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美國更新高血壓標準 在中國適用性仍需審慎評估
近期,,美國14年來首次更新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將高血壓定義為≥130/80毫米汞柱,取代了以前140/90毫米汞柱的標準,。這對我國高血壓的防治工作將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國高血壓的防治指南或策略是否也需跟風調整?為此,,本報記者專門采訪了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副院長,、國家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項目基層高血壓管理辦公室主任蔣立新教授,。
解讀 美國為何下調標準
蔣立新說,美國這一版高血壓指南的制定以循證醫(yī)學為依據,,而良好的血壓控制可顯著降低卒中,、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對降低全社會的慢病整體負擔極其重要,。從這個角度說,,美國的新版高血壓診斷標準,無疑對提高公民高血壓預防意識,、高血壓的早期識別和早期干預等將發(fā)揮積極作用,。
既然美國的新版高血壓指南有積極的意義,是不是就可以照搬到中國呢,?對此,,蔣立新明確表示說“不”。她強調,,各國的經濟水平和疾病整體負擔等存在巨大差異,,了解中、美兩國目前高血壓防控局勢對回答這一問題十分必要,。
分析 中國防治著力點不同
蔣立新列舉了如下數據,,其團隊近日在英國《柳葉刀》雜志上發(fā)表了有關我國高血壓管理現(xiàn)狀的文章數據顯示,從2014年開始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篩查與綜合干預項目”的35歲至75歲高血壓人群中,,治療率為30.1%,,控制率僅為7.2%。相比之下,,美國2013年至2014年度國家健康和營養(yǎng)調查(NHANES)數據顯示,,40歲至75歲高血壓患者中的治療率為73%,而控制率更高達61%,。說明我國目前高血壓的防控嚴峻程度和著重發(fā)力點與美國存在明顯不同,。簡單地說,美國高血壓防控的現(xiàn)狀是追求“更好”,,而我國的當務之需則是如何在全國范圍內盡快扭轉高血壓控制率如此低下的局面。
蔣立新還列舉了美國頒布新指南的同一天,,由美國學者撰寫的另外一篇分析指南可能對中,、美兩國高血壓人群數量等影響的對比數據顯示,若以美國最新的高血壓診斷為標準,,用美國NHANES的2013年至2014年度數據和中國健康與養(yǎng)老追蹤調查(CHARLS,,2011-2012)數據進行推算,美國高血壓患病率將增加26.8%,,而中國則將增加45.1%,;推薦降壓治療患者在美國將新增750萬,,而在中國將新增5530萬;推薦強化降壓治療的患者在美國新增1390萬,,而中國則增加3000萬,。這無疑提示我們需要十分審慎地評估美國指南當下對我國的適用性。
從宏觀公共衛(wèi)生層面,,我國高血壓防控現(xiàn)階段的著重發(fā)力點應當圍繞在衛(wèi)生資源明顯不足的情況下,,如何把錢用在刀刃上,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防控效果,,提高防控的效率和效益,。而在相同的投入下,高血壓越重,、本底的危險性越高的患者,,治療的絕對獲益幅度就越大,投入產出比就越高,。
建議 不必過度恐慌
蔣立新說,,個人大可不必因為一夜之間就被“成為”高血壓患者而過度恐慌,即使您血壓超過130/80毫米汞柱,,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也并不意味著馬上需要開始藥物治療,,而是提醒您需要規(guī)律測量血壓,并積極地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煙,、限鹽、運動和減肥等,。
只有對既往有心肌梗死,、卒中、心力衰竭,、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史和年齡大于79歲的老年人等高危險性的高血壓患者才需要進行藥物治療。事實上,,這類患者由于這些疾病的緣故大都已經在服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了,,而這些藥物也屬于降壓藥(很多藥物具有多重作用),這類患者通常需要就醫(yī)確認是否需要增加劑量或者調整藥物,。
本報記者 賈曉宏
編輯:趙彥
關鍵詞:美國 更新高血壓標準 中國 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