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縱議 縱議
積極應對北約介入亞太
在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訪問亞洲之前,,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造訪日本和韓國,,在朝核問題上先聲奪人,表示將向各國施壓共同制裁朝鮮,,以解決朝鮮對全球造成的安全威脅,。為何在曾喊出“北約過時論”的特朗普上臺后,,在跨大西洋關系齟齬不斷的情形下,,北約要在亞太地區(qū)替美國操心呢,?
其實,,北約的舉措不過是前些年的延續(xù),。當奧巴馬時期美國高調重返亞太時,北約通過積極配合美國的戰(zhàn)略,,試圖在世界關注焦點地區(qū)事務中顯示存在,,努力尋求介入亞太事務的渠道,推進戰(zhàn)略轉型,,實現(xiàn)走向全球的愿望,。
北約介入亞太事務的標志性舉措,是2013年4月23日北約各國外長發(fā)表譴責朝鮮挑釁行為的單方面聲明,。這是當年春節(jié)期間朝鮮第三次核試后,,北約就朝鮮半島局勢發(fā)表的第二份聲明,非同尋常,。同月,,時任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訪問日韓,就包括朝鮮半島局勢在內的亞太熱點問題與全球伙伴進行協(xié)商,。
筆者當年曾應北約戰(zhàn)略與新興安全研究部邀請訪問北約總部,,并與該部五位負責為秘書長起草北約介入亞太事務報告的職員進行座談。對方重點詢問了中國對北約介入亞太事務的看法,,反映出北約高度關注亞太事務,,正尋求突破口。
北約為何急于介入亞太事務,?求生存,,謀發(fā)展,是北約誕生以來兩大主題,。冷戰(zhàn)結束以后,,合法性饑渴成為北約永遠的痛,。近年來,,隨著美國重返亞太,北約目光也開始轉向亞太,。從消極方面講,,北約擠進亞太事務,是為求生存,,有所作為;從積極方面講,,是為謀發(fā)展,推行“全球北約”戰(zhàn)略的重大嘗試,。
冷戰(zhàn)結束以來,,“要么走出傳統(tǒng)區(qū)域,,要么卷鋪蓋回家”成為北約的咒語。2014年底,,北約從阿富汗撤軍,。北約希望以積極應對亞太安全挑戰(zhàn),作為后阿富汗時代北約有所作為的戰(zhàn)略新方向,。此番介入亞太事務,,正是在美國重返亞太、亞太成為全球關注焦點的情形下,,北約順勢而為的重大舉措,。
除了增進合法性考量外,北約介入亞太事務也是美國力推的結果,。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當年公開表示美國重返亞太并非孤立而為,,將攜歐重返。歐盟有22個成員國是北約成員國,。北約的歐洲成員國經費削減,,使北約對美國依賴加大。美國希望引進北約使亞太事務國際化,,因而也力推北約介入,。
北約一直以世界上最大的軍事組織而自豪,冷戰(zhàn)結束后又自詡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多邊安全組織,。其介入亞太事務的主要手段是與日韓澳新蒙等國的全球伙伴計劃,,主要思路是輸出多邊安全理念。針對中國強調的反對亞洲領土,、主權爭端國際化,,北約的歐洲成員國積極推動北約向亞洲國家灌輸多邊安全理念,在危機管理,、沖突預防,、安全共享方面展示北約的價值觀。
北約尋求介入亞太事務,,自知繞不開中國,,因此對中國依次有三方面訴求:底線是中國不反對;進一步是希望取得中國的同意和諒解;可能的話尋求與中國合作。新加坡每年一次的香格里拉安全對話,,北約近年均派遣軍事委員會主席或其他高級官員前往,,同中國代表進行雙邊會談,通過多邊場合突破雙邊對話層級,。不排除未來北約推廣香格里拉模式的可能,。
北約介入亞太事務對我國無疑弊大于利。弊在增加了美國的籌碼,導致亞太事務進一步國際化,、復雜化,,會激發(fā)一些亞洲國家爭取北約支持的局面,甚至加大安全事務的意識形態(tài)化,。利在北約成員國中有我國不少友邦,,可以以歐制美,為中國戰(zhàn)略運籌外交資源提供更多選擇,。北約的理念也有用來敲打日本右傾,、菲律賓和越南挑釁的積極因素,關鍵是利用好,、引導好,,趨利避害。
事關北約合法性,,并為美國力推,,北約介入亞太事務似難通過阻擋或忽視處置。我們需積極應對,,早做謀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北約 亞太 介入 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