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千里江山圖》留下多少疑團
連日來,,觀眾為了一睹《千里江山圖》的真容,,“故宮跑”又現,。這幅長達11.9米的圖卷,,被譽為“近千年來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其盛名堪比《清明上河圖》,而關于它的研究狀況,,卻不甚明朗,,近千年來留下諸多疑團,甚至至今難解,。
今天,,人們皆稱《千里江山圖》出自王希孟之手。而在宋代畫史文獻中,,卻找不到關于王希孟的任何記載,。“王希孟”這個名字之所以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是因為《千里江山圖》卷后綴的跋文,。其中蔡京一跋尤為關鍵,正是它保存了有關畫家的第一手材料,。蔡跋云:“政和三年閏四月一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踰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p>
這段跋寫得很簡單,大意是,,畫家原本在畫學作生徒,,后來不知何故進了文書庫這樣管理檔案的機構作司吏。好在得到徽宗賞識,,親授畫技,,乃成此畫。政和三年(1113),,徽宗又將畫賜給了蔡京,。
這里面提到畫的作者名“希孟”,,但姓氏不詳。在明以前的文獻中,,無可徵引,,至明代偶有以“希孟”為“王希孟”者,不過莫衷一是,,尚且沒有定論,。洎乎清初,梁清標題簽,、宋犖以其全名入詩(見《論畫絕句》),,其姓名才最終成為定案。
有關《千里江山圖》的作畫時間,,亦有疑異,,因為明確的紀年“政和三年”只是徽宗賜畫的時間。后一句“希孟年十八歲”,,不論接續(xù)上文皇帝賜畫,,還是啟發(fā)下文進畫經過,都說得通,。也就是說,,蔡京受賜時、王希孟年18,,和王希孟呈畫,、年18,兩解均可,。
有學者按照后一種讀法,,將成畫時間上推至崇寧末至大觀初 (約七八年前),此說恐怕不確,。因為審下文“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與上句“乃以此圖進”,文意十分連貫,,可見兩件事相去不遠,。即便按后一種解法,此畫也應當完成于作者17至18歲之間,。
至于作畫的動機,,常能見到這樣一種看法,即將王希孟呈畫的時間,,與蔡京起復的時間(政和二年)相系,,來暗示二者可能存在的某種授受關系。
在近來的研究中,,故宮學者余輝也持這一種看法,。不過他又指出,,《千里江山圖》所用之絹,質地細密而勻整,,有一定厚度,,屬北宋上等的“宮絹”。而此絹也同樣用于當時徽宗所主持的幾幅其他宮廷畫上,,譬如《瑞鶴圖》《聽琴圖》以及李唐的《江山小景圖》,。“宮絹”造價高昂,,以王希孟的收入,,并不足以負擔,因此這段“宮絹”只可能是皇帝御賜的,。
倘若此說確然,,那么“宮絹”的來源必然出自宮廷,應當無誤,。并且作為宮廷物資,,其使用也應有定制。從留存的宋代文獻來看,,“宮絹”往往和御書或御賜相系,,譬如《歐陽文忠全集》引韓琦“云鸞拂宮絹”詩就是首叩謝皇帝賜書的詩,可見說此畫是授意而作應當是可信的,。
不過并沒有明確的資料指出是受何人之意,,即使是第二手材料也渺不可尋。
對于此畫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雖然無從措手,,不過倒是可從風格史的角度,作一番追索,。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畫這么長的卷子,不可能僅僅依靠寫生或想象,,這里面必然有他曾在畫院作生徒時習得的那些技巧,,也一定無法擺脫前輩畫家所建立起的視覺形象,。
古代藝術史研究學者傅熹年在《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中的北宋建筑》一文中,,分析了北宋民居的一些典型樣式,順帶拈出了一個看法,,即“從畫中表現了大片竹林和江干平野之景來看,,所反映的應是江南景色,和常見的北宋畫中多畫北地風光者不同,?!?/p>
這里所說常見的北宋畫,,我們可以試舉幾例,譬如傳李成的《晴巒蕭寺》,、范寬之《溪山行旅》,,都是危峰兀立,下臨深谷,,一派北方山水的樣貌,。
當然這也可能是出于立軸構圖的緣故,不過與《千里江山圖》創(chuàng)作時間十分相近的另外兩卷宮廷繪畫———李唐的《江山小景圖》和徽宗的《雪江歸棹》,,雖是平遠構圖,,也能大致辨認出是北方山水的樣式。
我們將《千里江山圖》同這些畫作個比較,,可以發(fā)現,,傅氏的觀感大致無誤。這是視覺經驗帶給我們的好處,,這種經驗既包括山水的樣式,,也包括用筆的分野。從畫面來看,,前景的山石形態(tài)圓潤,,意象平和,遠景的江渚橫拖出長腳,,更顯得舒緩沖和,。江干蘆荻蕭散,筠竹,、雜樹掩映,,確實更似江南的風光。
從筆墨來看,,這張卷子雖設色冶麗,,但與北宋以前習見的青綠山水畫法并不相同。由唐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二人開創(chuàng)的青綠山水一格,,往往先以纖細硬瘦的墨線勾形,再敷設石青,、石綠及赭石等色,,給人密麗的美感。傳為趙伯駒《江山秋色》也屬于這一路,。而此卷的山石結構則全以短小的披麻皴出之,,筆趣顯然更近于董、巨一路的“南宗”畫法,。
今人談山水,,大抵脫不開董其昌“南北宗”論,。“南北宗”理論,,自被晚明的文人階層廣泛接受以后,,便裹挾著整個畫史,始終處于美術史理論中的顯要地位,。我們不能說《千里江山圖》屬于南宗,,但從其風格取向來看,確實更近于南宗的趣味,。
至于這種趣味屬于王希孟,,還是徽宗,或是北宋當時的宮廷或上層文人,,還須留待以后再作探究,。
(作者:倦圃 為中國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在讀博士)
編輯:楊嵐
關鍵詞:千里江山圖 故宮跑 近千年來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