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中國民生改革密集施工 “獲得感”檢驗施政實績
中新社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 馬海燕)9月新學期,,“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的甘肅學生魏祥如愿以償開啟他在清華大學的新人生。兩個月多來,,這個出身寒門,、身殘志堅的青年感動了許多人。
今年,像魏祥一樣通過國家專項計劃進入重點高校的農村和貧困地區(qū)學生,,共有6.3萬人,。此外,還有國家支援中西部地區(qū)招生協(xié)作計劃共安排28.7萬人,。過去五年,,共有過百萬貧寒學子通過這兩項特殊政策改變了命運。
在中國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超過5萬元人民幣之后,,如何讓更多民眾享有更好的教育,、醫(yī)療、住房,、環(huán)境,,是改革必須直面的問題。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褚松燕認為,,今天民眾對民生權利提出了更多元化的要求,。一方面中國還有4000多萬貧困人口,另一方面已經富裕起來的民眾對物質,、精神生活都提出了更高需求,,對改革的期望值更高。
早在2012年11月15日,,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率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就鄭重表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p>
官方數字顯示,2013年以來,,中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實現與GDP增長基本同步;基尼系數從2013年的0.473降至2016年的0.465,,收入差距逐步縮小,。但高昂的房價、不低的看病費用等現實問題依然存在,。
南開大學社會建設與管理研究院院長關信平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天的中國已經與改革開放之初不可同日而語,人們的需求也不只是吃飽穿暖等基本層面的需求,,對綠水藍天,、衛(wèi)生健康、優(yōu)質教育,、體面生活的重視比改革開放之初要高很多,,與此相對應的就是要求社會資源的公平分配,、個人收入的提高。
2015年2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習近平提出“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此后更將“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上升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之一,。
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戶籍制度、考試招生制度,、公立醫(yī)院綜合改革積極推進,,二孩政策、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制度,、養(yǎng)老金并軌等實施,。國家財政對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yè),、醫(yī)療衛(wèi)生,、環(huán)保等民生領域的投入顯著增加,增幅持續(xù)高于整體支出增幅,。
一些變化悄然發(fā)生,。貧困地區(qū)學生獲得更多受各級各類教育的機會;在外地看病住院醫(yī)??梢灾苯咏Y算,;養(yǎng)老金標準持續(xù)提高;霧霾天在減少,;手機撥打長途電話不再收取漫游費……
各部門也主動針對民眾關心的問題立下一個個“軍令狀”,。比如,今年公立醫(yī)院醫(yī)療費用平均增幅控制在10%以下,,高考錄取率最低省份與全國平均水平差距縮小至4個百分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城市PM2.5(細顆粒物)平均濃度、重污染天數均下降15%以上等,。
習近平指出,,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這八個‘更’覆蓋了民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标P信平表示,,要做到這八個方面,就要從解決民眾最關心,、現實的問題入手,,一方面繼續(xù)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另一方面提高教育,、醫(yī)療,、住房等民生工程供給質量,最終在發(fā)展中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中國民生改革 密集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