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一家三代高考命運的四十年流變
出場人物
郭樹松,,1943年生于保定清苑縣,,今年74歲,。1963年考入北京政法學(xué)院(中國政法大學(xué)前身),,公社首個大學(xué)生。曾任當(dāng)?shù)厝舜筇幖壐刹?,現(xiàn)退休,。家庭身份為姥爺。
王振力,,1968年生于邯鄲大名縣,,今年49歲,。1987年考入中國政法大學(xué),,當(dāng)年縣文科狀元。現(xiàn)就職于當(dāng)?shù)胤ㄔ?。家庭身份為父親,。
王穎昕,1995年生于邯鄲市,,今年22歲,。2014年考入中國政法大學(xué),市文科14名?,F(xiàn)就讀于中國政法大學(xué)民商經(jīng)濟法學(xué)院,。家庭身份為外孫女、女兒,。
高考的“沖動”——“脫農(nóng)”,、精英與多一種人生選擇
郭樹松生長在保定農(nóng)村,郭家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靠著掙工分過活討生計,。1963年那年,老郭已經(jīng)20歲,,在當(dāng)?shù)氐目h高中讀書,,由于有點稟賦,還經(jīng)常幫助老師出個黑板報啥的,,讓一班同學(xué)好生羨慕,,這個頗帶有“文藝范兒”的工作也讓老郭生出一種朦朧的自豪感和愛戀,直到有一天,老郭突然覺得在“餓著肚子干農(nóng)活”和“出黑板報”之間,,有一個跳板可以讓他跳過去徹底“脫農(nóng)”,,那就是——高考!
“上大學(xué),,當(dāng)公家人,,還能吃飽飯!”就這么簡單,,這就是老郭的高考“沖動”,!他記得1963年7月那個炎熱的下午參加完高考后,他用袖子抹著鬢角的汗水走進家門時,,郭父詫異地問怎么這么早就放假回家了,,“我說參加完高考了,父親說高考是什么,,趕緊下地干活去,!”
老郭的女婿王振力作為60后,在30年前的1987年參加高考時正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蔚為壯觀的時期,。家中排行老三的王振力出身于教師家庭,。“在我參加高考的那個年代,,高考是人生唯一的出路,,沒有別的選擇?!蓖跽窳φf,,在備考時,他就不斷告誡自己,,不論用多少年也要考上大學(xué),,這是一個縣城青年前往大城市、用知識改變命運成為精英的最好機會,。他正是懷著這樣的心情,,緊緊握著家里特意給他置備的“豪華”文具——一支英雄金尖鋼筆走進考場的。
作為90后,,王穎昕對于考大學(xué)的感覺則和祖輩,、父輩完全不同:“其實我一點也沒有緊張。高考不是我的救命稻草,,它只是一次經(jīng)歷,。哪怕河北是高考大省,其實每年的本科錄取率也接近50%,,在當(dāng)下上大學(xué)只是多了一種選擇而已,,其實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編輯:梁霄
關(guān)鍵詞:高考 命運 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