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永宣盛世”里那些藝術的風雅和傳說
去年于香港拍出9932萬港元的明永樂青花纏枝牡丹紋凈水瓶,。(均資料照片)
上個月在香港拍出2.29億港元的明宣德款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碗,。
明宣德青花礬紅彩海獸圖高足杯。
時下的藝術市場上,,“永宣”藝術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這指的是明代永樂、洪熙,、宣德三朝的藝術,,歷時雖只33年短暫一瞬,卻博得后世高度評價,。
今年全球中國藝術品拍賣中截至目前的第一高價拍品,,就是一只明宣德款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碗,以2.29億港元于蘇富比香港春拍成交,。即將舉槌的佳士得香港春拍上,,一系列來自“永宣盛世”時期的珍貴拍品還將接受藏家的競逐。
“永宣”藝術究竟憑什么攝人心魄?
“永宣盛世”催生藝術的“黃金時代”
明代永樂,、洪熙,、宣德三朝,開創(chuàng)了33年的繁盛局面,,有“永宣盛世”之稱,。永樂皇帝在位期間,鄭和下西洋遠播中華文明,大型叢書 《永樂大典》 的編纂則空前系統(tǒng)地梳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洪熙,、宣德皇帝采取休養(yǎng)生息的治國之策,吏治清明,,經濟發(fā)展,,社會穩(wěn)定。在這段明王朝的鼎盛時期,,強大的國力,、繁榮的經濟、復興的文化都透過遺存的文物閃耀出璀璨的光輝,。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瓷器,、漆器、金屬器等各門類工藝美術創(chuàng)作取得的非凡成就,,恰恰印證著明代工商業(yè)發(fā)展帶來的巨大作用,。幾年前,故宮博物院也曾舉辦永宣文物特展,,梳理這一時期的藝術,。
永樂藝術的氣魄,看看那件憑“天價”創(chuàng)出中國工藝品全球拍賣紀錄的明永樂御制紅閻摩敵刺繡唐卡就知道了,。它被認為是皇家贈與西藏某上師的禮物,,長3.1米、寬2.3米,通體以金線和五彩絲線繡成,正中是顯忿怒相的紅夜摩,。絲出自杭州,手工出自蘇州,,由十幾個工匠歷時十余年完成,雖然歷經逾6個世紀,,仍保持上佳品相,針線細膩,。
宣德工藝的極致,,則不妨看看此次亮相上海的明宣德款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碗。這只碗采用十瓣花式,,猶若荷葉半綻未放,,以白瓷為紙,青料作墨,,妙筆揮毫,,線條清勁流暢,栩栩如生,疏密得當,,濃淡相宜,。起伏延綿的外壁共繪游魚四尾,兩兩相對,,嬉泳水藻池蓮之間,,寄清白廉潔之德。雅尚翰墨的宣德皇帝朱瞻基,,藝術細胞不亞于宋徽宗趙佶,,也曾不遺余力推動當朝藝術的發(fā)展。青花瓷器就在他這一任上被稱頌為“開一代未有之奇”,。宣德年間所用的青花料殊為特別,,純正藍色中略帶紫色調,呈色濃重青翠,,很可能采用的是七下西洋的鄭和從地中海地區(qū)帶回的蘇麻離青料,。宣德青花瓷取勝的還有紋飾:線條流暢、紋路清晰,,有一氣呵成感,。
“永樂甜白”與“宣德爐”都是“藝術名片”
中國古代藝術史上,以年號命名的藝術品類并不多見,。永宣時期至少占了兩種,,“永樂甜白”與“宣德爐”都是其中響當當?shù)摹八囆g名片”。
“甜白”,,聽起來就甜到心底,。這指的明代永樂時期創(chuàng)燒的一種白釉品種,白如凝脂,、素若積雪,,被視為古代白瓷之頂峰。它薄到半脫胎的程度,,能夠光照見影,,這種高質量白瓷的誕生,為青花,、釉里紅的彩繪作了很好的襯托,。馬未都曾透露,“甜白”之名不是永樂當朝出現(xiàn)的,,而是與16世紀以后才有的白糖有關,。此前人們只知道黑糖或紅糖,白糖的出現(xiàn)刷新了人們對永樂白瓷的認識,,對于它所呈現(xiàn)的白度一下子有了發(fā)自內心的感受,,用“甜白”恰可概括這種給人的甜潤之感。“永樂甜白”是宮廷中的主要用瓷,。永樂大帝朱棣喜“甜白”瓷更甚于玉,,無論宮內祭祀、日用,,還是賞賜王公大臣,,一律用“甜白”瓷。這樣的審美傾向,,與這位帝王的個人經歷不無關聯(lián),。永樂大帝幼年喪母,只得認他人為母,,時常感到高處不勝寒的清冷,,性格日趨古怪冷清。
至于“宣德爐”,,那更像是一個傳說,。明代以前的銅器都是青銅,容易生銹,。明代宣德年間,,碰巧暹羅國進貢了一批甚為特別的風磨銅,宣德皇帝朱瞻基突發(fā)奇想,,要用這批銅制作一批香爐,。為此,他親自參與設計和監(jiān)制———款式上,,參照皇府內藏的歷代名窯名器以及 《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 等史籍;工藝上,,加入金銀等貴金屬,一煉就是12遍,,爐質純細如嬰兒膚,。最終,宣德爐成為一種足以垂范后世的銅爐,,標志著我國銅器鑄造技術達到的巔峰水平,。宣德皇帝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促進了社會的安定與發(fā)展,,人們從“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出發(fā),,祈求神靈保佑安寧生活永駐,也賦予宣德爐美好的寓意,。尷尬的卻是,此后500多年間,,無數(shù)后人爭相模仿宣德爐,,不管哪個朝代制作的銅爐,都愿意自稱“宣德爐”,古玩商為了牟取暴利,,更是從未間斷對于宣德爐的仿制,,這些都為宣德爐的身份籠上層層疑霧。(記者 范昕)
編輯:楊嵐
關鍵詞:永宣盛世 宣德 藝術 永樂 風雅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