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男老師將群昵稱改名為“有人” 成功逃出若干微信群
曹國東想逃離微信朋友圈,他在想各種辦法退出一些無聊的微信群,。
“大多被好友拉入,,直接退也傷面子?!辈車鴸|上網(wǎng)找各種“攻略”,,最后將自己的群昵稱改成了“有人”,“退群顯示‘有人退出群聊’,,誰知道‘有人’是誰呢,,就這樣蒙混過關!”
曹國東是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的一名大學老師,,帶了一屆屆學生,,也參加過一些學術會議、采風等活動,,朋友圈好友近千人,。這兩年,他越來越覺得,“淪陷在各種雜亂細碎的信息中,,簡直有些吃不消”,。
“真像嫁給朋友圈了”
當了6年老師,做了5年班主任,,曹國東是學院的青年教學骨干。他的微信好友相當一部分是學生,。在朋友圈,,曹國東可以了解學生的情況和動態(tài),可他也覺得出現(xiàn)了視覺疲勞,。
“學生微信朋友圈發(fā)的東西多,,可和自己有關聯(lián)的很少?!彼l(fā)現(xiàn),,在平常日子,學生發(fā)在微信朋友圈的內(nèi)容大都是校園生活中的日常,,“下場雪,,雪景能發(fā)好幾天”。
在曹國東看來,,偶爾發(fā)相同或相似的信息可以接受,,但校園生活基本是模式化的,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整屏都是相似的信息,,“這是對微信朋友圈這個多元信息平臺的浪費,。”
即便如此,,經(jīng)常有學生申請加他好友,,曹國東一般來者不拒。
“學生愿意加你為微信好友,,一定程度上也是對你的認可,。”他明白,,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愿意加老師的微信,,若拒絕學生,就會影響和學生的溝通交流,。
一邊不停地加學生入微信朋友圈,,一邊沉浸在各種“不痛不癢”的瑣碎信息中,曹國東一時也很糾結(jié),。
在銀川一家國有企業(yè)工作的青年職工廣軍也有相似的煩惱,。平時工作繁忙,回家還要做飯、帶娃,,但廣軍還是要抽時間瀏覽微信朋友圈,。在他看來,身在職場,,微信朋友圈的互動交流必不可少,。
“工作時間閑聊少,業(yè)余群里說說話,,也是一種互相了解,。”廣軍說,,平時公司里大家都在忙業(yè)務,,談的都是公事,比較輕松的聊天并不多,,同事之間缺乏互相了解,。
孩子上學中的問題,工作生活中各種離奇的遭遇……諸如此類,,往往在工作之余的微信朋友圈交流和分享比較充分,。“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經(jīng)常不參與微信圈交流,,感覺被孤立了?!睆V軍說,。
“工作之余的微信交流更有利于同事間互相了解,對工作也有幫助,?!睆V軍說,在微信的交流中,,觀察了解一個人的待人處事方式,、表達習慣,對工作中提高協(xié)作水平會有幫助,。他作為項目小組的牽頭人,,也經(jīng)常用微信和小組成員探討問題,“既節(jié)省時間,,又能敞開說,,效果還不錯”。
“確實也累人,,感覺和工作無法切割,。”在廣軍看來,最好的狀態(tài)是工作,、生活互相分割,,下班后“兩耳不聞工作事”,能徹底放松下來,,“但顯然辦不到,,微信朋友圈加劇了兩者的融合”。
“真像嫁給朋友圈了,?!倍羰翘m州一家媒體的編委,對于如今“無孔不入”的朋友圈,,她坦言有點發(fā)怵。
“以前上班就是上班,,辦公室一坐,,就進入上班狀態(tài),如今,,可真是24小時在朋友圈工作,。”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媒體轉(zhuǎn)型壓力大,,新聞競爭日趨激烈,,搶時間成了日常狀態(tài),為了上稿快,,自去年來,,董敏所在的媒體普通稿件傳稿、審稿都在微信解決,,這讓她有些吃不消,。
“輪上值班,吃個晚飯都要看幾眼微信,,怕耽擱時效性強的稿件審核,。”吃飯盯稿,、睡覺前還在審稿,,在家人看來,自從用微信辦公以來,,董敏就像走火入魔了,,整天盯著手機。
“沒辦法,,吃了這碗飯,,就得去適應。”董敏有些無奈,。
編輯:梁霄
關鍵詞:男老師 微信群 群昵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