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水稻論文獲重獎1350萬 作者:僅50萬是團隊獎金
2
科研經費咋用,? “不可能落入科研人員腰包”
除了獎勵,,還有不少科研經費,這些經費如何使用?
李平稱,,科研經費的使用,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財務制度來執(zhí)行,,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不可能落入科研人員的腰包。
“再過幾年就要退休了,,但我熱愛川農大,,也不愿意大家對川農大有負面看法?!崩钇秸f,,川農大學術氛圍很濃,獎勵反而是其次的,?!拔沂嵌墠徑淌冢闵瞎べY加績效等,,扣除稅收和保險后,,每月拿到手的有1萬2千元左右,,加上年終績效獎勵等,一年也就20來萬,,在高校中不算高的,。我還是二級崗教授,三級崗,、四級崗等就更低了,。”
3
可能敗壞學風,? “只是一種激勵方式”
網上有聲音稱,,重獎論文這種評價導向,可能不利于科研本身的健康發(fā)展,,也會嚴重影響年輕一代科學家做科研的態(tài)度,,甚至由此滋生為拿獎金而發(fā)論文等行為。
李平認為,,相信絕大部分做科學研究的人不是為了得獎,,而是為了科研本身去做的。獎勵大家發(fā)表論文,,只是一種激勵方式而已,。“我們做科研,,誰能保證自己的東西能達到獲獎的要求,,達到什么程度呢?也許做一輩子科研什么都沒有,,一生沒有獲獎的大有人在,,但這并不代表他就不努力?!崩钇秸f,,誰也預見不了科研過程中會遇到什么樣的問題,能取得什么樣的成果,,特別是從事基礎研究的課題,。從事科學研究也是一種職業(yè),既不能推得太崇高,,也不能看得太低俗,。與其他職業(yè)不同的是,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艱辛,,守得住清貧,還要接受得了可能一生無為的凄楚,。
編輯:梁霄
關鍵詞:水稻 論文 團隊 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