男女老少站滿一院子自發(fā)為他送行,,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村民們唯一一次看到習近平落淚,,是他這時趕忙走過去攙扶一位前來送行的雙腿殘疾的村民,。離開梁家河后,他還是念念不忘當?shù)厝嗣?,力所能及地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比如,在廈門工作時他寫信給延川縣委書記幫忙給村里通電,;在福建省委工作時聯(lián)系給村里辦了所學校,;他兩次幫助一位患骨髓炎的村民治病,救了他一條命,。這類例子,,不勝枚舉。
15歲時,,習近平來到黃土地時也曾迷茫,、彷徨,然而22歲離開時他已有了堅定的信念,,那就是:“要為人民做實事,!無論走到哪里,永遠都是黃土地的兒子,?!秉h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干一切事情都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通過《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書中的許多事例可知,這一堅定的理念是有其情感基礎的,,這和他青年時代對人民的深厚情懷是一脈相承的,。
豪放青年:志存高遠、善于辨析
青年習近平思想很活躍、很解放,,他勤于思考,、善于思辨。他頭腦中新思想新觀點新想法很多,,有年輕人特有的激情與闖勁兒,。比如,他讀詩讀到興奮處,,會跑到院子里大聲朗誦,,有時在山上勞動時也會朗誦。每每讀到書中這些地方的時候,,一個慷慨激昂,、豪放自信的青年形象就躍然紙上。
青年習近平勤奮好學,,讀書到了夜以繼日的程度,,這在同伴中是有口皆碑的。但重要的是他不讀死書,、死讀書,而是帶著問題讀,、帶著思考讀,,有自己獨特的分析對比方法。一方面,,他會就一個觀點,、一個史實找出很多相關的參考書籍來閱讀比較,從不同的側面去了解和分析這個問題,。另一方面,,他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也會跟別人進行討論,。這樣,,就歷練出他思路寬廣、思想活躍,、善于辨析的能力,。
青年習近平是一個志存高遠、有遠大抱負,、崇尚革命英雄主義,,而又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的有為青年,。
在陜北的7年,,不論頭頂上“黑幫子弟”的帽子多么沉重,青年習近平追求進步的信念執(zhí)著而堅韌,他一次又一次地寫入團,、入黨申請書,,他先后寫了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直至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
青年習近平在插隊生活中,帶頭參加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學會地道的延川方言,,把每件事都干得很漂亮。他在借調到趙家河大隊整隊時,,把公窯外面又臭又臟的廁所修好了,,這看似一件小事,意義卻很大,。他搞整隊成績出色而被提拔擔任了梁家河大隊的黨支部書記,,以滿意的答卷踏上他步入政界的第一步。在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他辦沼氣有模有樣,,真把農戶家的燈點亮了;他親自下到井里帶領村民打水井,,解決了全村的吃水問題,;他辦了一個鐵業(yè)社,解決了社員勞動工具的需求,;他帶領村民打壩地,,給村里增加了幾十畝耕地;他還種烤煙,、辦代銷店,、辦縫紉社,等等,。上世紀80年代,,他從耿飚秘書的崗位決定下基層到河北正定做農村工作,也是抱著“干好了成就一番大事,,干不好就在下面為老百姓做些實事”的踏實態(tài)度,。
人格魅力: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青年習近平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特別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既有執(zhí)行力又有很強的戰(zhàn)略定力,。
他剛上任要辦鐵業(yè)社,,村子里的能人根栓尥蹶子不干,,他通過談心談話,把工作做通了,,鐵業(yè)社的事辦成了,;他辦沼氣,從四川來陜北幫忙的技術員要回老家,,他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技術員最終沒有半途而廢;改造村里一個“二流子”,,在批斗會上他不僅沒有罵人家,,而是一條一條說理,最后還讓這個有藝術特長的“二流子”在會上唱了一曲信天游,,后來,,那個50多歲的“二流子”轉變成了一個好社員。
青年習近平從來不說過頭話,,但該做的事說一不二,,丁是丁,卯是卯,。當時有些人當領導,,裙帶關系嚴重,把親戚朋友照顧得很好,,多吃多拿多占,。青年習近平當書記后對知青、社員一視同仁,,絕不用公家的資源額外照顧朋友,絕不做不公正的事,,所以大家都信服他,,認為他公正,沒有私心,。
習近平自己也說:“要當好一個村的領導,,必須一碗水端平。群眾最講究的就是‘公道’二字,,最信服的就是公正的人,。哪怕一毛錢的事,你處理得不公,,群眾也不答應,;10塊錢的事,你處理得公道,,群眾也不會有意見,。無論大事還是小事,,該咋辦就咋辦?!?/p>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青年習近平身上體現(xiàn)的品格風范仍然是非常寶貴的,是值得我們深入學習的,。
(據2018年6月4日《中國青年報》,,作者:蔣永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青年習近平 品格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