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歷代畫家為何很少畫“官樣花”:紫薇
紫薇花在古代被稱為“百日紅”“官樣花”“紫綬花”等,是深受人們幸愛的吉祥花,。但古代的文人畫家往往淡泊名利,,對做官不感興趣,,所以在古代以紫薇為題材的繪畫作品并不多見。
古人留下的“紫薇花”墨跡較少
紫薇花,有一個很高貴又很女性化的名稱。在我國的傳統(tǒng)花卉中,它的地位雖不及梅花,、蘭花、牡丹,、芙蓉,、芍藥、荷花等,,也算得上是傳統(tǒng)名花之一,。紫薇樹姿優(yōu)美,花色艷麗,,花期可長達數(shù)月,,素有“百日紅”之美譽,,南宋《全芳備祖》的作者陳景沂,甚至將紫薇花贊為“花之圣”,。
《群芳譜》云:“紫薇花一枝數(shù)穎,,一穎數(shù)花。每微風至,,妖嬌顫動,,舞燕驚鴻,未足為喻,?!卑闯@韥碚f,這種艷麗如霞的奇葩,,應(yīng)深受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但奇怪的是,古人雖留下許多歌詠紫薇的佳作,,卻在“繪事”方面甚少留下墨跡,。在歷代花鳥畫中,以紫薇為題材的作品屈指可數(shù),,寥寥無幾,。這是一種頗為奇特的文化現(xiàn)象,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認為,,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紫薇繪畫作品之所以不多,大概是因為紫薇的花形太過復(fù)雜,,不易處理的緣故,。紫薇每朵花有6瓣,瓣多皺褶,,若以工筆為之,,則易失之繁瑣,,若用大寫意手法,,則易失真,使人不知所畫為何物,。這種說法雖有一定道理,,但并非主要原因。從表現(xiàn)手法來講,,描繪花卉的手法,,除工筆和大寫意外,尚有兼工帶寫或小寫意等手法,,要表現(xiàn)紫薇花的自然美,,對于古代許多繪畫高手來說,,并非難事。
所以我們不能從紫薇花的外形上去查找原因,,而應(yīng)從其文化內(nèi)涵上去一探究竟,。我國傳統(tǒng)的花鳥畫,早期以院體畫為主流,,宋以后則以文人畫為主流,。院體畫追求工整、形似,,文人畫則藉繪畫以抒發(fā)胸中之逸氣,,并不追求工整與形似,也不講目的與價值,,只是“適一時之興趣”,,畫外流露出作者獨特的情趣和思想。因此院體畫家和文人畫家不僅創(chuàng)作手法不同,,在題材的選擇上也大異其趣,。院體畫家重外形美,喜以名花奇木為描繪對象,。文人畫家則不然,,他們選擇的題材多為梅、蘭,、竹,、菊之類的“君子花”。在文人畫家心目中,,描繪對象的文化內(nèi)涵才是最重要的取舍標準,。
唐代以后,
紫薇花有了“官樣花”之名
而歷代文人畫家之所以不甚喜歡畫紫薇,,就可能與紫薇的文化內(nèi)涵有關(guān),。前面說過,紫薇的名稱很高貴,。高貴在哪,?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不僅紫色很高貴,,與“紫薇”諧音的“紫微”更高貴,。“紫微”即古代天文學上“三垣”中的“紫微垣”,,位于北天中央位置,,又稱“中宮”。古人認為,,“紫微垣”內(nèi)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故自漢代起,,常用來比喻人世間的帝王居處。而早在東晉時期,,人們就將紫薇花和天上的“紫微垣”聯(lián)系在一起,。據(jù)東晉王嘉的《拾遺記》記載:“懷帝末,民間園圃皆生蒿棘,,狐兔游聚,。至元熙元年,太史令高堂忠奏熒惑犯紫微,,若不早避,,當無洛陽。及詔內(nèi)外四方及京邑諸宮觀林衛(wèi)之內(nèi),,及民間園圃,,皆植紫薇,以為厭勝,。至劉,、石、姚,、苻之末,,此蒿棘不除自絕也?!蔽闹械摹盁苫蟆奔椿鹦?,“熒惑犯紫微”就是火星接近帝星,古人認為是兇兆,。因“紫薇”與“紫微”諧音,,所以東晉皇帝下詔,令包括京城宮宛在內(nèi)的所有地方都要種植紫薇,,以“厭而勝之”,。這是古代的“厭勝術(shù)”之一,是對禁忌事物的克制辦法,。由此可見,,“紫薇”這個名稱,在晉代已有了,。
到了唐代,,“掌軍國之政令”的中書省,,也曾一度易名為“紫微省”,。據(jù)《新唐書·百官志》記載:“開元元年,改中書省曰紫微省,,中書令曰紫微令,?!敝袝〔粌H改了名,在中書省的庭院內(nèi),,還種植了紫薇樹,。故曾任中書舍人的韓偓有詩曰:“職在內(nèi)廷宮闕下,廳前皆種紫薇花,?!卑拙右滓苍沃袝崛耍阕苑Q“紫微郎”,、“紫微翁”,。他曾寫過兩首《紫薇花》詩,其一曰:“絲綸閣下文書靜,,鐘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微郎,?!逼涠唬骸白限被▽ψ衔⑽蹋侩m同貌不同,。獨占芳菲當夏景,,不將顏色托春風。潯陽官舍雙樹高,,興善僧庭一大叢,。何似蘇州安置處,花堂欄下月明中,?!碧拼袝∫酌麨椤白衔⑹ 钡臅r間雖不長,但后來卻成為歷史掌故,。唐代以后,,詩人們紛紛為此賦詩,因此紫薇花也就有了“官樣花”的別名,。如陸游有詩曰:“鐘鼓樓前官樣花,,誰令流落到天涯。少年妄想今除盡,,但愛清樽浸晚霞,。”
文人畫家淡泊名利,,對紫薇花不感興趣
此外,,紫薇花又稱“紫綬花”。如唐人劉禹錫有詩曰:“明麗碧天霞,豐茸紫綬花,?!弊暇R,即紫色的絲帶,,古代高級官員常用作印組,,或作服飾,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征,。稱紫薇花為“紫綬花”,,其含義類似于“官樣花”。因有此含義,,雖然紫薇花有紅,、紫、白等多種顏色,,但古人仍然“以紫為貴”,。如王世懋在《學圃余疏》中說:“紫薇有四種:紅、淡紅,、紫,、白,紫卻是正色,?!本瓦B民間,也受這種觀念影響,,認為“門前種株紫薇花,,家中富貴又榮華”。
紫薇花的這種文化內(nèi)涵,,固然是高貴,,但不一定符合文人畫家的理想和志向。文人畫家多淡泊名利,、超凡脫俗,、性情灑脫,對“官樣花”自然不那么感興趣,。相比之下,,他們更喜歡畫那些高潔之花、隱逸之花,。即使畫紫薇花,,也用于與其他花卉對比,或采用紫薇花的其他含義,。清代畫家石濤有一幅畫名為《荷花紫薇圖》,,繪荷塘夏日風光,。畫面中,一叢蒲草,,幾枝新荷,俯仰偃側(cè)于清波之中,,岸邊的紫薇,,花枝橫出,盛放的紫薇花與荷花互相呼應(yīng),。從畫面布局來看,,顯然是以荷花為主,紫薇為映襯,。其自題詩曰:“紫薇花放庭前樹,,花放紫薇郎正來。卻羨繁紅今日好,,始知草木愛仙才,。”這首詩,,雖引用了“紫微郎”的典故,,卻意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不羨紫薇而愛“仙才”(指荷花),。
明代畫家陳淳的《紫薇圖》,,繪一枝紫薇斜出,墨色富于變化,,卻不著色,,表現(xiàn)了文人畫家重墨不重色的審美情趣。其自題詩云:“何處堪逃墨,,園林絲正濃,。晚涼臨水坐,花影自重重,?!碑嫾遗d之所至,便將重重花影繪出,,悠閑自在,,瀟灑自如,并不將紫薇花視為“官樣花”,。清代畫家任伯年的《紫薇圖》,,繪一鳥站立在紫薇樹枝上,自題曰:“紫薇花放鳥先知,?!笔菍懽限庇谙奶扉_花的自然景象。
至于宋代花鳥畫中的紫薇,也是鳳毛麟角,,甚為罕見,。在《宋元集繪冊》中,有一幅衛(wèi)升款的《寫生紫薇》,。元夏文彥《圖繪寶鑒》卷四稱:“衛(wèi)升,,畫花鳥甚佳?!睂⑿l(wèi)升與南宋畫家并列,。這幅圖繪紫薇由左下方挺出,花紅葉綠,,欣欣向榮,。畫家將蕊絲如穗的花心、皺褶細碎的花瓣及飽滿的花苞都描繪得非常精細,,是一幅非常逼真的寫生作品,,與后來的文人畫紫薇作品風格完全不同。從畫面還可以看出,,畫家所畫的,,與如今栽培的紫薇并無二致,是頗為靚麗的復(fù)合色,。工筆重彩的紫薇繪畫作品,,宋代以后還有明代畫家陸治的《百花圖》等,但依然不多見,。宋代之后以紫薇為題材的畫作,,還是以兼工帶寫或小寫意居多。
文,、圖/鐘葵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紫薇 畫家 文人畫 官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