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火星還是月球,,哪里是人類飛往星辰的下一站,?
新華社北京6月9日電題:火星還是月球,,哪里是人類飛往星辰的下一站,?
新華社記者
一個是遍地隕坑,、已留下人類腳印,、可遙望故鄉(xiāng)的月球,,一個是黃沙漫天,、寂寞空曠,、人跡未至的火星,。
距離人類首次登月已經(jīng)過去近50年,下一步人類應重返闊別多年的月球,,還是出征更為陌生的火星,?
在北京召開的2017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火星與月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各國航天機構(gòu)官員,、科學家,、工程師圍繞火星探測、月球探測,、載人深空探測等話題展開討論,。
“載人太空探索中,你最想去的目的地是哪,?”這是大會對代表進行的現(xiàn)場調(diào)查中的一個問題,,結(jié)果顯示,火星比月球更受青睞,。
火星:人類的夢想之地
由于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因此被認為是人類太空移民的第一選擇。
曾經(jīng)鼓舞無數(shù)人投身于太空探索,,第二個登上月球,、已87歲高齡的奧爾德林在本次大會上做了一場主旨報告,介紹如何利用引力,,設計出地球與火星之間的循環(huán)軌道,。按照他的設想,人類能在2039年前登陸火星,,并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居住點,。
美國太空基金會策略與國際事務部高級副經(jīng)理史蒂夫·艾森哈特說,奧爾德林花了近30年時間來研究這種到達火星的方式,。雖然不代表美國政府或美國宇航局,,但他和奧爾德林一樣認為火星確實是一個很好的目的地。
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說,,人類要勇敢探索,,挑戰(zhàn)未來。月球見證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類探索太空的壯舉,,人類下一步要征服火星,征服其他星球,,這是航天人的使命,。盡管還沒有載人探測火星計劃,但中國已啟動了火星無人探測工程,,2020年將發(fā)射火星探測器,,2021年到達火星。
也有很多與會代表認為,人類登陸火星的夢想還太為遙遠,,通往數(shù)億公里外的火星之路曲折又漫長,,不如先定一個小目標:重返月球,把月球作為去火星的試驗場,。
歐洲空間局局長簡·沃納說:“人類當然應該去火星,但我認為10年之內(nèi)這是無法實現(xiàn)的,?!?/p>
他說,現(xiàn)在的情況與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時代已大為不同,。如果人類要去火星,,不能什么都從地球上帶過去,得利用火星資源建造一些設施,,應在火星上建立可持續(xù)的,、不同用途的設施。要實現(xiàn)這一切,,月球是距離最近的試驗場,,人類可以在月球上研發(fā)去火星以及去更遙遠深空所需的技術(shù)。
月球:通往火星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熱衷登月的歐洲空間局提出了建設“月球村”的計劃,,并在全球邀請合作伙伴加盟,,包括中國。
沃納說,,從科學角度看,,月球非常吸引人。那里是地球早期歷史的自然檔案館,,月球背面由于屏蔽了地球的干擾因而是望向宇宙深空的很好平臺,。從技術(shù)角度看,月球是新方法,、新技術(shù)的試驗場,,例如發(fā)展可以利用當?shù)刭Y源的3D打印技術(shù)。
他說,,“月球村”可作為人類探索月球的基地,,也可作為探索火星的中轉(zhuǎn)站,同時不排除包括采礦,、旅游在內(nèi)的商業(yè)計劃,。在未來探索火星的旅途中,“月球村”也可被當作一個重要的階梯,。
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透露,,中國正與歐空局探討合作建設“月球村”的計劃。“月球村”的建設可以通過3D打印的方式完成,,即先用貨運飛船將建設工具運送到月球表面,,然后利用自帶材料和月面材料在一周內(nèi)完成一個月球屋的建設。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fā)機構(gòu)副主任伊藤康之說,,日本人傳統(tǒng)上有對月亮的崇尚,。“我們這代人極大地受到阿波羅計劃影響,,對此有非常清晰的記憶,。”他表示,,日本雖然也在討論火星,,但目前更傾向于分步走計劃,因此月球探測可能會是日本下一步的目標,。
德國航天中心委員會主席帕斯卡爾·亨弗雷德說,,把人送上火星非常困難,如何才能籌集到那么多的經(jīng)費,?“我們應該一步步來,,月球是我們通往火星之路上重要的一步?!?/p>
中國人:2030年有望登月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jīng)理吳燕生在本次大會上透露,,中國已開展載人登月概念研究。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也在會上說,,中國正在進行載人登月的預研和前期準備工作,,雖然還沒有立項,但時間應該不會太長,。而他最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預計,,中國航天員會在2030年前后登月。
當被問及是否打算登月,,楊利偉表示自己一直在參加訓練,,根據(jù)工作需要,能隨時參加任務,,“如果有機會,,我想登月,沒問題,?!?/p>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探月三期工程副總設計師孫為鋼在披露嫦娥五號飛行方案時說,,之所以采用了一種相對復雜的技術(shù)方案,,是因為“再把運載能力和探測器擴大些,,并增加生命保障系統(tǒng),提高產(chǎn)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們就具備了載人登月的能力”,。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說,月球是人類離開地球邁向深空的跳板,。當前,,傳統(tǒng)航天大國和新興航天國家都有月球探測活動的規(guī)劃。歐空局提出的建設“月球村”等概念,,也是中國長遠的目標,。
他說,對于后續(xù)的月球探測,,中國正在概念設計和規(guī)劃研究,把重點放在月球南極,。對于月球南極的水以及南極永久陰影區(qū)的探測醞釀著更重大的科學發(fā)現(xiàn),。中國推動月球南極探測的國際合作,可合作建設月球科研站,,包括建設能源長期供給,、自主運行的月球基礎設施以及開展長期科學實驗。
火箭:去往深空的交通工具
缺少更強大的運載工具是人類還無法在紅色星球上漫步,,無法走向更遙遠深空的一個主要原因,。
美國科技夢想家馬斯克一直憧憬著將人類送往火星,為此創(chuàng)立的SpaceX太空探索公司正在為實現(xiàn)這一宏偉藍圖研制重型獵鷹火箭,。作為這一計劃的鋪墊,,SpaceX投入巨資研發(fā)火箭回收技術(shù),以期能大大降低移民火星的費用,。
中國在研制新型運載工具方面也在奮起直追,,已經(jīng)成功研制并發(fā)射了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長征六號和長征七號,,還將研制運載能力更高的重型火箭,。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shù)研究院科技委主任魯宇在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透露,中國正在開展重型運載火箭關鍵技術(shù)攻關,,主要用于未來的深空探測,,特別是建立月球基地、載人登月等方面的需求,。正在研制的重型運載火箭暫時代稱長征九號,,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140噸,地月轉(zhuǎn)移軌道運載能力將達50噸,,目標是在2028年到2030年前后首飛,。
他說,中國也在開展重復使用運載火箭技術(shù)研究,包括傘降回收和垂直起降技術(shù),,目前完成了部分試驗驗證,,一些關鍵技術(shù)取得突破。中國明確了發(fā)展升力體式重復使用運載器“三步走”的發(fā)展思路,,即從火箭動力部分重復使用,,到火箭動力完全重復使用,最后是發(fā)展組合動力飛行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shù)研究院副院長王國慶認為,,航天運輸系統(tǒng)正在由“解決如何進入空間”問題轉(zhuǎn)向“解決如何低成本進入空間”問題,低成本進入空間成為各航天大國的重點發(fā)展方向,。然而,,航天發(fā)射要求高可靠性、安全性,,可重復使用運輸系統(tǒng)在這方面會面臨較大技術(shù)挑戰(zhàn),。
國際合作:太空共贏
來自不同國度的航天界代表表達了一致的看法:遠征其他星球,任何國家都難以憑借一國之力獨立完成,,無論去火星還是月球,,都需要國際合作。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國際宇航聯(lián)副主任,、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于登云說,國際合作成為太空探索的主流,。太空探索任何一個工程都要投入高額費用,,工程難度高,風險巨大,,大家都希望發(fā)揮全人類的智慧,,開展國際合作。如果能集中全球智慧,,就可以快速實現(xiàn)太空探索目標,,化解技術(shù)風險,分攤經(jīng)費,,對各個國家都是有利的,。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在大會上提出了月球合作探索的倡議:“遵循國際法律,和平利用空間,,開展月球探測,,共謀人類福祉,我們倡議以月球探測和科研為先導,,為未來國際月球村和國際科研站奠定基礎,,按照開放合作,、共擔風險、成果共享的原則,,打造開放型合作平臺,,各國共同參與?!?/p>
他說,,歡迎國際航天機構(gòu)與中國合作,共同推動探月發(fā)展,。同時各國航天局也應該加強政府間的協(xié)同和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實現(xiàn)月球探測任務最終成果最大化,推動各國的空間技術(shù),、空間科學,、空間應用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對于中國提出的探月合作,,歐空局局長簡·沃納說:“這正是我所期待的,,中國的計劃可以很完美地契合歐空局提出的月球村計劃。我們已經(jīng)和中國國家航天局的官員有過討論,。”
“相比太空競賽,,我認為合作總是好的,,全球合作更好。我希望太空合作能超越地球上的危機,。我們不應重復勞動,,而應聯(lián)合起來,用同樣的錢做更多的事,?!蔽旨{說。(記者喻菲,、全曉書,、劉陸、白國龍,、左為)(完)
編輯:秦云
關鍵詞:火星 月球 全球航天探索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