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習近平“典”燃科技強國引擎
講信念 推崇愛國主義情懷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p>
明代著名抗倭英雄戚繼光在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生活中,,曾用一篇《望闕臺》表達自己滿腔熱血、矢志報國的赤城之心:我的心血如同灑在千山萬嶺上的濃霜,,把滿山的秋葉都染紅了,。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愛國情懷讓這首詩充滿了感人至深的魅力,。
科技創(chuàng)新大潮澎湃,,千帆競發(fā)勇進者勝。習近平將兩院院士比作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榮譽意味著責任和擔當,,習近平對廣大院士也寄予了殷切期望:希望廣大院士弘揚科學報國的光榮傳統,,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勇于創(chuàng)新,、嚴謹求實的學術風氣,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fā)展偉業(yè),,在科學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語出范仲淹《岳陽樓記》,。這段耳熟能詳的典故背后,,蘊含的是作者為國分憂、為民謀福的遠大政治抱負,。
習近平指出,,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懷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憑借深厚的學術造詣,、寬廣的科學視角,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冊的重大貢獻,。祖國大地上一座座科技創(chuàng)新的豐碑,,凝結著廣大院士的心血和汗水。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strong>
臨終前,林俊德院士仍在工作,。(資料圖)
在科技領域,,“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比比皆是,。2012年10月20日,《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同日刊發(fā)了一篇題為《干驚天動地事 做隱姓埋名人》的報道,,報道中的主人公是“兩彈一星”偉業(yè)的重要開拓者林俊德,。
他是一位將軍也是一位院士,一輩子隱姓埋名52年堅守在羅布泊,,參與了我國全部的45次核試驗任務,。在生命最后時刻,他“寧可透支生命,,絕不拖欠使命”的精神感動和激勵了無數人,。
習近平將這種人看做民族英雄,他們?yōu)閷崿F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強勁的科技動力。
從戚繼光的《望闕臺》到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再到生命最后時分仍在工作的林俊德,,三個典故連起來看就像人生的三重境界:
戚繼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他看見了嚴峻的戰(zhàn)爭形勢,,但仍然不改報國初心,;
范仲淹曾推“慶歷新政”力革內憂外患,雖失敗被貶,,但憂國憂民的政治抱負始終不悔,;
林俊德的生命多數時光都隱姓埋名,即使功成名就,,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不肯離去,。
三個典故的主人公的共同特點,就是對國家,、對事業(yè)有著矢志不渝的信念和追求,。而這,也正是習近平對廣大科技工作者最殷切的囑托和期望,。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習近平 科技強國 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