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讓文物走出“倉庫” 讓國寶走出“深閨”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是國家的“金色名片”。保護好這些刻印著歷史軌跡的珍貴遺產(chǎn),,并讓它們“開口”講故事,,是一個大課題。從今天起,,本報推出“讓文物活起來”系列報道,,借助一個個鮮活事例,,探尋讓文物走近大眾,、傳承中華文明的奧秘,。
行走博物館里,那些斑駁的文物盡管靜靜地存放在玻璃櫥窗里,,卻透出歷史的蒼涼,,讓我們體會到歲月的涌動,感受那種戰(zhàn)勝了時光的文化自信,。
我國是文物大國。如何讓文物走出“倉庫”,,更多地走近公眾,,是一個大課題。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說,,中國的文物故事很多,,文物資源之豐富讓很多人羨慕。讓文物活起來,,才能更好發(fā)揮它們的作用,,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
文物凝結(jié)著歷史信息,,承載著文化基因,。文物以不同方式,從倉庫中走出來,,走進人們的生活中,。“文物活起來”表達著一種期盼,,也是生動的現(xiàn)實,。
延伸鏈條
讓展示成為“終端”
“文博系統(tǒng)首先動起來,文物才能活起來,?!鄙轿魇∥奈锞植┪镳^處處長趙曙光從1986年大學畢業(yè),就在文物系統(tǒng)工作,,他感觸很深,。
文物是考古發(fā)現(xiàn)的。很長時期,,文物考古工作是一條封閉的單線:“挖”出文物來,,出個瑣碎而專業(yè)的報告,,然后把文物移交送到倉庫里。如今,,山西文博工作正在努力打破這個邏輯,。他們把展示作為考古的“終端”,而且從“終端”來思考全鏈條,,發(fā)揮文物的社會作用,。“考古的故事”展覽去年在省城太原引起了強烈反響,。這是一個展示山西“十二五”期間考古成果的展覽,,現(xiàn)在巡展到運城,接下來還將到大同展覽,。在不同地方都受到廣泛歡迎,。趙曙光說,這個展覽的成功就在于打破了文物考古的“單線條”,,把考古發(fā)現(xiàn)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起來,。
動起來,才能活起來,。山西文博系統(tǒng)把文物活起來具體化為“文物巡展”,。山西省文物局的“十三五”規(guī)劃中,這是一項重點工作,。趙曙光介紹,,“巡展”不是簡單地讓文物到不同地方展出,而是以此為抓手,,讓整個文博系統(tǒng)從上到下,、方方面面動起來。
山西已經(jīng)成功策劃了“無鎖不談”鎖具展覽,,正在策劃“山西抗戰(zhàn)國家記憶”“飛龍在天”天龍山石窟造像數(shù)字復原國際展等大型巡展,。這些展覽的一個共同特點是,省市縣合作,,文化系統(tǒng)和文物部門合作,,打通上下,溝通左右,,大家共同努力,。
趙曙光感到,這種方式最大的收獲是培訓了不同層次的策展人,。展覽是讓文物走向社會的基本形式,。但是,文物策展缺乏人才,,尤其是縣一級博物館,、文化館,。山西的做法是,以巡展為抓手,,省博物館帶動市、縣博物館,,各級博物館動員社會力量,。他們不僅和晉城、運城等市合作巡展,,而且與芮城縣等縣級博物館合作辦展覽,。“文博系統(tǒng)先要從上到下活起來,?!壁w曙光說,思想活了,,想法多了,,文物才能更多地走出來。
找準切入點
讓傳統(tǒng)走進生活
文物是穿越時光,、帶著過去信息的物件,,漫長歲月并不一定冷卻文物的溫度?!瓣P鍵要找到文物與人們社會生活的切入點,。”這是趙曙光的體會,。
山西文博系統(tǒng)策劃原創(chuàng)展覽,,往往要進行兩個方面的梳理:梳理文物資源,梳理社會生活中的熱點,。他們從這兩方面的梳理中,,找到契合點,讓文物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重新“活”起來,?!懊泵廊缁ㄍ暧洃洝闭挂呀?jīng)征集到1000多頂童帽。這是一個由山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山西藝術博物館和晉城博物館三家聯(lián)合舉辦的展覽,。展覽還在籌劃中,已有福建民俗博物館等聯(lián)系巡展,。
文物活起來,,并不是簡單局限于帶著文物本身走到社會生活中。把文物凝結(jié)的文化信息推向社會,,也是重要內(nèi)容,。河南博物院有一個華夏古樂團,,他們仿制了出土的古代樂器進行演奏。起初,,每天上午和下午定時在河南省博物館演出,,深受觀眾喜愛。后來,,古樂器演出成為一個品牌,,華夏古樂展演項目還多次到北京等地高校演出,甚至赴海外展演,。河南省博物院黨委副書記丁福利說,,這讓文物“回到”現(xiàn)代生活中,展現(xiàn)出獨特魅力,。位于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有一個“甲骨學堂”,。這個學堂每周六和周日用兩個小時進行知識普及,“道具”就是甲骨文和青銅器,。志愿者拿出文物或文物仿制品,,介紹文字和青銅器等歷史知識,聽眾多是中小學生,,每次有60多人,。在“學堂”里,孩子們可以近距離接觸和認識文物,。組織者說,,有一些外地孩子專門在網(wǎng)上約好時間,趕來體驗這樣的課,。
只有走進生活,,千百年前的文物才能讓今天的人們產(chǎn)生興趣。文物走出倉庫,,僅僅是第一步,。要發(fā)揮增強文化自信的功效,文物必須帶著它特有的文化信息,,走進人們的社會生活,。
建好博物館
讓國寶走出“深閨”
安陽的殷墟考古發(fā)掘是我國考古工作的重大事件,成果豐碩,。殷墟考古已經(jīng)有相當長的歷史,,有人甚至把安陽郊區(qū)的殷墟遺址稱為“考古學家的搖籃”。盡管如此,,殷墟出土文物在安陽本地的展出卻是近些年的事,。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當?shù)卣顿Y建設了殷墟博物館。現(xiàn)在,,這個博物館的展出面積為3535平方米,,每次展出600多件出土文物。雖然展出數(shù)量有限,,但文物可以輪換展出,。
“有了博物館,才能把庫房里的文物拿出來,?!币笮婀芾硖幹魅味啪妹髡f。殷墟博物館由安陽市政府投資建館,,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提供展品。這種合作模式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整合了地方和中央單位的文物資源,,社會效益明顯。博物館建設是文物走出庫房的基礎,。
山西博物院這幾年和晉城,、運城、大同等地市合作舉辦了多次展覽,,省里的展覽巡展也首先到這些地方去,。山西博物院發(fā)展部梁育軍說:“文物走出去辦展覽,場地條件是一個制約因素,。晉城,、運城這些地方,因為博物館是新館,,基礎條件好,,展覽就辦得多?!蔽奈锇踩恰盎睢逼饋淼南葲Q條件,,沒有好的展覽場地,就難以保證文物安全,。文物活起來,,對博物館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很多地方正在把博物館建設當作城市拓展的“新地標”,。一批地市級城市的博物館都是當?shù)氐奶厣ㄖ?。我們在調(diào)研中看到,縣市一級博物館建設還是薄弱環(huán)節(jié),。文物活起來,,博物館建起來,反映的其實也是一個地區(qū)經(jīng)濟社會綜合發(fā)展的狀況。隨著經(jīng)濟實力的增強,,我們相信,,縣市一級區(qū)域的博物館將成為一道亮麗風景,也將會有越來越廣闊的場地讓更多文物走出來,、活起來,。
編輯:楊嵐
關鍵詞:讓文物走出“倉庫” 讓國寶走出“深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