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書法的氣質就是中國人的氣質
書法就是寫字,但不僅僅是寫字,。書法之所以為法,,總是有一些基本特點和規(guī)律的。
書法的色彩簡之又簡,,以黑白為主,,再加上一點紅。黑是墨色,白是宣紙的底色,,那少許的紅,,則是充滿著意味的那一方小小印章。恰是這極簡單的色彩組合,,造就了書法的獨特之美,。這種美,美在簡約,,美在布局,。白的紙、黑的字,、紅的印,,如何擺布,怎樣組合,,是書法對美的追求,。色彩和布局之外,書法更注重的是筆墨,,筆的抑揚頓挫,,墨的濃淡干濕,落在紙上,,每一筆都有不一樣的韻味,。書法之美,最受推崇的還是線條,。提起線條,,便想起懷素。懷素的草書,,“援毫掣電,,隨手萬變”,“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fā)于毫端”,。他的狂草在畫形分布、筆勢往覆上呈高昂回翔之態(tài),,在整體上呈輕重曲折,、順逆頓挫的節(jié)奏感,書法的線條之美被他演繹得淋漓盡致,。
氣質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質,是相對穩(wěn)定的個性特點,,也指風度,、模樣。借用到書法上來,講的也是其穩(wěn)定的個性特點,。書法的氣質便是在色彩,、布局、筆墨,、線條中展現(xiàn),。那么,,除了表現(xiàn)之外,,書法的氣質來源于哪里呢?一個人的氣質是一個人內在涵養(yǎng)和修養(yǎng)的外在體現(xiàn),,是內心平衡及文化修養(yǎng)的結合,,是持之以恒的結果。同樣,,書法的氣質也是數(shù)千年中華文明的結晶,。書法的氣質首先來源于法度,書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字由篆而隸,進而有楷,、草,,在書寫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從單字結構到章法布局,,再到筆墨精神,,都有一整套行為規(guī)則,不同的書寫者如何拿捏運用這些規(guī)則,,便是“度”,。面對同一規(guī)則,而每個人運用的度不同,,則形成了風格迥異而又內在統(tǒng)一的書法作品,。
書法的氣質,更重要的是來源于中國歷代文人的心靈累積,。這種累積,,不僅是總和,更多的是特質,。文人,,是筆墨里生出來的魂靈,這樣的魂靈,,源于筆墨,,而又付于筆墨。書法是他們的心跡,如果說“跡”是書寫,,由心而生的跡則是書法,。書法最講心跡?!巴斯P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講的便是這個道理。中國文人的氣質成就了書法的氣質,,從這個意義上講,,書法的氣質便代表了中國文人的氣質,更是代表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氣質,。講書法,,最具特點的兩句話是:結構嚴謹,法度莊嚴,。兩個“嚴”字,,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和書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法籍華人哲學家熊秉明說:“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笔菑恼軐W的角度來講書法的地位和意義。書法既是抽象的,,又是具體的,。漢字最初多是象形文字,每一個字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而隨著時代變遷與社會發(fā)展,,書寫要求更加簡便、快捷,,漢字越來越抽象,,越來越符號化。而書法把這種生活的具體和符號的抽象統(tǒng)一起來,,用真,、草、隸,、篆各種書體,,各種書寫風格,把這種黑白,、動靜,、虛實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僅體現(xiàn)了“極高明而道中庸”,,而且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中國哲學的精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維、情感與生活的統(tǒng)一,。從《蘭亭序》“群賢畢至,,少長咸集”的欣喜、《祭侄文稿》“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的悲痛,到弘一法師臨終寫的“悲欣交集”,,無不表現(xiàn)出活生生的靈魂與現(xiàn)實的對話,。中國哲學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書法便是這種結晶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所以說,,書法的氣質就是中國人的氣質,。
“若有詩書藏于心,,歲月從不敗美人”。學書法,,不僅是學寫字,,更是學文化。書法教育不單單是書寫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書法 氣質 中國人 中國 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