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資訊收藏資訊
千峰碧波翠色來 北宋汝瓷拍賣再度刷新紀錄
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歷來被視作中國古董藝術(shù)品市場的風向標,。日前,,在其秋拍過程中,,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洗以2.9430億港元的價格成交,大幅超越此前逾1億港元的估價,,不僅成功刷新中國瓷器拍賣的記錄,,也對市場信心起到大幅提振作用。
宋瓷之冠
在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刷新中國瓷器拍賣紀錄的北宋汝窯天青釉洗,,直徑13厘米,,底部有三枚如芝麻花般細小的支釘痕,厚如凝脂,,天青猶翠,,冰裂瑩澈,巧致雅艷,,溫婉雋永,,小巧樸雅。青翠華滋的釉色隨光變幻,,集宋代美學之精華,,宛若“雨過天青云破處”般美妙。
據(jù)了解,,其原為臺北鴻禧美術(shù)館舊藏,,2000年由臺北鴻禧美術(shù)館轉(zhuǎn)讓給臺灣知名企業(yè)家、聯(lián)華電子前董事長曹興誠,,后來曹興誠決定割愛,,在2017年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中,最終以2.9430億港元的價格成交,。
汝窯的窯址位于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寶豐縣在北宋屬于汝州管轄,故名“汝窯”,。汝窯的燒造時間極短,,始燒于北宋哲宗元祐元年間,停燒于北宋徽宗宣和年間,,前后共約40年左右,。
清代梁同書在《古窯器考》中解釋了北宋宮廷燒造汝窯的原因:“汝窯,宋時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建青器窯。瑪瑙為釉,,如哥而深微帶黃,,有似卵白,,真所謂淡青色也。汁水瑩厚如堆脂,?!子兄ヂ榛毿赆敚撩}質(zhì)制較官窯尤滋潤,,薄者難得,。時唐、旭諸州,,悉有窯,,而以汝為冠?!痹瓉硎潜彼螌m廷因為定窯燒造的瓷器,,口部無釉,毛口不便使用,,于是就指定汝州燒造供御青瓷,,專供皇家宮廷使用。
由于汝窯燒造的時間較短,,所以在北宋末期,、南宋初年就已經(jīng)屬于稀世珍品,南宋的周輝曾在《清波雜志》感嘆道“汝窯宮中禁燒……近尤難得”,。北宋的徐兢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jīng)》中甚至將汝窯瓷與唐代越窯秘色瓷相提并論,。
南宋時期,周密在《武林舊事》中紀錄,,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10月,,宋高宗趙構(gòu)親臨清河郡王張俊的府第,君臣二人共敘舊誼,,把酒言歡,,筵席之間清河郡王張俊進奉宋高宗趙構(gòu)16件汝窯瓷作為賀禮,宋高宗欣然接受,,對張俊禮遇優(yōu)厚,,諸將均不能比。
明代的呂震在《宣德鼎彝譜》中提到“內(nèi)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因人們不知何種器物為柴窯,,于是便有了宋代的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稱,,其中汝窯更是雄冠宋代“五大名窯”之首,故有“宋瓷之冠”和“名瓷之首”的美譽,。
在北宋燒造青瓷的窯場眾多,比如,,耀州窯(窯址位于陜西省銅川市),、越窯(窯址位于浙江省上虞、慈溪,、余姚),、龍泉窯(窯址位于浙江省龍泉縣)、唐邑窯(窯址位于河南省唐河縣),、鄧州窯(窯址位于河南省內(nèi)鄉(xiāng)縣),、河北窯(窯址位于河南省汲縣)等,所以南宋的顧文薦在《負暄雜錄》中說:“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江南則處州龍泉縣,,窯質(zhì)頗粗厚?!?/p>
那么汝窯為什么最終能夠在北宋眾多的青瓷燒造窯場中脫穎而出,、獨占鰲頭呢?這就是因為它的以下特點,。
雨過天青云破處
汝窯歷來以釉色取勝,,這與北宋宮廷崇尚瓷器的釉色如冰似玉的傳統(tǒng)密切相關。器物的釉色有天青色,、卵白色,、粉青色等,這些釉色是器物在窯爐內(nèi)的不同窯位,、燒成溫度,、燒造氣氛等細微變化而產(chǎn)生的。
天青色與藍天色調(diào)相接近,,有深淺之分,,是汝窯的最佳釉色,。卵白色與鴨蛋青色調(diào)相接近,釉面大多失透,。粉青色與青綠色調(diào)相接近,,在淡青中微閃綠,釉面大多透亮,。
同時,,汝窯釉面多有開片,無紋片極少,。開片是在瓷器燒造過程中自然形成,,開裂痕較深,形狀變化莫測,,有的呈冰裂狀,,有的呈魚子狀。明代的曹昭在《格古要論》中評價道“汝窯器出汝州,,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边@些開片在燒造過程中自然形成,片紋細碎,,層層相疊,,如冰之裂,故有“冰裂紋”之稱,。而且隨著時間的增長,,裂紋還會不斷增加。若慢慢轉(zhuǎn)動器物,,可以發(fā)現(xiàn)冰裂紋時隱時現(xiàn),,妙趣橫生,令人回味無窮,。
此外,,汝窯瓷的胎質(zhì)細膩,胎體輕薄,,呈香灰色,,有“香灰胎”之稱。胎體以輕薄為主,,但亦有個別厚胎器,,無論是薄胎或是厚胎,質(zhì)地均很細膩,。南宋的周輝在《清波雜志》中提到“汝窯宮中禁燒,,內(nèi)有瑪瑙末為釉”,,這表明汝窯在燒造過程中加入了瑪瑙,可見北宋宮廷在燒造汝窯瓷的時候是不惜工本,、以奢侈豪華為時尚的,。
從傳世器物數(shù)量看,汝窯瓷器雖然不多,,但造型多樣,,有紙槌瓶、膽式瓶,、玉壺春瓶,、出戟尊、三足洗,、香爐、盞托,、水仙盆,、花口碗、各式盤,、碟,、碗等。其中,,盤,、碗、洗的底足較大,,圈足呈八字外卷狀,。在汝窯的窯址考古發(fā)掘中還發(fā)現(xiàn)了不少傳世品中未見的器型,如梅瓶,、方壺,、套盒、缽,、熏爐等,,但在出土的器物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還是碗、盤,、盒,、執(zhí)壺等日常生活用具。
汝窯瓷大多素面無紋,,以釉色取勝,。但是,在部分器物上有刻花,、剔刻的裝飾,,刻花多見于橢圓形器,,剔刻多見于蓮瓣形器,有雙魚,、水波,、蓮瓣等圖案。由于燒成溫度較低,,大約在1150℃左右,,所以釉面不夠透亮,圖案模糊不清,。在汝窯的窯址考古發(fā)掘中還發(fā)現(xiàn)部分器物有紋飾,,其中以蓮花紋最為常見,其次是龍紋,、雙魚紋和鋪首銜環(huán)裝飾,,這在以釉色取勝的汝窯瓷中實屬罕見。此外,,還發(fā)現(xiàn)有鴛鴦,、鴨、龍,、獅等雕塑,,形象逼真,制作精致,。
汝窯瓷的制作極為講究,,大多為“滿釉支燒”,也有墊燒的器物,。盤,、碗、洗等器物采用“滿釉支燒”,,支釘?shù)暮圹E細小如芝麻狀,,俗稱“芝麻釘”,常見三枚或五枚的支釘痕,。橢圓形盆多為六枚支釘,,支釘緊靠圈足,斷面呈白色,,亦有個別支釘痕為不規(guī)則的小圓形,。瓶、罐等大多采用墊餅與墊圈燒造,,器物的圈足底部均施釉,,圈足端無釉。汝窯的支釘支燒工藝,是模仿了南方越窯的支燒技術(shù),,同時吸收了河南魯山窯(窯址位于河南省魯山縣),、鞏縣窯(窯址位于河南省鞏義市)等北方窯場的支釘技術(shù),并且把南方越窯的支燒技術(shù)發(fā)展到了極致,,支燒點也逐漸由足端向內(nèi)移,,從而使得器物在燒造時更加穩(wěn)定。
一器難求
汝窯瓷器的存世數(shù)量極少,,宛若吉光片羽,,可謂是一器難求。
清朝乾隆皇帝對汝窯瓷情有獨鐘,,將傳世的汝窯瓷基本上都收藏于清宮,,銘刻有甲、乙,、丙,、丁等字樣來品評其優(yōu)劣,還寫下贊頌汝窯瓷的御制詩,,并鐫刻于器物上,,存放于紫禁城內(nèi)的建福宮。
但是,,隨著清宮珍藏的汝窯瓷流散海外,目前,,存世的汝窯瓷不超過90件,,主要集中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天津博物館等國內(nèi)外知名的博物館,,其中私人收藏的汝窯瓷僅有4件,。
此次以2.9430億港元的天價成交的這件北宋汝窯天青釉洗,正是這4件私人藏品中的一件,,也是目前私人收藏中保存最好,、品相最佳的一件。
“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這是成書于春秋時期的《考工記》中所提出的制作精美器物必需的四個條件,,即天時,、地利,、材料、工藝,。
汝窯瓷是這四者完美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將素雅的釉色、秀美的造型,、精細的做工,,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展現(xiàn)出含蓄清淡的藝術(shù)風格,,成為了舉世無雙的藝術(shù)珍品,。
(作者系上海市黃浦區(qū)政協(xié)委員、上海市文博研究館員)
編輯:楊嵐
關鍵詞:千峰碧波翠色來 北宋汝瓷拍賣 北宋汝瓷拍賣再度刷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