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三岔口的“三級跳”
在扶貧脫貧的攻堅戰(zhàn)中,讓貧困戶“離土不離鄉(xiāng)”,,在自己家門口完成就業(yè),往往是最容易被接受,也是最有效率的脫貧方式之一。而通過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也是精準扶貧的好路子。在此,就讓我們來了解兩個通過利用鄉(xiāng)村旅游資源,,在自家門口實現(xiàn)脫貧致富的故事?!幷?/p>
每天天剛放亮,,“大興居”農家樂女主人王水芬就起來開店門,這是她已經保留了多年的習慣,。和今年49歲的王水芬一樣,,浙江省天臺縣石梁鎮(zhèn)云峰村的十多家民宿、農家樂,、特產店的經營戶個個都是閑不住的人,,天亮對他們意味的就是忙碌的開始。
作為由天臺宗祖庭國清寺通往“第一奇觀”石梁景區(qū),、華頂國家森林公園必經之路的云峰村三岔口,,在經歷了由砂石路變?yōu)榈燃壜罚僮優(yōu)槊利惞返淖冞w后,,居住在這里的村民的生活,,也跟著來了個“三級跳”。如今的三岔口,,家家戶戶都是仿古建筑,,散發(fā)著濃濃的文化氣息。每到旅游旺季,,這里每天都會有二三千人來品嘗地道土菜,。旅游經濟已成為當地農民脫貧的重要途徑。
砂石路·打工路
地處天臺山區(qū)的云峰村是個坡地村莊,,地無三尺平,建房成本高,。上世紀90年代,,部分村民在縣道天大公路終點的三岔口開山建房,慢慢形成了一個小村莊,。王水芬的家就是村里最早建起的一批民房,。更早的時候,三岔口只有一個賣副食品的路廊,,還有一些亂搭建的木棚,。“我十幾歲的時候,這里的公路也就四五米寬,,還是砂石路,。三岔口本來風就大,車一來,,更是灰塵漫天,。”王水芬很清楚地記得當時到路廊買東西的情景,。
上世紀90年代末,,石梁鎮(zhèn)興起高山蔬菜種植,王水芬和丈夫許尚住也一起將3畝左右的土地全部種上高山蔬菜,。但由于道路狀況差,,蔬菜品質雖好,卻一直打不開銷路,,家庭收入很低,。
為了生計,王水芬將兩個孩子交給丈夫,,自己和村里的女伴一起背著行囊來到寧波市打工,。打工的艱苦絲毫不亞于村里的農活,但農村人肯吃苦,,她憑著加班加點苦干,,每個月按計件的工資能拿到1000多元。打工的收入雖明顯高于在家種地,,但家畢竟是一個女人最深的牽掛,。
編輯:梁霄
關鍵詞:三岔口 三級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