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填報志愿,,何需學校代勞
對于各省份參加高考的學生來說,每年這個時候,,沒有什么比選上一所心儀的學校,、一個合適的專業(yè),,更讓人激動的了,。不過,,據(jù)媒體報道,在一些地方,,誘勸高分學生修改志愿,,甚至直接強迫他們填報非意向志愿的事情屢有發(fā)生,這讓不少學生感到既糾結(jié),,又無奈,。
學校這么做,,原因很簡單,,就是要保證有更多的優(yōu)質(zhì)生源,,進入北大、清華等國內(nèi)頂尖高校,。這不僅關(guān)系到老師的獎金,、晉升,更可能影響學校的聲譽和未來發(fā)展,。在不少地方教育部門的眼中,,評價一所中學的成績是否出色,每年有多少學生上北大,、清華,,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當“考上一個北大清華,,獎勵50萬元”能夠?qū)懭肟h政府工作報告,,唯名校是舉、指定報考專業(yè),,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學生進名校,學校得榮耀,,看起來似乎是一件雙贏的事,。國內(nèi)數(shù)百萬考生,有資格讓學校想盡辦法“關(guān)照”的,,也只是少數(shù),。按照一位校長的說法,學生還應(yīng)該“感恩學?!?。這種冠冕堂皇的借口、自以為是的操心,,正是人們擔憂的問題所在,。
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受體,更是發(fā)展的主體,。對于學校而言,,學生的報考賬號和密碼,不是可以任意擺弄的數(shù)字,;他們的報考選擇,,尤其值得尊重與呵護。對專業(yè)的興趣,,的確可以通過后天的接觸,、訓練來培養(yǎng),但這和能否自由選擇專業(yè)是兩碼事。當學校為了升學數(shù)字的光鮮,,而不停地給學生,、家長做思想工作、施加壓力時,,可曾想過,,這樣做的目的,究竟是為學生好,,還是為自己好,?說到底,強行剝奪考生的選擇權(quán),,只是打著“為學生好”的幌子,,行追求教育GDP之實罷了,不僅不利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yǎng),,更是對教育方向的背離,。
教育是什么?就是給學生一塊思想的土壤,,給他們一塊自由生長的空間,。同樣是填報志愿,結(jié)合高分考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做科學,、合理的報考分析,這才是學校該做的,。即便最后因為各種原因,,學生沒有被順利錄取,若干年后,,學生們肯定還會記得,,在成長的道路上,曾有那么一所學校,、一位老師,,在關(guān)鍵的時候,扶了自己一把,,而不是綁著自己,,去一個被指定的未來。
泰戈爾曾說,,教育的目的應(yīng)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辦學校不是辦錦標賽,我們的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理應(yīng)多關(guān)注升學率背后學生們的興趣,,關(guān)注每個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指望每年那幾名、幾十名尖子生光大學?!伴T楣”,,提升地方教育水平,顯然是曲解了教育的本意,。無論報考哪所高校,哪個專業(yè),,真心實意地為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做好服務(wù),,才是學校送給學生最好的畢業(yè)禮物。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學生 學校 志愿 填報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