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燒錢”教育就能捧出“高端”的孩子?
8月初,,北京白領張潔瓊花費5萬元讓三年級的兒子參加了時長14天的美國名校游學夏令營,。張潔瓊和丈夫的月收入加起來在2.5萬元左右,,每月固定還8000元房貸,,負擔這筆游學費用對于這個靠“死工資”生活的家庭并不輕松,。幾天前,,她在朋友圈曬出了兒子游學時的照片,,并配文“這是兒子經歷的最遠的旅行,,收獲了知識,,開闊了視野”。
在張潔瓊眼中,,很多關于教育的認知早已被等級化,,并形成了一條“鄙視鏈”?!氨热?,大家會覺得小孩學習馬術、高爾夫比打乒乓球,、籃球高端,,去國外游學比在國內旅游高端,念國際學校比普通高中高端,?!?/p>
正是這種對“高端”教育的追逐,成為很多家長焦慮的來源,。不少家長在“肯砸錢”追逐“高端”教育的同時,,又感到“不踏實”:錢花到位了,孩子的綜合素質就能提升嗎,?沒物質能力跟隨,,孩子是不是就會落伍?暑假生活已經接近尾聲,但家長們的困惑仍在持續(xù),。這些疑問的背后,,有培訓機構資本的炒作,也有家長面對花式教育理念的不能淡定,,本質上,,還是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渴求,對多元化教育模式的期待,。
“不甘心自家孩子被別人孩子的優(yōu)越感‘碾壓’”
在即將結束的暑假,,和張潔瓊一樣,不少家長的消費重點都是送孩子出國游學,。動輒數萬元的價格,,并沒有澆滅家長心中的熱情。
張潔瓊“不甘心自家孩子被別人孩子的優(yōu)越感‘碾壓’”,。據她所知,,暑假開始前,兒子所在班級的很多同學都報名參加了出國游學夏令營,,她擔心跟不上大家的節(jié)奏,,兒子會因為開學后和同學沒有談資而感到自卑,而老師也有可能“看人下菜碟”,,“畢竟誰也不希望孩子在競爭中遭遇不公”,。
途牛旅游網的調研數據顯示,年收入20萬元以上的家庭,,希望孩子游學的意愿最高,,即使收入較少的家庭,主觀上也非常愿意為孩子游學投資,。
“孩子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壁壘并不是只要努力就可以逾越的,,很多門檻需要用金錢和社會資源才能跨越”,“燒錢教育”背后的家長心理被不少學者解讀為“對‘階層固化’的焦慮”,。
近日,,一篇題為《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的文章刷爆社交網絡,。文章中,,一位月薪3萬的廣州高管媽媽算了一筆賬:女兒暑期去美國游學,10天2萬元,;平時在家需要請阿姨照顧,,5000元;7月鋼琴考級,,每周上兩節(jié)鋼琴課,,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語,、奧數,、作文3科培訓班6000元,共計3.5萬元,。
對此,,她焦慮道:“痛苦的是,雖然錢花了,,卻因為不知道是否有用而感到不踏實,;可是不花,又覺得對不起孩子,,更不踏實?!?/p>
此前,,今年的北京文科高考狀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自己出生在中產家庭,,生活在北京這樣的城市,,從小視野大見得多,確實比其他孩子有更好的條件,。而中國校友網針對全國各省高考狀元的調查則顯示,,2007年~2016年全國共有約837名高考狀元,其中,,近五成狀元的父母是教師(35%)和工程師(12.6%),,還有近兩成父母是公務員。
“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別人的孩子’,,自己先要努力成為‘別人的家長’,。”“虎媽”張潔瓊仍在不斷自我施壓,。她知道,,她已經不可能讓兒子重復自己的童年,在土堆上玩泥巴,、在草叢里捉螞蚱,。
“好的教育不是跟隨和盲從”
90后“北漂”葉子是一名少兒美術教師,她租住在燕郊,,距離地鐵6號線最東邊的潞城站還有1小時車程,,而她的學生主要來自廊坊和位于北京東四環(huán)附近的某小區(qū)。
整個暑假,,她的朋友圈幾乎都被家長關于孩子暑假生活的曬圖所占領,,其中,游學、參加特長班的圖片占據了半壁江山,。
奔波在燕郊和北京兩地,,地理坐標的輾轉讓她更能深刻體會到不同的家長在面對孩子教育問題時表現出的共同的“肯砸錢”以及“不淡定”?!岸鄶导议L擔心沒有能力跟隨孩子就會被淘汰,,但是好的教育一定不是跟隨和盲從?!?/p>
在和學生家長接觸的過程中,,葉子最長聽到的訴求就是“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不過,,在她看來,,并不是錢花到位了,綜合素質就能提高,,眼界和見識也不是靠錢就能“砸”出來的,,“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中的引導和價值觀輸出”。
李菲是葉子學生的媽媽,,這個暑假她并沒有給孩子報名參加游學夏令營或是特長班,,而是引導孩子制定出了一份去青島的旅行計劃,并在7月下旬帶著孩子一起實現了計劃,。李菲對暑假生活的定位是:讓孩子自主安排時間,,享受親子時光。
“不管哪種教育理念,,家長最難得的就是堅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不糾結?!比~子說,。
“了解身邊不同階層的人,追求內涵更廣闊更豐富的理解力,,既擁有對不同世界的認知能力和包容心態(tài),,也擁有對不同人群的理解和體察能力,這樣的孩子所擁有的自由以及可能的成就會更廣闊”,。上海民辦平和學校教師張軼超認為,,家長帶有跟隨心態(tài)的做法反而會削弱孩子思維和見識的復雜性,導致他們的抗風險能力下滑,,無法真正拓展孩子的視野,,鍛煉孩子的心智。
教育成了“燒錢經濟”,,孩子成了“碎鈔機”,?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暑期生活應該從孩子的需求出發(fā),遵循適度原則,,暑期生活的主導者應該是孩子,,而不是培訓機構?!皩⒆痈幸饬x的假期生活,,應當是父母多花時間陪伴,這是花錢最少,,卻收獲最大的”,。
他指出,值得警惕的就是,,在父母一味付出的過程中,,孩子的訴求被忽視。這就直接導致出現“父母付出越多,,孩子壓力越大,、快樂越少,孩子快樂越少,、父母越想更多付出”的惡性循環(huán)。久而久之,,教育成了“燒錢經濟”,,孩子成了“碎鈔機”。
“燒錢教育”帶來的更大惡果則是人為打破了基礎教育所追求的起點公平,?!坝绕涫寝r村孩子、底層家庭,、弱勢學校的學生,。”江蘇省社科院何雨博士表示,,“在這種規(guī)則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各類培訓機構?!?/p>
復旦大學家庭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認為,,暑假就是為了讓孩子有自主探索的時間,是鍛煉孩子的探索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和運動能力的時段,,每個家庭應該結合自身經濟情況和孩子的個體情況,選擇適合孩子的假期生活,,在培訓機構的廣告轟炸和“別人家長”的壓力面前,,如何保持淡定才考驗家長的智慧,。
事實上,“燒錢教育”的背后固然有培訓機構資本的炒作,,也有家長的焦慮心態(tài),,但本質上還是人們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渴求,對多元化教育模式的期待,。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孩子 教育 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