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冬季泡腳,、泡溫泉并非人人皆宜
冬至已過,,天氣漸寒,。晚上倒上一盆熱水,,泡泡雙腳,洗去一天的疲憊,,這幾乎成為很多人保健的一個方法,。同時,節(jié)假日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泡泡溫泉,,恐怕也是這個隆冬最幸福的事了。
民間有句老話“熱水泡腳,,賽吃人參”,更有很多人把溫泉稱為“美人湯”,。但這種泡法真的是眾人皆宜,,且如民間和網(wǎng)上傳的那么神奇嗎?湖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酒癮網(wǎng)癮科主任醫(yī)師周旭輝提醒,,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在冬季通過泡腳泡溫泉來保健養(yǎng)生,,在泡的過程中,要掌握三個要領:溫度在40℃左右,,時間以15分鐘左右為宜,,泡到適可而止即可,。
事件回放
酒后泡腳泡出滿腳水泡
李奇愛喝酒在當?shù)厥浅隽嗣模?0多歲的年齡,20年來每日無酒不歡,,平日里每天早上要先喝瓶酒,,再吃早飯,一離開酒,,就渾身不舒服,。前不久,他和朋友喝完酒回家后,,妻子打了一桶熱水給他泡腳驅(qū)寒,。沒想到,半小時后,,妻子發(fā)現(xiàn)丈夫雙腿膝蓋以下有明顯紅腫,,尤其雙腳布滿了大小不一的水泡。送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后,,醫(yī)生診斷為“酒精性周圍神經(jīng)病變”,。
進入冬季,人們習慣向溫暖靠近,,泡腳,、泡溫泉是不少長沙人驅(qū)寒取暖的保養(yǎng)方式。但因泡腳,、泡溫泉不當而導致疾病甚至意外死亡的事件也頻頻發(fā)生,。
此前有媒體報道,山東七旬老先生在廣州過年,,泡溫泉時出現(xiàn)大汗淋漓并暈倒,,被醫(yī)院診斷為腦梗塞。烏魯木齊一80歲老人泡溫泉時,,突然滑落至浴池中,,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
原因分析
身體對冷熱刺激感減退致疾病發(fā)生
冬季泡溫泉,、泡腳,,對于調(diào)養(yǎng)身體確實有很多好處,可為什么泡個腳會被熱水燙傷,?周旭輝指出,,冬季通過泡溫泉、泡腳等方式,,調(diào)養(yǎng)身體,,是不錯的保健方式。以泡腳為例,,腳又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人的雙腳上存在著與各個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qū)和經(jīng)絡分布,,當用溫水泡腳時,可以刺激這些反射區(qū),。但如果患上酒精性周圍神經(jīng)病變,、糖尿病等疾病,在疾病的影響下,,或由于年齡原因(如老人或小孩),,對各類刺激包括冷熱、疼痛刺激感覺減退,,就會在熱水里感覺不到明顯的疼痛,,因此導致疾病發(fā)生。
此外,,泡腳,、泡溫泉還易引發(fā)患者心腦血管意外,其原因,,一方面與溫泉水溫過高,、泡的時間過長導致血管擴張、大腦供血不足有關,。另一方面,,長時間處于溫度較高的溫泉、熱水時(超過43℃),,人體會大量出汗,,導致心跳加快,心臟的耗氧增加,,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風險隨之增大,。同時泡溫泉時人體體溫會升高,出水時體溫又會下降,,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一冷一熱,,可引起血管急劇擴張和收縮,這些是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高危因素,。
相關鏈接
三類人群不適合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
周旭輝指出,,冬天泡腳是有禁忌人群的,下面三類人不適合熱水泡腳,。
1. 下肢感覺遲鈍人群:以老人,、小孩、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以及酒精性周圍神經(jīng)病變?yōu)橹?,這類人群受疾病或年齡原因影響,下肢皮膚對冷熱或疼痛刺激的敏感性不強,,均不宜泡腳,。
2. 下肢回流不暢或阻塞的靜脈病人群:以動脈炎,、靜脈炎以及動靜脈血栓為代表,這類患者如果用熱水泡腳會加重血液淤積,。以下肢動脈閉塞患者為例,,這些患者下肢動脈硬化,彈性顯著降低,,熱水泡腳并不能擴張硬化閉塞的血管,,反而會增加組織耗氧量,加重缺血,,甚至出現(xiàn)壞死,。
3. 心腦血管疾病未能有效控制人群:若有頭暈、氣喘等癥狀,,血壓不穩(wěn)定或冠心病頻發(fā)的患者也不適合泡腳,。
同時,周旭輝提醒,,以下六類人群不適宜泡溫泉,。
一是年齡小于6歲的幼兒、大于75歲的老人不宜泡溫泉,;
二是女性在月經(jīng)前后,、懷孕前三個月與后期最好不要泡溫泉;
三是營養(yǎng)不良,、空腹或暴食,、飲酒、熬夜,、大病初愈等身體疲憊的情況下,,不適合泡溫泉,以免因突然接觸過高溫度出現(xiàn)腦部缺血或低血糖,、低血壓性休克,;
四是皮膚有傷口、潰爛或霉菌感染(如腳氣,、濕疹的患者)或過敏性皮炎患者不適合泡溫泉,,干性皮膚者,泡溫泉時間不要太久,;
五是急性疾病,、傳染病患者,如急性肺炎,、急性支氣管炎,、急性扁桃腺發(fā)炎、急性中耳炎或發(fā)燒的急性感冒患者最好不要泡溫泉;
六是心臟病,、高血壓,、血管病患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浸浴,,并發(fā)周圍神經(jīng)血管病變的糖尿病癥患者不宜泡溫泉,。
健康提醒
掌握三要領:40℃左右、15分鐘及適可而止
在寒冷的冬天,,熱水泡腳,、泡溫泉,親近熱環(huán)境,,解乏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驅(qū)除寒冷、促進新陳代謝,,但泡腳,、泡溫泉并不適合所有人。
周旭輝建議,,首先,,泡溫泉、泡腳不能求高溫,,普通人群在泡腳時,,水溫不能太燙,應控制在40℃左右(一般38℃~45℃),。對于腿部感覺較差的人群,,水溫應更低一些。泡溫泉水溫維持在35℃~40℃,,且泡時要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從低溫度泉到高溫度泉浸泡,,逐步適應泉水溫度。
其次,,在時間上要控制好,。泡腳和泡溫泉的時間都不宜過長,每次不要超過20分鐘,,以15分鐘為宜,。如果泡腳時感到胸悶、頭暈,,應暫時停止泡腳,,休息一下。一般溫泉浴可分次反復浸泡,,如果感覺口干,,胸悶,,可上池邊歇一歇,做一做舒展體操運動,,再喝些蒸餾水以補充水分,。
此外,泡腳,、泡溫泉要適可而止,泡腳時不一定要出汗才有效,,感到腿部輕松即可,,冬季時泡出汗增加患感冒的風險;泡溫泉最好泡到微微出汗即可,,如果出現(xiàn)大汗淋漓,,心慌胸悶等不適,表明泡過頭了,。
編輯:趙彥
關鍵詞:冬季泡腳 泡溫泉 適宜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