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腦癱小伙拍出網絡大電影 敲縣委書記的門獲資助
微電影拍了出來,,甚至放到葫蘆島戲劇家協(xié)會做了展映交流,,專業(yè)人士也依舊不看好這個男孩。當地專家直言,“看他的身體狀況,,藝術道路恐怕不會很長”,。還有的人覺得,,科班出身的導演都很難有成就,,更何況這樣一個純靠自學,、身體又不便的小伙子,。
可姚凱不服氣。為了電影夢,,他有些瘋魔,。彼時央視有心理咨詢欄目,他一遍遍撥打欄目熱線,,訴說自己的情況,。欄目的主編被這個孩子一遍遍的訴說打動,成了他的老師,,不僅教他業(yè)務知識,,還幫他聯(lián)系資源,給他職業(yè)發(fā)展的指導,。
他用最笨的方式提升自己,。看專業(yè)教材,,觀摩片子,,有時徹夜不眠。本地的專業(yè)人士懷疑他的能力,,姚凱瞞著爸媽,,鼓起勇氣挨個打電話向人家請教。很多專家的態(tài)度被改變了,,有的人被這個小伙子的經歷,、毅力打動,還有的領導驚奇地發(fā)現,,這個小伙子說起專業(yè)名詞,、理論分析來頭頭是道,一點不比科班出身的差,。
唯一被蒙在鼓里的是當時不太支持他搞影視的爸媽,。他們奇怪地發(fā)現,家里每月三四十元的電話費暴漲到了100多元,。
他們二人最后也被姚凱“征服”了,。戲劇家協(xié)會的老師們?yōu)橐P聯(lián)系了劇組,,甚至招募來了免費的演員,。一大撥人到了姚凱家,“人家都不要錢了,,吃飯我們總要管吧,!”父母從反對到無奈,,最后也成了姚凱的擁躉。
姚凱說,,自己這么倔,,其實真的有些“沒臉沒皮”“沒心沒肺”,他也知道有的人看不起他,,“那些都無所謂,,誰也代替不了自己”。拍電影最重要的是實踐機會,,可他天生就落在了人們后面,。“同樣一筆投資,,一個健全人和我,,老板肯定愿意給前者?!币P很清楚自己的劣勢,。
為了給微電影藝術節(jié)拍攝投稿作品《街角》籌資,姚凱一頭扎進了縣委大院,。在縣委門口,,門衛(wèi)不讓他進,這個小伙子就拉著人家說,,“我這副身體,,能是鬧事的嗎?”門衛(wèi)這才記起了這位殘疾導演,,讓他進去了,。可誰也沒想到,,姚凱找不準哪個領導管這事,,就直接去敲縣委書記的門,還真的獲得了縣委書記的支持,,拿到了6萬塊錢的經費,,拍出的微電影也得了獎。
姚凱的倔勁兒改變著自己,,也改變著別人,。拍電影的時候,他每天就休息四五個小時,;在工作室做后期,,姚凱早上9點就來,晚上9點才走。曾經有和他合作的人感嘆,,“坐了30多個小時的車,,下了車,(姚凱)還要拉著你談劇本”,。
很多人被這股倔勁兒打動,。姚凱曾想拍微電影,在家鄉(xiāng)聯(lián)系投資,,問門窗廠,、鋼鐵廠甚至賣豆腐的,是否需要植入廣告,,人家都拒絕了,。可他的熱情最終打動了民政局,,下屬的托管中心給了他投資,,讓他以托管中心的故事,又拍出一部微電影《花?!?。在葫蘆島當地的殘聯(lián),姚凱也是叫得上的名字,。新任理事長到任,,專門打電話詢問姚凱的情況,還專門派助手幫著一起找投資,、找劇本,。
姚凱需要堅持的地方還有太多。 他這些年拿的證書,、獎杯把家里的一面墻壁填得滿滿的,,可真正愿意給他投資的人依舊寥寥無幾。面對復雜變幻的商場,,這個小伙子經常手足無措——有一次,,他作為制片兼導演,做商業(yè)電影的機會就在眼前,,甚至連合同都簽了,。可關鍵時刻,,資方和編劇發(fā)生了矛盾,,他作為制片,卻不會協(xié)調,。最終,,合同流產了,。
這樣令他絕望的時刻不在少數。他曾信誓旦旦地要為白血病患者拍公益微電影,,也發(fā)起了眾籌。結果,,眾籌機構把他的項目放在首頁推廣,,卻只募捐到1300多元。這其中,,有領投的1000元,,還有朋友們捐的好幾十元。
家里的條件也令人擔憂,。父母都是工薪階層,,家里有需要贍養(yǎng)的老人,姚凱還有一個弟弟,。單是一臺兩萬多元的攝像機,,就讓家里壓力巨大。
有時候,,姚凱也會嘟囔,,說自己這些年是從壓抑中走過來的。有時候思考人生,,越思考越痛苦,,很難高興。
這是他鮮有的脆弱的時候,。在更多關頭,,他依舊想當那個倔強、勇敢的姚凱,。
曾經面對鏡頭采訪,,他說自己或許會開個商店,邊補貼家用,,邊拍電影,。可這次面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他卻狡黠一笑,,說當時的那些話不過是“緩兵之計”,緩解周圍人的擔心,,也減輕自己的壓力,。在他的內心深處,自己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拍電影的想法從來沒有變化,。他就是這么倔強,。(程盟超)
編輯:梁霄
關鍵詞:腦癱小伙 網絡 大電影 縣委書記