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永不生銹的忠誠本色——追記不忘初心以身許黨的北京衛(wèi)戍區(qū)某干休所離休干部周智夫
“待遇好是組織給的,有標準也要省著用”
周智夫的家在海淀區(qū)清河某干休所,,是2008年搬進來的,,盡管面積沒有達標,,他卻一直很滿足。
據(jù)干休所第一任政委朱南璋回憶,,1984年干休所組建之初,,由于配套設施不完善,一些同志不愿搬進來,。
“我先搬,!”周智夫第一個站出來:“組織分配的住房,每一平方米都飽含黨的關懷,?!彼€勸說大家要感恩組織、服從安排,。
一樓衛(wèi)生條件差,、采光效果不好,很多人都不愿意要,。朱南璋找到周智夫,,他二話沒說就領取了一樓的鑰匙。
眼看就要搬家了,,朱政委又面帶難色找他商量:“老周啊,,二樓有位老同志腿腳不方便,您看……”
明白了朱政委的意思后,,周智夫痛快答應:“只要能為組織分憂解難,,我住哪都一樣?!?/p>
參加革命以來,,從東北到華東、從華東到西南,、從西南到華北,,周智夫幾次跨省調動,經(jīng)歷10余次部隊整編,、20多次崗位變換,,始終率先垂范。
婁淑珍說:“老周一輩子最愛唱的歌就是‘毛主席的戰(zhàn)士最聽黨的話,,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艱苦哪兒安家’?!?/p>
隨著職務的提升,,周智夫給自己定下了為組織多著想、多分憂,、多添彩,,對組織少提要求,、少講條件,、少添麻煩的“三多三少”原則,。即便離休后,也從未向組織張過口,、伸過手,。
作為抗戰(zhàn)時期的老干部,國家給予了周智夫很好的生活保障,,可他卻常講,,待遇好是黨對老干部的關心,但我們不能可著勁兒用,。在住房,、用藥、用車上,,他對自己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
離休多年,他一直住著90平方米的公寓房,,直到2008年才搬入102平方米經(jīng)適房,。
在用車上要求更嚴。2012年暑假,,周智夫的大孫女帶著孩子來北京看望他,,期間小孩感冒發(fā)燒急需到醫(yī)院治療,孫女背著爺爺向所里要了車,。周智夫知道后嚴厲地批評:“我們家從沒因私事用過公車,,你這樣做壞了規(guī)矩,以后不能這樣子,,否則就別再來了,!”隨后,他自己掏錢補交了車費,。
遲暮之年,,周智夫落實待遇標準更加嚴格。他每年實際藥費連標準的一半都沒用到,。他常說:“待遇是組織給的,,有標準也要省著用?!?/p>
2014年7月,,周智夫的骨質疏松病情加重,接連發(fā)生兩次壓縮性腰椎骨折,。遵醫(yī)囑,,衛(wèi)生所購買了兩種進口藥,。見藥品的外包裝跟以前的不一樣,周智夫認真詢問究竟,,得知“這是治療用藥,,符合規(guī)定”,才放心使用,。
今年2月22日,,周智夫的病情稍微好轉,便對家人說:“我在醫(yī)院多住一天,,就得多花好多錢,,咱盡快回家吧?!迸畠焊嬖V他不用花個人的錢,,他聽后很不高興:“公家的錢也不能隨便花,而且更要省著花,?!?/p>
“公家的便宜,一丁點都不能占,!”執(zhí)行公私分明的家規(guī),,周智夫有時候近乎無情。
他常給老伴交代,,咱倆醫(yī)療保障標準不一樣,,我的藥你不能用。一天晚上,,老伴的阿司匹林用完了,,跟周智夫商量用一下他的藥,他很認真地說:“藥可以借給你,,但你要記住,,買藥后必須及時還給我?!?/p>
面對不解,,周智夫說:“我的藥是公費保障的,可不能‘一人公費醫(yī)療,,全家免費吃藥’,。”他經(jīng)常教育子女:“共產(chǎn)黨照顧咱們那么好,,咱再占公家便宜,,晚上會睡不著覺。”
“小事見精神,、見境界,、見政德?!备尚菟诵堇细刹坑诠鹕f,,艱苦奮斗易在一時、難在一世,,周智夫無論為官一任還是離職休養(yǎng),,始終做到建功不貪功、有功不居功,,帶頭立起了共產(chǎn)黨人的好樣子。
“不留金不留銀,,只給后代留精神”
在周智夫的家里,,上世紀60年代的立柜、70年代的木床,、80年代的折疊飯桌,,這些在今天已經(jīng)很少見的簡陋陳設,默默講述著主人的一生勤儉,。
周智夫的老伴一直沒有工作,,幾個孩子上班前,一家人全靠他的工資生活,。離休后,,雖然待遇提高了,但他生活依然簡樸,,家里也沒有添置高檔電器,、貴重家具。
周智夫日常開支很節(jié)省,,花每一筆錢都要記下來,,翻看他的記賬本,平均每月開支僅幾百元,。他說:“勤儉節(jié)約是傳家寶,,我們要為年輕人帶好頭?!?/p>
“不留金不留銀,,只給后代留精神!”與周智夫相濡以沫77年的婁淑珍說,,“老周一輩子沒給兒孫掙得什么金銀財富,,卻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上世紀70年代,,周智夫調任北京,,這個時期,幾個子女正值就業(yè)的年紀,。身居重要崗位的周智夫并沒有在子女問題上打過一聲招呼,。
兩個兒子參軍入伍、退役安置,,三個女兒工作分配,、插隊下鄉(xiāng),都靠的是個人努力,。最終,,5個子女分別落戶在重慶、江西,、江蘇和北京四地工作生活,。
“毛主席的權大吧?他都把自己兒子送到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保家衛(wèi)國,,最后犧牲了,。”周智夫經(jīng)常用老一輩革命家的紅色家風教育子女,,“你們早晚都要得到鍛煉,,飯要自己吃,路要自己走,,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去奮斗,。”
在周智夫言傳身教下,,后輩們很爭氣,,都靠著自己的拼搏奮斗事業(yè)有成,周智夫一家也成了鄰里羨慕的和睦和諧大家庭,。
黨的恩情大于天,!周智夫是苦日子熬過來、“鬼門關”闖過來的人,,深知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全家人,,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很早之前,,他就立下家規(guī):子孫后代永遠不忘黨的恩,。
得知曾外孫潘怡霖要到國外讀書,他再三叮囑:“你的根在中國,,學成后要報效國家,?!?/p>
今年年初,當12萬元的特別黨費交給組織后,,周智夫對家人提出最后的要求:“我不想要骨灰盒了,,也不要留骨灰,讓他隨著煙霧空氣飛向祖國空中,,再落入祖國大地,,為發(fā)展農(nóng)業(yè)再盡微薄能量!”
3月28日,,周智夫溘然長逝,,享年94歲。
無愧于黨,、無愧于民,、無愧于心,老人用一生堅守的精神信仰,,已如春風化雨滿人間,!
編輯:秦云
關鍵詞:忠誠本色 周智夫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