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自行車承載中國時代變遷 從憑票供應(yīng)到人人共享
中新社記者 李志全
高志剛依然記得他一個清脆的鈴聲,,引得半條街的人都回頭矚目的情景,。
上世紀80年代,,高志剛謀取了一份在郵局當差的工作,。在那個物資匱乏的時期,,他上班頭一天就配發(fā)了一輛自行車,。
這位今年55歲的投遞員在河南省鄭州市一家郵局內(nèi)向中新社記者說,,“我的工作離不開自行車,,我這輩子就和自行車有緣,?!?/p>
“我會大撒把(騎車時雙手離把),我還能用一輛車載7個人,?!绷罡咧緞偸剂衔醇埃?0多年前,,他們的“坐騎”由自行車統(tǒng)一更換為電動車,。這無異于“自廢武功”。
像高志剛一樣,,中國不少民眾很多年都沒騎過自行車了,。但他們最近卻迷上了一種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共享的無樁單車。掃碼騎走,、手機付費,,共享單車在各大城市風(fēng)生水起。
從憑票供應(yīng)到人人共享,,小小的兩個輪子,,承載了中國社會的時代變遷。
資料圖 圖為工作人員展示80年代的居家三件套: 永久自行車,、黑白電視機,、縫紉機 黃詩立 攝
編輯:梁霄
關(guān)鍵詞:自行車 承載 供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