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小鎮(zhèn)彩禮之變:一度要價50萬 如今“指導價”兩萬
好不容易熬到兒媳過門,,老梁卻用一根麻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事,,出在河南省柘城縣,。縣里有個張橋鎮(zhèn),,張橋鎮(zhèn)有個張橋村,,村東頭有個氣派院,院主人就是2015年過世的老梁,。
白樓,、紅門、金色瓦片,,乍一看透著“實力和臉面兒”,。可走進門,,卻吃驚地發(fā)現(xiàn),,墻沒有刷白,,窗沒有玻璃,,就連通往二層的扶手都沒有安裝,。再一問,門是賒的,,窗是賒的,樓板也是賒的,。
為給兒子娶媳婦,老梁借錢蓋樓房,、送彩禮,,欠了一屁股這輩子還不完的債,,直到搭上命。
“喜事一辦,,毀于一旦?!编l(xiāng)親們說起來,也只能搖頭嘆息,。老梁的悲劇雖極端,,“天價彩禮”之痛卻十分普遍,。在柘城縣周邊,娶親禮從六萬六,、八萬八,一路飆漲,,后來干脆按斤稱人民幣——“三斤三兩”,,約合14萬元,。沒多久,,“萬紫千紅一片綠”又風靡鄉(xiāng)里:一萬張5元、一千張100元和若干張50元,,約合18萬元,。這還不算完,再加上一輛汽車和一棟樓,,美其名曰“一動不動”,,還要幾十輛車組成的迎親隊。估算下來,,一對新人從相親到過門,,開銷得要50多萬元。
一個農民靠種地,、打工,,不吃不喝,每年攢5萬元,,湊上這錢要整整10年,。
移風易俗,刻不容緩,。去年底,,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召開專門會議,,提出把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婚喪大操大辦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推動移風易俗,,樹立良好鄉(xiāng)風,。柘城縣立行立改,降彩禮,、易風俗,,文明節(jié)儉辦紅白事,助力脫貧攻堅,。
一場觸及農民心靈秩序的“彩禮之變”,,在張橋鎮(zhèn)漸漸生發(fā)。
編輯:梁霄
關鍵詞:小鎮(zhèn) 彩禮 指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