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知識講堂>文玩雜項文玩雜項
北宋銅母:在比較中識別
一年多來,《錢幣圈》公眾號先后發(fā)表了筆者五篇關(guān)于北宋銅母的文章,。文章形成的過程也是研究探討的過程,,也是對北宋銅母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盡管下了一些功夫,,但仍有不妥之處,如有的概念運用不夠準確,有的表述不夠嚴密……因此,,覺得有必要對銅母識別的體會做必要的梳理、修正和完善,,以饗廣大讀者和泉友,。
銅母概念
北宋采用翻砂工藝鑄造錢幣,因而母錢的存在無毋庸置疑,。從廣義上說,,母錢分為雕母和鑄母,鑄母由雕母翻鑄而成,。鑄母又分為銅母和鐵母,。這里所研究的是狹義上的母錢即制作銅錢的母錢,簡稱銅母,。銅母有兩個用途:一是作為模具鑄造流通行用錢,;二是作為樣品存檔,備查備用,。
北宋商品經(jīng)濟有了長足發(fā)展,,貨幣流通量隨之增加,這樣光靠極少量的母錢鑄錢已經(jīng)遠遠滿足不了貨幣量的需求,。固而鑄錢部門要從初鑄錢中選其精美者經(jīng)過打磨修整,,作為“印范母”翻鑄流通行用錢。
這種“印范母”,,亦稱工作母,,並非本來意義上的母錢即原母,而是錢幣鑄造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即代母作模印范?,F(xiàn)在一些泉商為了賺錢,把”印范母”當作母錢賣,,故意混淆母錢的概念,,降低母錢的標準,,誤導著一些泉友。所以,,在這里有必要理順一下北宋銅母的概念,。
識別方法
北宋銅母啥樣,如何識別,?是泉界關(guān)注的熱點問題,。應當說,在當今一無檔案史料,、二無母錢錢譜的情況下,,回答這個問題確實比較難。泉界討論銅母長達三十年,,至今尚無定論,,仍在研究探討之中。
在北宋銅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討論中,,筆者依據(jù)實物積累和認識積累,提出了北宋銅母的識別方法,,即“四同四品四次四項比較法”,。
四同:比較的前提必須是具有“血綠關(guān)系”的同幣種、同幣型,、同版式,、同書體的錢幣。不同幣種,、不同幣型,、不同版式、不同書體的錢幣,,其精度,、狀態(tài)也各不相同,因而這種比較沒有決定性意義,。
四品:比較要在“四同”的基礎(chǔ)上具備四枚錢幣,,即除了所要識別的母錢外,還要有樣錢(母錢下一代),、美品,、普品三枚佐證品。三枚佐證品缺一不可,,缺了一枚,,比較無法進行,母錢識別也無法得到確切的結(jié)果。
四次比較:一是普品與美品比較,,用普品佐證美品,,防止把普品當成美品;二是美品與樣錢比較,,用美品佐證樣錢,,防止把美品當成樣錢;三是樣錢與所要識別的母錢比較,,用樣錢佐證母錢,,防止把樣錢當成母錢;四是母錢與普品比較,,進一步查驗母錢與普品之間的差異。這樣四次比較,,力求做到嚴密嚴謹,,準確無誤。
四項比較:要緊緊圍繞母錢應該具備的特征去比較,。一是比尺寸大?。欢潜炔馁|(zhì)優(yōu)劣,;三是比做工精不精,;四是比有沒有雕母留下的痕跡。
實例比較
(圖2)
筆者入藏了一枚大觀通寶折十降通版徽宗瘦金書錢,,即圖1錢,。是品非常精美,令人愛不釋手,。對于此品,,泉友們說法不一,有的說是母錢,,有的說是樣錢,,還有的說是美品。到底是何種品質(zhì)的錢幣,?筆者找到三枚精度不同的同版對照品,,即圖2錢(樣錢)、圖3錢(美品),、圖4錢(普品),,按照“四同四品四次四項比較法”進行實物比較。
首先,,圖4錢與圖3錢比較,。圖4錢直徑40.54毫米,厚2.88毫米,青銅質(zhì),,銅質(zhì)粗糙,,制作不精,字口淺,,磨損明顯,。一眼看上去,就是一枚比較干凈的普品,。圖3錢直徑40.85毫米,,厚2.91毫米,分別比圖4錢超出0.31毫米,、0.03毫米,。青銅質(zhì),材質(zhì)較細膩,,做工較精美,。與圖4錢相比,是一枚普通錢中的美品,。
其次,,圖3錢與圖2錢比較。圖2錢直徑41.24毫米,,厚3.06毫米,,分別比圖3錢超出0.39毫米、0.03毫米,。與圖3錢比,,銅質(zhì)精,做工細,,錢體干凈,,地張平整,字口深,,轉(zhuǎn)角清晰,,穿口干凈,輪郭規(guī)整,。是一枚標準的初鑄樣錢,,是母錢的有力佐證。
再次,,圖2錢與圖1錢比較,。
一是比尺寸。圖1錢直徑41.75毫米,,厚3.18毫米,,分別比圖2錢超出0.51毫米,、0.12毫米。兩者尺寸的差距體現(xiàn)了銅液冷縮形成的正常差異,。
二是比銅質(zhì),。經(jīng)檢測,圖1錢含銅63%,、含鉛27%,、含錫8%,材質(zhì)泛白,,黑漆古包漿,。而圖2錢只是較好的青銅。明顯看出,,圖1錢較圖2錢材質(zhì)精良細潤,。
三是比做工。由于圖1錢材質(zhì)好,,流液能鑄到位,,加之嚴格的技術(shù)操作,固而體現(xiàn)出最佳的工藝效果,。
應當說,圖2錢已經(jīng)夠精美的了,,但與圖1錢相比,,還是有差距:圖1錢字口立面如刀切,轉(zhuǎn)角分明呈直線,,筆畫間隙通到底,,穿囗干凈無磨痕,輪郭周正無移范,。是一枚無可挑剔的精致錢幣,。
四是比雕母留下的痕跡。圖1錢通頭字根處,、寶字頂部字根處及字口立面,,肉眼清晰可見雕母傳導而來的走刀痕跡,邊道底口與地張交匯處呈現(xiàn)雕母留下的一圈凹線,。這些雕痕,,俗稱“胎記”,是母錢的重要標志,。而圖2錢雕痕化盡,,這些標記已不見蹤影。
最后,,圖1錢與圖4錢比較,。兩者差距更加明顯:圖1錢直徑,、厚度分別比圖4錢超出 1.2毫米、0.3毫米,。銅質(zhì),、做工相差懸殊,不用詳解,。如果將圖1錢放在大觀錢的大堆里相比,,更是給人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
通過以上比較不難看出,,圖1錢是一枚精美母錢,,而且是未曾使用的存檔級別的母錢,極為難得,。
銅母特征
筆者通過若干枚銅母“四同四品四次四項”比較,,從個性之中看共性,體會到北宋銅母的共性特征主要有四:
其一,,尺寸稍大,。在一般情況下,由于材質(zhì)差異和銅液冷縮因素,,母錢尺寸自然要比樣錢稍微大一點,,正常相差0.5毫米左右。母錢尺寸與普品尺寸相差明顯,。還要看到,,由于翻鑄錢幣是手工操作,錢幣的尺寸大小有很多人為因素,。因而尺寸不是衡量母錢的決定性因素,,只能作參考。
其二,,材質(zhì)精良,。母錢有母錢的材質(zhì)。在一般情況下,,制作母錢要用最好的銅材和砂料,。優(yōu)質(zhì)材料是母錢的物質(zhì)要素。
其三,,做工精湛,。母錢有母錢的工藝。母錢的工藝在于精,。精不精看細部,,細部決定精度,精度決定品質(zhì),。母錢從地張到錢文,、穿口,、輪郭等錢體的各個部位都應該是精美至極,最大限度地展示著祖錢風采,。精工細做是母錢的人文要素,。
其四,留有雕母痕跡,。母錢有母錢的記號,。在一般情況下,在母錢上總能找到雕母傳導而來的“胎記”,?!疤ビ洝笔悄稿X的重要標志,也是與樣錢的區(qū)別所在,。
總之,,比較是認識事物的方法,也是識別北宋銅母的有效途徑,。有比較,,才有鑒別,才有對母錢的理性認識,。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母錢 銅母 北宋 北宋銅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