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七問C919大型客機試飛:為什么要試飛,?有危險嗎,?
圖為第二架C919大型客機,。 新華社記者 丁 汀攝
七問C919大型客機試飛
一問 將在哪些地方試飛,?
C919計劃制造6架試飛飛機,,第1—3架飛機主要承擔性能、結(jié)構,、操縱性等方面試飛,;第4架飛機主要進行航空電子設備、照明等方面試飛,;第5架飛機主要進行艙內(nèi)環(huán)境控制,、客艙系統(tǒng)、高溫高寒等試飛科目,;第6架飛機主要承擔客艙系統(tǒng),、功能可靠性等試飛科目。
其中3架飛機將以陜西閻良為基地開展試飛,,另外3架飛機將以山東東營為基地進行試飛,。根據(jù)需要,C919也將會到其他機場進行特定科目試飛,。
二問 何時能夠完成試飛,?
一款民用飛機型號的適航取證周期與本國航空工業(yè)所處階段和具備的實力緊密相關。歐美等航空發(fā)達國家一款新機型從首飛到取得型號合格證的時間一般為2至3年,,而我國這個時間大都在6至8年左右,。
受適航驗證經(jīng)驗匱乏、資源不足,、體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約,,中國ARJ21新支線客機曾經(jīng)走過了6年多的艱難試飛歷程。雖然經(jīng)過ARJ21的開拓性實踐和帶動,,目前中國民用飛機適航驗證條件有了顯著改善,,但關鍵試驗技術、設施,、資源和條件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加之C919大量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這些都將大大增加驗證工作的不確定性,從而遲滯取證進度,、給項目進展帶來巨大時間壓力,。
三問 為什么要試飛?
為保證飛行安全,、維護公眾利益,,各國紛紛對進入本國市場的民用運輸飛機實施強制性審查認證。因此,C919大型客機同其他民用飛機一樣,,必須按照國家頒布的適航標準進行設計,,必須有合適的體系保證飛機的設計滿足適航標準,必須通過計算,、分析,、檢查、試驗等方式,,驗證其是否符合適航標準,。只有經(jīng)過中國民用航空局適航審定并取得適航合格證后,C919才能進入市場,。
這套制度和實踐在航空業(yè)內(nèi)被稱作“適航”,,其中一個重要內(nèi)容就是俗稱的“試飛”。在航空界有句話叫“民機發(fā)展,,適航先行”,。適航也是一個國家航空綜合實力的核心組成部分。
四問 要進行哪些試驗試飛,?
從首飛到取得型號合格證,,一款新型大型客機主要經(jīng)歷研發(fā)試飛、表明符合性試飛,、型號合格審定試飛等階段,,要完成高溫,、高濕,、高寒、大側(cè)風,、濺水,、最小離地速度、失速,、顫振等1000多項符合性驗證試驗,。
同試飛一樣,地面符合性驗證試驗也是適航驗證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強度試驗就包括了全機極限載荷靜力試驗、全機疲勞試驗,、機頭鳥撞試驗,、部件疲勞試驗和部件鳥撞試驗等。
中國自主研制的ARJ21噴氣支線客機在完成了300項地面試驗科目,、528個驗證試飛科目,,累計試飛2942架次、5258飛行小時以及398條適航條款關閉、3418份符合性報告得到審批后,,才取得了中國民航局頒發(fā)的型號合格證,。
五問 試飛有危險嗎?
一款新型飛機開始試飛,,也就意味著進入了適航驗證的“深水區(qū)”和“風險期”,。這些安全危險主要源于兩個方面:一是飛機設計、制造,、試飛等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適航偏差或背離,,或者環(huán)境、條件等未知因素導致的意外,,試飛正是要發(fā)現(xiàn)和排除這些,;二是必須要進行的風險科目試飛。開展失速,、顫振,、最小離地速度、自然結(jié)冰等風險科目試飛,,目的是要找出飛機在特殊條件或狀態(tài)下的性能極限,,確定安全飛行的邊界“紅線”。這類試飛,,風險最大,,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設想,。所以有人說此類試飛是“刀尖上跳舞”,。
當然,試飛也要確保安全?,F(xiàn)代適航制度不僅使進入航線運行的飛機保持了很高的安全水平,,同樣也努力守護著飛機每一次的試飛——飛機必須在經(jīng)受民航部門的適航檢查、被確認為處在安全可用狀態(tài),、獲得特許飛行證后才能飛行,。
六問 試飛主要技術困難有哪些?
試驗試飛是對飛機設計,、制造的技術驗證,,這些驗證本身也需要相應的技術手段來開展和實現(xiàn)。
試飛中經(jīng)常需要對飛機的硬件進行更改,,這些更改往往實施部位不同,、機上貫徹時間長短不一,對飛行產(chǎn)生復雜和交聯(lián)的影響,。比如,,試飛需要盡早凍結(jié)軟件構型,,但剎車控制系統(tǒng)、自動飛行控制系統(tǒng)等卻需要在試飛中不斷獲得數(shù)據(jù),、調(diào)整參數(shù)后,,才能逐步凍結(jié)設計軟件。
試飛的試驗手段,、方法,、工具、技術,,是大飛機研制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術,。安全、高效地驗證一款飛機,,也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航空發(fā)展能力,。當今世界,確保一架客機所必須達到的適航標準,,是公開透明,、可以共享的。但如何去實現(xiàn)和驗證這些標準,,卻是需要舉國家之力和航空大家庭之力,,系統(tǒng)、反復,、持續(xù)探索和實踐才能完成的重大課題,。
通過ARJ21新支線客機,中國先后攻克了鳥撞試驗,、全機高能電磁場輻射試驗,、閃電防護間接效應試驗等重大試驗技術難關,掌握了失速,、最小離地速度,、顫振、自然結(jié)冰,、起落架擺振等關鍵試飛技術。但如何去驗證C919設計,、制造中突破和采用的控制律,、復合材料等一大批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是全新的重大技術課題。
七問 有沒有申請國外型號合格證的計劃,?
為加強國際市場開拓,,C919大型客機向歐洲航空安全局提出適航申請并得到受理,,但審定工作的細節(jié)尚未確定。以中國第一款向美國聯(lián)邦航空局提出適航申請并得到受理的ARJ21—700為例,,該飛機自2003年起開始接受美國聯(lián)邦航空局適航審查,,2014年完成影子審查的現(xiàn)場工作,但到目前仍未取得型號合格證,。
編輯:秦云
關鍵詞:C919大型客機試飛 C919試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