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點評書畫點評
關(guān)思《山堂讀書圖》:古韻悠然 蒼潤深遠
明代山水畫名家迭起,,在明代萬歷年間,,出自吳門派的浙江烏程(今浙江吳興)人關(guān)思,文才雋永,,能詩善書,,他的山水畫秉承吳門派傳統(tǒng)藝術(shù)風格,,遠師宋元名家,氣韻生動,,塑造傳神,,極富意蘊特色,畫名重于海內(nèi),。
《山堂讀書圖》
關(guān)思,,字何思、九思,,更字仲通,,號虛白、慎思,生卒年不詳,,其主要活動時期大約在明代萬歷,、崇禎年間,崇禎二年(1629)曾創(chuàng)作《梅花竹石圖》軸(現(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關(guān)思為明代中期畫壇著名的“吳派”名家,,游歷名山大澤,一生寄情山水,,并有不凡的造詣,,留下絹本《深山幽居圖》、紙本《秋林聽泉圖》《松溪話舊圖》《松風斜照圖》《溪山訪友圖》等大量山水畫作品,,并有《山水圖》《松溪漁笛圖》《秋亭觀鶴圖》《重巖積雪圖》等山水畫作,,分別被浙江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大博物館收藏,。
武漢博物館藏《山堂讀書圖》軸(見圖),,是關(guān)思代表作品之一。紙本設(shè)色,。右上方有作者款識“關(guān)九思”三字,,鈐白文“關(guān)九思印”。畫面意境宏闊深遠,,遠處云海蒼茫,,數(shù)峰山脊隱然峭立,一座巨大的山峰高聳云端,,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凜然氣勢,。峰上植被蒼郁,松托云天,,四面險峻陡峭,,山腰云霧茫茫,幾乎無徑可尋,,斧柯不聞,,樵夫絕蹤,如夢似幻,,仿若人間仙境,,讓人睹畫遐思,產(chǎn)生“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的蒼然聯(lián)想,。近處山勢連綿,草木繁茂蔥蘢,兩峰之間,,一線瀑布銀練般飛流直下,,形成一泓溪流繞山過坡,最后匯入寬闊的江河,。河面上水流平緩,,一波如鏡,漣漪圈圈,,水之婉約與大山的雄渾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凸顯山水不離不棄的和諧面貌。畫面下方,,一座小木橋搭建在河流之上,,兩岸蒼松翠柏,茂林如蓋,,細筆勾勒喬松森森,,林陰蒼翠。左邊山腳垂陰下,,一處閑靜院落依山而建,,院墻低矮,從正門處一小小門樓進入院中,,便是正房,四角翹檐,,疏毫描繪,,精雅別致。隔著河流,、小橋,,右邊山腳下空曠之地,有一四方茅亭,,精巧古樸,,掩映在林陰之下,仿佛是左邊房舍主人所建讀書之所,,雖為局部景象,,卻是此畫的主題所在。亭中一人正在捧讀書卷,,全神貫注,,其樂陶陶,生動傳神,,衣紋細勁流暢,,雖不聞其聲入耳,但其觀書神態(tài)心無旁騖極其認真,與四下里的山野風景融為一體,,布勢疏朗,,景物宜人,情景交融,。
此畫以“山堂讀書”為題材,,以高山、林木,、云霧,、流水等山野之間特有的自然景物,以及村居人家,、茅亭,、小橋等富有煙火氣的人間景觀,營造出一方高士隱于山林,、心無旁騖漫讀詩書的世外桃源一般的天地,。作品構(gòu)圖上匠心獨運,繁密有序,,豐滿而不擁塞,,整飭而不荒率。布局嚴謹豐腴,,以精秀之筆寫出蕭疏淡泊之氣,,但見景物簡繁錯落,重重疊疊,,各得其所,,布置極為妥當。畫面采取遠,、中,、近三段式結(jié)構(gòu),兼容黃公望筆意和王蒙風貌,,取景平遠幽深,,造型逼真,寓意萬千,。在疏簡蒼勁的筆墨揮灑下,,只見山景層層深入,云山滿幅,,遠接天際,,煙嵐疊嶂,變幻無窮,,仿佛人間仙境,,世外桃源,,格調(diào)雄健,意境開闊,。山石樹木離披紛紜,,以雙勾畫松,以披麻皴繪山石,,表現(xiàn)手法粗疏結(jié)合,,筆法細膩,墨氣厚重,,人物飄逸出塵,,景致古樸古雅,神采獨具,,仿王蒙筆意,,兼有董、巨遺風,,令人閱之眼界廓清,,如沐清風。作者墨筆山水之精妙老辣,,應(yīng)該為關(guān)思晚年作品,。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關(guān)思 山堂讀書圖 深遠 博物館 古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