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xié)·協(xié)商>專題 專題
傳承好發(fā)展好少數民族戲劇 助力新時代中華文化新輝煌
全國政協(xié)“少數民族戲劇的傳承與發(fā)展”雙周協(xié)商座談會發(fā)言摘登(上)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的新要求新論斷,令我們文藝工作者倍感振奮和鼓舞,。從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目標來看,目前少數民族地方戲曲的傳承與發(fā)展還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如:
一、 少數民族戲曲人才培養(yǎng)缺乏政策保障。廣西戲劇院包含壯劇團,、桂劇團、彩調劇團和京劇團等四個劇團,近300人,是廣西唯一一個省級專業(yè)戲曲院團,創(chuàng)作了一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正能量的經典傳承劇目,取得良好社會成效,。少數民族劇目表演技巧性強,對演員的武功要求高。但因沒有類似對體育運動員那樣的中華體育基金傷殘互助保險金等保障,演員往往不愿意練習或表演技巧難度大的劇目,加速了少數民族經典劇目的失傳,。
“劉三姐”的形象和歌聲已成為廣西的文化象征,但第六代“劉三姐”人才選拔極其困難,。由于給予青年演員的工資待遇低、少數民族戲劇演員人才引進政策缺失,三年來仍未招錄到一個形象,、條件符合要求的新“劉三姐”,演員更新?lián)Q代滯后,。
二、 廣西少數民族代表劇種——壯劇的社會傳承困難,。壯劇是廣西少數民族戲曲劇種的代表,2006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一直受到壯族群眾喜愛,民間口口相傳發(fā)展至今。但這種社會傳承方式也受到了挑戰(zhàn):經費來源不穩(wěn)定,、演員年齡普遍偏大,。
針對上述傳承少數民族戲劇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建議:
一、 實施“少數民族戲劇振興工程”,建立少數民族戲曲傳承保護基金,。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戲曲劇種予以專項扶持保障,。
二、 加大少數民族戲曲人才培養(yǎng)力度,建立類似“國家精準扶貧”“三區(qū)人才”計劃建制和保障機制,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戲曲劇種,從教育,、經費,、收入、醫(yī)療,、保險等方面制定相應扶持政策,。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少數民族 戲劇 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