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海歸夢,,中國夢——中國最大留學人才“歸國潮”啟示錄
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題:海歸夢,,中國夢——中國最大留學人才“歸國潮”啟示錄
新華社記者 趙承,、陳芳,、余曉潔
這是一個民族史上罕見的人才回流潮: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正形成最大規(guī)模留學人才“歸國潮”,。截至2016年底,,中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shù)達到265.11萬人,。僅2016年就有43.25萬留學人員回國,,較2012年增長15.96萬人,,增幅達58.48%。
這是一個國家崛起于世界舞臺的“磁場效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新局面和不斷增長的國際影響力,,對海外人才形成了強大的吸附力,。擁抱“中國機遇”,投身“中國夢”,,成為眾多海外人才的共同選擇,。
這是一個執(zhí)政黨求賢若渴的寬廣胸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戰(zhàn)略目標,,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千人計劃”“人才簽證”“留學生創(chuàng)業(yè)”……不拘一格招才引智,為海外人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和空間,。
越來越多的海外學子,,在“大磁場”的強大引力下紛紛歸國,投身到這場偉大的民族復興洪流,,弄潮其中,,風光無限。
“大磁場”的引力——“我想回中國”,,不做巨變的旁觀者,,要做巨變的創(chuàng)造者
“你想回中國?”
“對,,這個機會很有吸引力,。”
“你這個方向系里缺人,,終身教職何其寶貴,,有人夢寐以求卻沒有拿到?!?/p>
“謝謝您的好意。我去意已定,?!?/p>
美國東部時間2017年1月26日,,已獲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終身教職的副教授鄧巍巍向系主任請辭回國。
4月27日下午,。在美國講臺上完最后一堂課后,,鄧巍巍拍拍手上的粉筆灰,與學生作別,。此時,,他在美國居住15年,,任教已整整7年,。
是留還是走?鄧巍巍不是沒有糾結過,、徘徊過,。“你從哪里來,?”在美國的那些年,,這個眾所周知的終極問題時常拷問著他的內心,。
2016年9月15日,,中國“天宮二號”成功發(fā)射。曾經的大學同學坐在發(fā)射指揮大廳里參與發(fā)射,,而身在美國的鄧巍巍只能靠刷朋友圈,,來了解發(fā)射的情況。
那是一種游離于家門外的感覺,,這感覺撞擊著他的心,,也讓他找到了那個終極問題的答案。
飛速發(fā)展的祖國,,有著強大的磁力,,吸引著他踏上歸國的路。
“梁園雖好,,非久戀之鄉(xiāng),!”早于鄧巍巍5年回國的袁軍華喜歡用錢學森的這句話詮釋他的離開,。
“我怕再不回來就晚了,!我不想當祖國發(fā)展的看客!”
2012年,,袁軍華受召于“千人計劃”青年項目,,結束哈佛大學的博士后工作,回到位于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兩年后,,他的夫人,,同樣就讀于加州理工學院的張榕京回國。
……
歸去來兮,,許多人遵從的是內心的呼喚,。
“希望廣大海外學子秉持崇高理想,在中國人民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奮斗中實現(xiàn)自身價值,,努力書寫無愧于時代的華彩篇章,。”
2014年初,,一封習近平總書記給全體留德學子的回信從中南海傳遍全球:“走,,回中國!”一時間,,歸國成潮,。
國際大咖回來了——
2017年,蜚聲中外的“大師”,、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長期從事計算機科學和量子信息科學研究,,是迄今為止世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圖靈獎”得主中唯一一位亞裔專家,。
實際上,姚期智早已“歸心似箭”——十余年前,,他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職,。在清華,他先后創(chuàng)辦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交叉信息研究院和量子信息中心,親自授課,,指導學生論文,,其計算機科學實驗班被外界稱為“姚班”。十余年間,,一批批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從這里邁向世界學術舞臺,。因為“分量重”,姚期智回國被視為海外高層次人才回歸中國的“風向標”,。
領軍人物回來了——
國際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單分子酶學的奠基人謝曉亮、高能物理王貽芳,、人工智能甘中學,、新藥創(chuàng)制丁列明……他們的回歸使中國在各自領域的科研水平在世界上提高了10年到15年。
夫妻雙雙把家還——
從加拿大歸來的一對夫妻何理、盧宏瑋,,丈夫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青年項目,,妻子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回到祖國我們現(xiàn)在已經參與到國家級重大工程建設中,,覺得特別有成就感,這在國外是很難想象到的,?!北R宏瑋說。
同門團隊把業(yè)創(chuàng)——
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率高徒陳宇翱,、陸朝陽先后回國,,三人三奪世界量子電子學和量子光學領域最高榮譽——菲涅爾獎。他們在回國后組建了一支中國物理界的“夢之隊”,。
潘建偉主持研制的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墨子號”成功發(fā)射,,圓滿完成了包括在國際上率先實現(xiàn)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fā)在內的三大既定科學目標……英國《自然》雜志評價:量子通信領域,中國用不到十年時間,,由一個不起眼的國家發(fā)展成為世界勁旅,。
“80、90后”登場了——
《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雜志評選的2015年度全球杰出青年創(chuàng)新人物(TR35),,中國“80后”青年科學家戈鈞躋身其中,。
從美國斯坦福大學博士后一畢業(yè),戈鈞即選擇回到他的母校清華大學,,回來時,,帶著懷孕的妻子?!爸忻乐g的科研條件在迅速縮小差距,。”戈鈞說,。
從第十二批“千人計劃”青年項目開始,,而1980至1984年齡段成為絕對主力,“90后”首次闖入“青千”榜單,。
潮涌東方,,勢不可擋。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迎來了史上規(guī)模最大、領域最多,、范圍最廣的留學潮和歸國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歐美同學會會長陳竺說,。
中國留學人才的加速回流形成態(tài)勢成為“現(xiàn)象級”:1978年,,歸國人員僅以數(shù)百人計;2009年回國人員數(shù)量首次突破10萬人,,2012年27萬人,,2016年突破40萬人……
人員結構從“高精尖”向多層次擴展。從業(yè)領域從科研向創(chuàng)業(yè),、公共服務等多元化擴展,,堪稱全方位“登陸”?!坝绕涫亲罱的瓿尸F(xiàn)規(guī)?;⒊B(tài)化,,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形成‘不落潮’?!敝醒虢M織部人才工作局局長孫學玉說,。
“大磁場”的魔力——歸國人才找到了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大舞臺,“迎來了黃金時間”
2009年,,不平常的一年,。
那時,中國航空發(fā)動機集團的燕紹九博士正在美國懷俄明大學做訪問學者,?!爸挥猩砼R其境才真切體會到,對美國而言,,肇始于華爾街的那場金融危機比當年的14級颶風‘比爾’更恐怖,。”
危機的寒風迅速吹到科研領域,,經費投入青黃不接,。“很多研究中斷了,。項目批不下來,,研究生縮招?!毖嘟B九回憶說,。
此時的中國,一個傾全國之力的引才聚才計劃正在醞釀,。2008年的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fā)《中央人才工作協(xié)調小組關于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主要是圍繞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
孫學玉表示,,海歸主要是被“吸”回來的。
這是一個充滿魔力的“大磁場”,。
在中央人才工作協(xié)調小組指導下,,中央組織部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組成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小組。各地各部門建立引才工作小組或辦事機構,。
人才項目推動引才聚才。繼中央啟動國家“千人計劃”后,,各省區(qū)市,、高校、大型企業(yè)及社會組織的“海外引才計劃”全速推進,。北京的“海聚工程”,、江蘇的“雙創(chuàng)計劃”、陜西的“百人計劃”,、廣東的“珠江人才計劃”,、深圳的“孔雀計劃”……多地把引才辦事處設在了國外,有的甚至把引才聯(lián)絡辦公室開設到了美國知識密集度最高的硅谷,。
10天,,輾轉3國5個城市、參加24場公務活動和人才座談會,;拜訪3名諾獎級,、院士級戰(zhàn)略科學家以及10余個海外產業(yè)領軍人才團隊……這是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武漢市委組織部長楊漢軍生前的“招才”時間表?!耙M一名高端人才,,就能集聚一個創(chuàng)新團隊,甚至帶動一個創(chuàng)新產業(yè),?!边@是楊漢軍生前心中的急迫……
現(xiàn)年60歲的崔平曾是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的所長,但是在同事們眼中,,她更像是一名“知心大姐和大管家”,。
2013年12月11日,美國硅谷,。寧波材料所的兩場招聘會分外熱鬧,,每場近百名海外高層次人才慕名而來。
與7年前相比,崔平的感受是“冰火兩重天”,。第一次赴美國招才,,她拉著幾十公斤重的宣傳冊,穿梭在不同的會場,,問津者寥寥,。
崔平率領招聘團隊四面出擊,開展全球“相馬”大行動,。連美國硅谷都設立了人才聯(lián)絡處,。如今,寧波材料所云集了800余名科研人員,,其中院士1位,,海外高層次人才200余位。寧波材料所平地起高樓,,站在了科研的領先位置,。
為促進歸國科學家安心工作,中央和地方不斷完善政策,。為海外高層次人才落戶,、入出境、稅收,、醫(yī)療待遇,、社會保險、子女入學,、配偶就業(yè),、項目申請、經費補助等提供政策支持,。
這是中國“大磁場”的魔力,,歸國人才在這里找到了創(chuàng)新的大舞臺——
哈佛“八博士”共聚合肥科學島建起世界上最先進的強磁場實驗裝置的故事,是近年來“歸國圈里”的美談,。
“強磁場有強魔力,。”“越比較越自信,?!甭氏然貒摹邦^雁”、強磁場中心副主任王俊峰說的感言,,道出了這8位博士的共同心聲,。國內的科研條件今非昔比,在這里可以擁有“獨立實驗室”,,而在美國是很難實現(xiàn)的,。
他們看到,,位于貴州山區(qū)的“中國天眼”、安徽合肥的“人造太陽”,、廣東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北京懷柔的“北京光源”……一個個大科學工程或相繼完工,或即將上馬,。
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我國研發(fā)經費投入總量為1.57萬億元,,比2012年提高52.5%,,年均增長11.1%,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研發(fā)經費投入國家,。調查中有81%的留學歸國人員認為,,國內創(chuàng)業(yè)機會比國外“要更好,甚至好得多”,。
這就是中國“大磁場”的魔力,,歸國人才在這里找到了創(chuàng)業(yè)的大天地——
龐大的市場,為歸國人才創(chuàng)業(yè)提供廣闊的舞臺,;升級的需求,讓歸國人才所掌握的高技術得以施展,。他們創(chuàng)辦的環(huán)保,、新能源、生物,、金融等領域公司,,如雨后春筍在中國大地上快速萌生、成長,。
“二維碼居然已經取代了大媽的零錢筐,。”讓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專家,、美國普渡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漆遠沒有想到的是,,一次回國的經歷,讓他對中國創(chuàng)新刮目相看,。
“萬萬沒想到,,中國市場的魔力如此強大?!逼徇h告訴記者,,他回國后加入的螞蟻金服團隊已經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公司形成了獨特的“硅谷幫”現(xiàn)象,。
中科合成油公司總經理,、首席科學家李永旺這樣感嘆:“我要是留在國外的話,,一輩子只能給國外的‘大牛’打下手,、當跟班,。”如今,,中科合成油與神華集團合作在寧煤投產成功煤制油項目,,已占據(jù)世界全面領先優(yōu)勢。
七月的黃淮平原,,太陽頂著天高,。連續(xù)襲來的熱浪,焦烤著中科院“百人計劃”專家吳麗芳和她“80后”“90后”的學生們,。
為了搶建一個移動羊棚進行農牧耦合改土技術試驗,,他們的衣服濕了干,干了又濕,?!拔覀冇校硞€核心試驗示范區(qū),在懷遠,、渦陽,、太和縣,走一遍得三四天,。我是基本上兩周去一次,,車上放個袋子,里面放著球鞋,、膠鞋,、草帽?!眳躯惙颊f,,現(xiàn)在化肥能撒,農機能開,,有時在農村一待就是幾個月,。
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袁隆平帶領團隊攻關“雜交水稻”技術,,幫助解決中國人吃飽飯的問題,。如今,從新加坡歸來的吳麗芳,,依托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yè)工程研究所,,作為中科院“第二糧倉科技工程”總協(xié)調人,求解“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的“糧食安全方程式”,。
小麥赤霉病,,多見于黃淮海平原,,被稱為“小麥癌癥”。吳麗芳從新加坡回國后,,與它對陣了三年,。團隊通過交叉學科研制出一種隱性納米防護膜,噴一次,,就像是給小麥涂一層防曬霜,,赤霉病的發(fā)病率可降低50%至70%。項目目前已進入產業(yè)化商談階段,,計劃明年上市,。
談起歸國的感受,吳麗芳說:“中國這個‘大磁場’的設置是為科學家的未來發(fā)展提供了無限可能,,我們因此迎來了科研的黃金時間,,想干啥就能干成啥?!?/p>
編輯:秦云
關鍵詞:留學人才 歸國潮 人才回流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